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脏腑、气血辨证.ppt
238页脏腑辨证,概述,含义 脏腑辨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及其病性的一种辨证方法 实质:辨别病位和病性,第一节 辨心病证候,心居胸中,心包络围护其外 其经脉下络小肠,与小肠互为表里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又主神明, 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病以心主血脉的功能紊乱 与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为主要病理变化 故心病常见症状有 心悸怔忡、心烦、心痛、 失眠多梦、健忘、神昏谵语、 脉结代等一、心血虚证,【基本概念】心血虚证是指心血不足,心失濡养所表现的证候证候分析】,劳神过度而耗血 失血过多 久病伤及营血 脾失健运或肾精亏损,生血之源不足,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动失常 —— 心悸怔忡 血不养心,心神不宁 —— 失眠多梦 血虚不能上荣头面 —— 头晕、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 不能充盈脉道——脉象细弱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眩晕,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弱 【辨证要点】以心悸、失眠、健忘与血虚见症为辨证要点二、心阴虚证,【基本概念】心阴虚证是指心阴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证候分析】,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 温热火邪,伤及心阴 久病耗伤阴液 肝肾等脏阴亏,累及于心,心阴不足,心失所养,心动失常 —— 心悸怔忡 阴虚心神失养,且虚热扰心,心神不安 —— 心烦、失眠多梦 阴不制阳,虚热内生 ——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内热之象。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以心悸心烦、失眠多梦与阴虚见症为辨证要点三、心气虚证,【基本概念】心气虚证是指由于心气不足,鼓动乏力所表现的证候证候分析】,素体虚弱 久病失养 劳倦过度 先天禀赋不足 年老脏气虚衰,心气不足,鼓动乏力,心动失常—— 心悸怔忡 心居胸中,心气亏虚,胸中宗气运转无力 ——胸闷气短 心神失养 —— 神疲乏力 动则气耗 —— 活动劳累之后诸症加剧 汗为心液,心气虚,卫表不固 —— 自汗 气虚运血无力,气血不充 —— 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 神疲乏力,动则诸症加剧, 自汗, 面色淡白, 舌淡苔白,脉弱辨证要点】,以心悸与气虚见症为辨证要点四、心阳虚证,【基本概念】心阳虚证是指心阳虚衰,温运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证候分析】,心阳不振,鼓动无力,心动失常 ——心悸怔忡 胸阳不振,阳虚则寒凝,寒凝则经脉不通 ——轻则胸闷气短,重则心痛 心阳虚衰,卫外不固 —— 自汗 阳气亏虚,形体失于温煦 —— 畏寒肢冷 心阳虚不能运血上荣 —— 故面色白光白 阳虚温运乏力,寒凝血瘀——面唇青紫,舌紫暗 阳虚寒盛之象,脉气不相接续——脉结、代 阳虚寒盛水湿不化——舌淡胖,苔白滑,本证多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 致阳虚寒生所致。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心痛, 气短自汗,神疲乏力 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面唇青紫, 舌淡胖或紫暗,苔白滑, 脉弱或结代临床表现】,【辨证要点】,以心悸怔忡、胸闷或心痛 与阳虚见症为辨证要点五、心阳虚脱证,【基本概念】心阳虚脱证是指心阳衰极,阳气欲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证候分析】,心阳虚衰,寒凝经脉,心脉痹阻不通 —— 胸痛暴作,痛势剧烈,口唇青紫 阳气衰亡,津随气泄 —— 冷汗淋漓 不能温煦肢体 —— 四肢厥冷 血不上荣 —— 面色苍白,舌淡或淡紫 阳气暴脱,宗气大泄,不能助肺以行呼吸 —— 呼吸微弱 阳气外脱,心神失养,神散不收 —— 神志模糊或昏迷 脉微细欲绝——阳气外亡之征多在心阳虚衰或心脉痹阻 的基础上致暴脱亡阳,在心阳虚证表现的基础上, 更见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 呼吸微弱,面色苍白, 或心悸、心胸剧痛, 甚或神志模糊,昏迷不醒, 口唇青紫,舌淡或淡紫,脉微细欲绝临床表现】,【辨证要点】,以心悸、胸痛、冷汗、肢厥、脉微见症为辨证要点 以心胸憋闷疼痛与亡阳见症为辨证要点六、心火亢盛证,【基本概念】心火亢盛证是指心火炽盛,热扰心神,迫血妄行,上炎口舌,热邪下移所表现的证候证候分析】,感受火热之邪 情志抑郁,气郁化火 嗜食辛辣刺激、温补之品,肥腻厚味,久蕴化热生火,心主神明,火热内炽,扰乱心神 —— 发热,心烦失眠, 热扰心神证或热闭心神证——甚或狂躁,神昏谵语 火邪伤津 —— 口渴、尿黄、便结 心之华在面开窍于舌,火热循经上炎 —— 面赤、口舌生疮、腐烂疼痛 心热下移小肠 —— 小便赤、涩、灼、痛 热伤血络,迫血妄行 —— 吐血、衄血 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火热内盛之象。
