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辩论过程与要素.docx
6页第三章辩论过程与要素这一章主要介绍一般辩论和辩论赛的框架结构第一节辩论过程分析(一)辩论的起承转合一场完整的辩论过程包含开始、展开与终结三个阶段在一般的辩论过程中,“开始”阶段应包括以下环节:提出引起争论的论题、立论者提出自己的观点、驳论者提出观点,从而形成立论者与驳论者之间对立的不同立场展开”阶段是一个不断进行反驳与辩护的过程终结”阶段是辩论的结束,有几种辩论结束的可能标志:一方被另一方驳倒;双方达成协议;辩论的一方认为没有继续辩论的必要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情况,辩论都将停止而辩论赛是限时的比赛,时间到即终止,辩论的胜负由评判团评决根据辩论三个阶段的划分,论辩一方论辩的内在联系也可以用“起承转合”四个字概括但是,对辩信纸赛中的起承转合如何体现,则有不同的划分方法第一种以新加坡模式为例,四位辩手的陈词间的内在联系,可以这样认识:(1)一辩的“起”:开宗明义,表明立场,阐明主要因果关系2)二辩的“承”:合理演绎,提供充分论据,理论引用得当,说理透彻3)三辩的“转”:由说理转入事实论证,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对立场作更深入的剖析4)四辩的“合”:系统归纳、批驳对方的矛盾与失误将辩题内涵升华,从价值判断高度总结本方立场。
达到“一览众山小”的论辩高度第二种,适用于一般辩论赛模式的起承转合的联系,可以这样分析:(1)起:辩论的开始,论述观点、表明立场2)承:提供充分的论据(理论的和事实的),进行有效的推理、演绎,以证明本方立场的正确性3)转:辩论双方进行辩护和反驳,应攻防主动,攻能击中对方要害;守能有效化解对方进攻,为本方立场作出有力的辩护4)合:对辩信纸进行总结,进一步批驳对方立场和论证中的总是总结本方立场,提升价值判断的高度并且努力从情感上影响人第二种“起承转合”的分析包括了相互辩论的阶段;第一种则没有包括自由辩论的阶段,是从四位辩手陈词的分式角度提出的无论怎样划分,辩论一方的论辩必须体现为有机的、有起伏的、完整的过程二)辩论赛的阶段及展开对一场完整的辩论赛来说,则有以下三个特点:(1)辩论赛的辩论双方的立场是事先抽签决定的;(2)辩论双方均有反驳与辩护的责任;(3)辩论有时限,强制终结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参照一般辩论的展开来讨论辩论赛的相应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始一一陈词无论是个人比赛还是团体比赛,都必须有一个陈述本方立场以及支持该立场的主要依据,为后面的辩信纸作铺垫第二个阶段:展开一一辩论在双方陈词的基础上,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
在一般的辩论赛里或是“自由辩论”,或是“盘问”;在“新模式”里则包括了“盘问”和“自由辩论”两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终结一一总结陈词由每方的“结辩手”对全场的辩论进行总结当然,总结不应是陈词的简单重复,应该是整场辩论的升华根据辩论态势,系统归纳对方的矛盾与问题,并再一次全面地进行反驳;系统归纳本方立论与依据,并在价值层面上予以提高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任何一场完整的辩论都必须具有上述三个阶段在辩论赛中,辩论的高潮出现在辩驳的阶段,对新加坡模式而言,就是自由辩论的阶段;对新模式,就是问答和自由辩论两个阶段由于辩论赛的高潮不在陈词阶段,而且陈词所用时间几乎和自由辩论差不多因而不少人不喜欢看辩手陈词,觉得没劲,只觉得自由辩论精彩、好看;有的辩论赛也只有自由辩论,甚至有人主张修改辩论赛比赛规则,建议取消辩论赛中的陈词部分,认为那只是背台词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首先,自由辩论或盘问必须在明确了解对方论点和论据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只有通过分析对方的陈词,才能掌握对方的立场界定和相应的观点,以及它的理论和事实根据;寻求对方的薄弱环节确定攻击的目标同时,通过对双方陈词的比较,也可以发现本方辩论方案的疏漏,准备好防守和辩护的措施。
其次,如果没有陈词的铺垫,辩论只能根据限定的立场,想象对方的论证依据,作想当然的进攻和辩护,无的放矢,当然没有针对性,不会有浓度效果自然不理想,欣赏价值也高不了自由辩论进程很快,态势瞬息万变,结果究竟如何,观众自然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但是这种看法不一定准确,捕捉到的信息可能比较零乱,有效价值不大所以,由辩论双方进行总结陈词,作一个系统挑战结,并在价值层面进一步信纸述本方观点与立场,把整场辩论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为辩论画上圆满的句号第二节辩论成功的要素一个辩论队要想在辩论赛中取得胜利或有良好表现,就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辩风狭义而言,辩风指参赛辩论队的表现;广义地说,辩风还包括有评委、观众、工作人员参加的整场辩论赛所反映的道德风貌这里,我们主要讲辩论队和辩手的辩风问题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是辩论得以顺利进行、圆满结束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雄辩家区别于诡辩家的标志之一在辩论赛中辩手或辩论队要说服的是评委和观众,除了用大量的事实、充足的理由、合理的价值标准证明本方立场外,还要用自身的道德风貌、人格修养去影响评委和观众因此,辩风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辩论赛的成败对辩风的要求源于辩论赛本身的目的与性质。
