
公园初步设计景观说明.doc
33页宁东基地生态水系景观工程马跑泉公园二期勘察设计〔初步设计阶段〕景观总说明中国城市建立研究院二零一七年三月. z.-工程名称:宁东基地生态水系景观工程马跑泉公园二期勘察设计合同编号:018A0102-04H17委托单位〔甲方〕: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理委员会规划建立土地局设计单位〔乙方〕:中国城市建立研究院资质证书等级:城乡规划编制甲级〔编号:141019〕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编号:A111000795〕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编号:A111000795〕市政公用行业〔环境卫生、给水、排水、热力、道路) 甲级〔编号:A11100079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 19001-2000-ISO9001:2000注册号:02708Q10121R2M院长〔法定代表人〕:王敬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徐海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编制完成时间:2017年3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建立研究院分管副院长:王磐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工程负责人:红玉〔高级工程师〕专项负责人:景观——铁军〔高级工程师〕瑾〔高级工程师〕建筑——桑映辉〔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水电——剑云〔高级工程师〕概算——晓军〔注册造价师〕工程组人员:景观——滕依辰〔工程师〕景〔工程师〕公超〔工程师〕柴娜〔工程师〕毕婧〔工程师〕白雪〔工程师〕段明淳〔助理工程师〕建筑——瑞栋〔建筑师〕乃夫〔助理建筑师〕水电——泉〔高级工程师〕. z.-目录一、工程总论31.工程概况31.1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31.2宁东基地核心区31.3 公园概况32.工程背景33.建立目的及意义34.工程建立条件34.1地形地貌34.2气候水文34.3地震效应35.设计原则35.1.保护优先35.2.科学设计35.3.以人为本35.4.经济实用36.设计依据37.上位规划解读3二、方案简介31.城市空间格局32.公园区位特征33.定位和理念33.1设计定位33.2设计目标33.3设计理念33.4景观格局34.总平面图35.功能分区35.1.防护隔离区35.2.围合休闲运动谷35.3.开敞行政后花园35.4.门户广场区35.5.城市门户区36.交通游赏体系36.1公园道路布置36.2停车场布置36.3出入口布置3三、总竖向设计31.设计依据及原则32.设计构思33.土石方平衡3四、种植设计31.设计原则32.植物设计32.1山体造林区32.2防护隔离区32.3广场游览区32.4如意湖花海区32.5百花谷区32.6谷地溪流湿地区33.主要树种选择〔详见苗木总表〕3五、铺装设计31.选材原则32.铺装设计32.1道路32.2场地32.3其他场地3六、园林小品设计31.入口雕塑32.城墙挡土墙33.沙丘景墙34.构造挡土墙3七、园林给水排水设计31.给排水设计说明32.雾喷设计说明3八、电气设计说明3九、配套建筑设计31.卫生间32.管理用房33.加压泵房3. z.-图册目录图纸类别图纸大小图纸数总图局部A0、A120种植局部A0、A119详图局部A248构〔建〕筑局部A210水电局部A0、A1、A244经济技术指标公园总面积64.96公顷总指标用地类型面积〔平方米〕所占比例〔%〕占公园总面积占陆地总面积总面积649632100-水体168062.59-陆地63282697.41100陆地建筑6450.100.10铺装478727.377.56绿地58430989.9492.33. z.-一、 工程总论1. 工程概况1.1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中东部,市东南部,毗邻沿黄河城市带,距首府市区仅40公里,控制区面积3484平方公里。
东以鸳鸯湖、马家滩、萌城矿区的边界为限;西接白芨滩东界,延伸到积家井、韦州矿区西界;南至韦州矿区和萌城矿区的最南端的与省界;北至与省界;东西宽约16-41公里,南北长约127公里,围覆盖灵武市、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区等4个县市〔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依托宁东煤田建立的能源、化工及相关产业集群的大型工业基地,主要以煤炭、电力、煤化工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以煤化工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和配套产业为补充,形成相对集中、互为补充、协调开展的能源化工产业体系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家规划建立的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西电东送火电基地之一,是全国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局部2010年国家将宁东、鄂尔多斯、确定为全国能源化工"金三角〞,宁东基地建立上升为国家战略1.2宁东基地核心区宁东基地核心区位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北部,核心区围包括宁东镇、煤化工园区、**综合工程区、灵州综合工业园区、鸭子荡水库等区域,总面积约885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建立化工新材料园区、国际化工园区、煤化工园区、石油化工园区、**综合工程园区、灵州综合工业园区、环保产业园区、铝下游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创业园区等"宁东十大特色园区〞,重点开展特种纤维、特种橡胶、工程塑料、精细化工等下游产品,建立一批"专、精、特、新〞化工产品生产工程,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1.3 公园概况工程位于马跑泉公园北侧、北起马莲台电厂、南至黎黄路、东至大古铁路本次马跑泉公园二期工程属于宁东城区景观水系马跑泉公园段,二期总规划面积649632㎡平方米〔974亩〕,通过对原始地形的优化及避开权属宁东水务公司的上水管线,结合一期对二期进展规划布局、将一、二期设计融汇、贯穿从而起到整个设计的一体化2. 