临床表现】 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尿黄便结, 或生舌疮,腐烂疼痛, 或吐血、衄血, 或小便赤、涩、灼、痛, 甚或狂躁,神昏谵语 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辨证要点】 以神志、舌脉与里实热见症为辨证要点七、心脉痹阻证,【基本概念】心脉痹阻证是指由于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等阻痹心脉,不通则痛所表现的证候证候分析】,正气先虚,心阳不振 情志抑郁,气滞血瘀 外感寒邪,寒客心脉 多食肥甘厚腻,痰浊凝聚,痹阻心脉,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 痛引肩背或内臂,时作时止为 心阳不振,失于温养,或瘀血内阻,心动失常 ——心悸怔忡 阳气不宣,血行无力,心脉阻滞不通 —— 心胸憋闷疼痛 手少阴心经横出腋下,循肩臂而行 —— 痛引肩背或内臂,心脉痹阻证临床特征,多属本虚标实 按其病因分为 瘀阻心脉、痰阻心脉、 寒凝心脉、气滞心脉等证,瘀阻心脉——刺痛为特点,伴见舌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 痰阻心脉——闷痛为特点,伴见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 寒凝心脉——痛势剧烈,突然发作,得温痛减为特点,伴见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气滞心脉——胀痛为特点,其发作往往与情志因素有关,伴见胁胀,善太息,脉弦。
辨证要点】,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或内臂,时作时止为辨证要点 致痛原因有别,应分辨疼痛特点及兼症以审证求因八、痰蒙心神证(痰迷心窍/包证),【基本概念】痰蒙心神证是指痰浊蒙蔽心神,以神志失常为主所表现的证候证候分析】,湿浊酿痰,阻遏气机 情志不遂,气郁生痰, 痰浊内盛,夹肝风内扰,痰蒙心神,【临床表现】 神识痴呆,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喃喃自语,举 止失常; 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中痰鸣; 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 或面色晦滞,脘闷恶心, 舌苔白腻,脉滑 【辨证要点】以神志异常(抑郁、错乱、痴呆、昏迷)与痰浊内盛见症为辨证要点九、痰火扰神(心)证/痰火闭窍证,【基本概念】痰火扰神证是指痰火内盛,扰乱心神,以神志失常为主所表现的证候证候分析】,痰火扰神证有外感和内伤之分 外感邪热(温热、湿热),炼津为痰 精神刺激,思虑动怒,气郁化火,灼津为痰 ——痰火扰乱心神,邪热内炽 —— 发热气粗,面红目赤, 热灼津伤——便秘尿黄 痰火扰乱或蒙闭心神 —— 躁狂,谵语 邪热灼津,痰阻气道 —— 胸闷,痰黄稠或喉间痰鸣,外感热病,狂证 痰火闭神证 ——胡言乱语,哭笑无常,不避亲疏。
火属阳,阳主动 ——狂躁妄动,打人毁物,力逾常人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火内盛之征内伤杂病,【辨证要点】 外感病以高热、痰盛、神昏; 内伤病以心烦、失眠、神志狂乱为辨证要点十、瘀阻脑络证,【基本概念】瘀阻脑络证是指瘀血犯头,阻滞脑络,以头痛、头晕及瘀血为主所表现的证候证候分析】,头部外伤 久痛入络 ——瘀血内停,阻塞脑络,瘀血阻滞脑脉,不通则痛 ——头痛如针刺,固定不移 气血瘀阻,不能上荣,清窍失养 —— 头晕时作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心神失养 —— 心悸,失眠,健忘 外伤严重,脑神受损 ——昏不知人 面晦不泽,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瘀血内阻之征头痛、头晕经久不愈, 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针刺, 或心悸,失眠健忘, 或头部外伤后昏不知人, 面晦不泽,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以头痛刺痛不移、头晕与瘀血见症为辨证要点心病辨证,心病辩证要点,病例,某男 59岁 