具体分析起来,辩论赛有下述与辩风有关的性质1、辩论的道德性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辩论,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即:说服人孟子说:“以力服人,非心服也,理不赡也又说:“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所以说辩论强调的是以德服人,有很强的道德性辩论赛的道德性表现在对辩手人格形象的要求人们自幼生长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处于一定的社会地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格特色这是基本的一面另一方面,个人欲望和本能的冲动会制约人格的现实表现,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状态下,即所谓的“潜意识”作用辩手的人格魅力不是刻意雕琢的,更表现为一种思想境界、道德涵养的底气辩论的道德除了一般的社会道德要求外,还有一些特定的要求例如,在辩论中常有将对方推向“极端”然后加以反驳的技巧,许多辩手也喜欢使用它但做过了头,硬是把与对方观点不相干的问题栽到对方辩友的头上,批驳一通,“强加于人”这种“故意”,不仅反映辩风不好,而且也是论辩处于被动的表现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故意”,就有“诡辩”之嫌了2、气质与风度在心理学中,气质是指人格的一个方面,与情绪倾向、反应及其速度和强度有关,这个词常用来指人的心境通常情况下,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是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等。
而风度则指人的举止、姿态辩论赛是综合素质的竞赛,它决定了对参赛队伍和辩手的特殊要求气质与风度是辩手个人综合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具体通过辩手的语言、德行、表情、姿势等表现为辩手个人的辩风;由于辩论赛的团体赛性质,辩论队集体的道德风貌、言谈举止、人格修养又体现为辩论队集体的气质与风度一一辩风3、其它方面辩手应具备的良好辩风还包括:说话算数;遵守比赛规则和有关纪律;尊重“论敌”的人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取笑对手的常识性口误;尊重评委,新生评委的评审结果,甚至在评审结果难以接受的情况下;尊重观众;赛场内外言行举止讲文明,道德标准一致,对胜负持正确的态度二、知识辩论赛本身就是比知识积累、比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有这样一些方面1、文化积累与知识底蕴辩论赛辩题宽泛的时空跨度和深度往往涉及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若能做到博古通今、学富五车最好不过,至少也应在辩题所涉及的知识方面有真才实学否则,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没有一定的理论修养,不占有大量的事实材料,很难理解辩题,当然也无法展开论辩,更谈不上厚积薄发2、智慧智慧是指一种辩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大体包括知识、聪明、机智等等方面。
有丰厚的知识积累,有灵活应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遇到问题有灵敏的反应,甚至能出急智,这就是有智慧的表现所以说智慧源于文化底蕴、知识积累、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应变和应急能力,表现为能当机立断很多时候,智慧表现为瞬时的灵感三、逻辑逻辑与思维密不可分无论哪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大体正确地、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使得人类社会全体成员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是逻辑正因为有全世界共同的逻辑,才能有全世界共同的数学、共同的物理学、共同的化学等等有人说过:“逻辑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只有逻辑才能战胜逻辑辩论的展开有许许我多的角度,而这些角度和方面要靠逻辑把它们组织在一起,成为有条有理的、有根有据的、能说服人的“道理”因此,在辩题立场对参赛双方基本公平的前提下,论辩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逻辑能力的强弱辩论赛对逻辑的具体要求大体有三个方面:(1)立论要有逻辑上的高度,而且层次分明、条理清楚2)逻辑框架合理、严密、无矛盾演绎过程思路清晰,材料运用得当四、语言语言是辩论的工具是载体一切思想、推理、辩驳都通过语言表达语言运用达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地步,论辩方能顺利进行语言方面应注意:(1基本语言朴实得体、言简意赅、条理分明。
最重要的是,词能达意,让人听得懂,知道讲些什么2语言修饰适度,成语、典故运用得当,气氛渲染恰到好处切勿以文害意3) 形体语言优美辩论时,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应该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做到声情并茂4) 幽默自然幽默是知识、道德、心理、语言、智慧修养达到一定境界的自然流露幽默有深入浅出说透事理的奇效,又常常给人以愉悦所以恰到好处的幽默,必然使论证取得极好的效果五、心理辩论赛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只有将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临场才会有最好的战术、技术发挥;才能营造有利的赛场氛围,调动赛场气氛,取得控制赛场的主动权根据上述五个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把辩论赛看成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可以把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概括成这样一句话:逻辑是骨架,知识是血肉,心理是神经,语言的载体,辩风是灵魂五者结合,使辩论成为有生命、有情感、生动活泼的有生气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