工程背景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了开发建立宁东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将宁东基地建立确定为自治区的"一号工程〞一场波澜壮阔、气势如虹的宁东基地建立大会战由此拉开序幕2007年3月,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将宁东基地列入其中同年4月,同志在视察宁东时做出了"又好又快建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的重要指示2008年8月,温家宝同志在视察时指出:"高水平建立好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推开工业开展和产业构造调整的龙头,也是经济开展新的增长点〞"要把宁东建立成为贯彻科学开展观要求的全国一流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开展的假设干意见"指出:将宁东基地建立成为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区。
同年12月,宁东"煤电化〞三大基地工程启动暨国家重点开发区揭牌仪式在宁东基地举行,总投资500多亿元的8个重点工程开工建立2009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总体规划",确定将宁东基地建成全国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建成全国循环经济与资源高效利用示区;建成带动跨越式开展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开发区,进一步明确了宁东的定位2010年2月,克强同志视察宁东基地时指出,"宁东、鄂尔多斯、现在看来是个金三角,这块整体规划、统筹考虑、有序推进,很可能成为我们国家十分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在国家全局中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3月,自治区将宁东镇与周边工业园区整合,在空间上形成宁东产业基地核心区,在行政上建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实行对核心区社会经济一体化管理,管委会行政直属于自治区2012年9月,国务院批复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提出依托宁东基地建立国家大型综合能源化工生产基地、综合生产加工区和储藏区3. 建立目的及意义基地核心区作为"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主战场,是改革开放,经济开展的窗口,为宁东新城开展迎来新的契机!(1). 有效支撑国家生态战略,提升宁东整体形象景观整体风貌特色以塑造"生态宁东.智慧新城〞的整体形象为目标,公园的建立将有效提升宁东的生态文明建立水平,为建立"美丽中国〞做出新的奉献。
2). 有效支撑城市定位,为城市提供生态绿色屏障公园建立将有效支撑宁东城市定位,提高人均绿地率,为城市提供生态绿色屏障,更好的效劳北部工作和居住的市民,为政府提供良好的形象背景,成为宁东行政商务的休闲后花园3). 有效改善和提升宁东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公园的建立将有效的强化城市出入口形象标志,作为"城市门户、宁东之窗〞,实现公园价值的有效渗透,提升区域周边的景观品质和价值,彰显城市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综合价值4. 工程建立条件4.1地形地貌基地现状地形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地形的起伏分散而不连续,现状有沟壑地质主要由第四系风积、残积形成的粉土、粉细砂和碎石土组成,下伏三叠系泥岩、砂岩及粉砂岩第四系地层厚度在0.5-4米之间,低洼处厚度较大,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300千帕;三叠系泥岩、砂岩及粉砂岩厚度大于50米,地基承载力为200-500千帕场地有大量的植被、长势较好、现有树有:刺槐、椿树、沙枣、**、桧柏、柳树、樟子松但是现状植被因缺少管理、长势较为乱凌乱、设计围杂草丛生4.2气候水文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气候枯燥,该区相对湿度年平均为57.0%,夏秋高于冬春:雨量少而集中,多年平均降水量255.2毫米;蒸发量强,年平均蒸发量为2862.2毫米,为年降水量的10.5倍;冬寒长,夏热短,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为6.7℃-8.8℃,≥10℃年平均积温为3334.8℃;日照长,光能丰富;冬春季风沙多,境属于多风地区,全年大风(17m/s以上)日数为63天;无霜期短,年平均为154天。
4.3地震效应根据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划分,园区根本地震烈度为VII度,对易燃、易爆、有毒等可能产生二次灾害的建构筑物应按VIII度设防根据场地土的出露情况,不排除局部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能性5. 设计原则5.1. 保护优先保护自然,因借自然,优化自然,维持安康生态环境,植物、水、土壤、动物、人和谐共生,保护生物多样性;5.2. 科学设计坚持以能够安康生长、管理容易、苗源丰富、移栽成活率高的植物为主题,形成大面积的绿色环境,建立富有地域环境风貌的乡土植物景观;5.3. 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感受,以一种开放性的眼光,从周边环境及大尺度空间入手,将远山、荒坡、水塘、陡崖、沟渠等自然景观特征纳入到景观设计中,最终展现出自然灵动、鲜明独特的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