干部,反复发作心悸,胸痛一月,主诉近来胸痛时间虽不长,但病如针刺,时伴胸部紧闷已服西药多种症状暂缓,但仍见反复发作,查见面色稍暗,舌质淡,边有瘀斑,舌苔薄白,脉细涩,病例分析,心脉痹阻 心气虚损而心悸,瘀阻心脉而刺痛,面色稍暗,舌质淡,边有瘀斑,舌苔薄白,脉细涩,病例2,病人 ,女性,58岁 最近出现 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请进行脏腑辨证分析,心阴不足,心失所养,心动失常 —— 心悸怔忡 阴虚心神失养,且虚热扰心,心神不安 —— 心烦、失眠多梦 阴不制阳,虚热内生 ——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内热之象第二节辨肺病证候,肺居上焦胸中 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 主宣发肃降,外合皮毛, 通调水道,开窍于鼻,肺气虚证、肺阴虚证、 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 燥邪犯肺证、肺热炽盛证、 痰热壅肺证、寒痰阻肺证、 饮停胸胁证、风水相搏证等肺病常见证候,一、肺气虚证,【基本概念】肺气虚证是指肺气亏虚,卫表不固,宣降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咳喘无力,气短不足以息,动则益甚, 咯痰清稀,面色淡白,声音低怯,神疲体倦, 或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舌淡苔白,脉虚证候分析】,久病咳喘,肺气耗伤 脾气亏虚生化不足,母病及子,肺气虚弱,宣降失权,气逆而向上——咳喘无力 宗气不足——气短不足以息,动则益甚,声音低怯 肺气亏虚,津液失布,聚而为痰,随肺气上逆 ——咯痰清稀 肺气虚弱,卫表不固,腠理疏松 ——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气虚——面色淡白,神疲体倦 舌淡苔白,脉虚——肺气不足,【辨证要点】 久病咳喘、体弱病史 以咳喘无力、咯痰清稀 与气虚见症为辨证要点。
二、肺阴虚证,【基本概念】肺阴虚证是指肺阴不足, 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 甚痰中带血,口燥咽干,声音嘶哑, 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午后潮热, 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候分析】,燥热伤肺 痨虫袭肺,耗伤肺阴 热病后期,肺阴耗损 素嗜烟酒、辛辣燥热之品 久病咳喘,老年体弱,渐致肺阴亏虚,肺主肃降,性喜清润,肺阴不足,虚热内生, 肺为热蒸,气机上逆——咳嗽,且干咳痰少难咯 甚则虚火灼伤肺络,络伤血溢——痰中带血 阴津亏虚,不能上输以润咽喉 ——口燥咽干,声音嘶哑 虚火内炽——五心烦热,午后潮热 热扰营阴,迫津外泄——盗汗 虚火上炎——颧红 阴液亏虚,肌肤失养——形体消瘦 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辨证要点】 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与阴虚见症为辨证要点三、风寒犯肺证,【基本概念】风寒犯肺证是指风寒之邪袭表,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咳嗽,气喘,咯痰色白而稀, 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 或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候分析】,外感风寒,侵袭肺卫,肺合皮毛,风寒之邪外袭肌表, 致肺气失宣而上逆——咳嗽,气喘 津液不布,聚为痰饮,且寒为阴邪 ——咯痰色白而稀 寒邪外侵,损伤卫阳,肌表失于温煦——恶寒 卫阳被遏——发热 腠理闭塞——无汗 肺气失宣,鼻窍不利——鼻塞流清涕 寒邪凝滞经脉,经气不利——头身疼痛 舌苔薄白,脉浮紧——外感风寒,【辨证要点】 以咳嗽气喘、痰白而稀 与风寒表证见症为辨证要点。
四、风热犯肺证,【基本概念】风热之邪侵表, 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咳嗽,咯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 鼻塞流浊黄涕,口干咽痛,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证候分析】,外感风热之邪,侵袭肺卫,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上逆——咳嗽 风热为阳邪,灼液为痰——咯痰黄稠 肺卫失宣,正邪相争——发热微恶风寒 鼻为肺窍,肺气失宣,且津液为风热所熏 ——鼻塞流浊黄涕 风热上犯咽喉,灼伤津液——口干咽痛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风热外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