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word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doc
11页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数一数教材分析: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初步的常规教育1、组织学生观察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比一比教材分析: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1、突出比较的方法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方法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
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2、鼓励学生寻找比的对象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鼓励学生寻找对象进行比较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3、适当提升思维的要求想想做做”里安排了一些略微变式或稍复杂的比较问题,既要应用例题里教学的方法,还要通过推理作出判断学生从中既能获得更多的体验,还能受到其他内容的教育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2、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实物教学时间:2课时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分一分教材分析:“分一分”教学简单的分类活动。
分类是把研究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部分按照某一标准,凡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点;凡分在不同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本单元把学生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特点,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1、例题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分类的思想例题呈现一幅商店里摆放商品的图片,其中的许多商品不仅摆放得整齐,而且是相同的商品摆在一起,不同的商品分开摆放让学生观察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并思考这样摆放的好处,从中初步体会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和怎样分类尽管教学中不出现“分类”这个词语,也能实现这种数学思想的教学目的2、“想想做做”是有层次地安排的想想做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从分类的标准惟一或多样、分成两类或三类两个方面有层次地安排前两道题的分类标准都是惟一的,让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体会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惟一的教学目标:1、让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思想和方法,能按一定的标准对一些物品进行分类2、让学生经历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同一标准分类结果的一致和不同标准分类方法的多样性,积累一些活动经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整理、分析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在现实的情境中,感知分类的思想和方法,能按一定的标准对一些物品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同一标准分类结果的一致和不同标准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教学时间:1课时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认位置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会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
这些游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面包的上面是苹果,面包的下面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2、在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教学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在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教学难点:能按左右的方位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教学时间:3课时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认识10以内的数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分1~5各数、0、6~9各数、10四段安排。
在认识1~5 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1、把认识1~10各数的教学都安排成四个环节1)在现实情境中数物体的个数2)用算珠表示物体的个数3)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4)写数指导通过示范、描红、独立书写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规范、工整地在“日”字格上写数2、几和第几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1)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2)所有学生都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几和第几的现象与问题3)正确表述或判断第几要联系方位,离开方位讲的第几往往是不确定的3、0的含义比较宽广,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1)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2)结合直尺教学03)“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了0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要学生有所体会,不必解释其中0的具体含义4、在=、>和<的教材中突出两点内容>和<都是数学里的关系符号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数学概念,认识和使用这三个符号外,还要培养符号化思想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10各数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的含义。
3、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4、使学生初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愿意和同伴和合作交流,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与习惯教学重点: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会比较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教学难点:会写0~10各数,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教学准备:课件、实物、计数器教学时间:10课时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结合实物对形体的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这几种形体,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不对形体的特征作规范的语言描述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开展实践活动1.直观认识“体”的教学分四步进行教材选择积木为学具,让学生在玩积木时认识物体其好处一是学生有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是积木形状规则,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大致分成四步: 堆积木的场景—整理出典型的物体—揭示各类物体的图形和名称—寻找生活中相关的物体。
1)让学生玩积木教材通过堆积木的场景,引导学生玩积木,感知积木的形状2)把积木分类经过玩积木,初步知道积木的形状是多样的,有些积木的形状是相同的3)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给出名称4)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2.联系教学的四种立体安排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目标:1、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2、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3、经过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形、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4、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加深对长方体、正方形、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教学难点:能够比较准确的认识长方体、正方形、圆柱和球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