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巴尔干进军——雅西-奇西瑙行动.doc
5页向巴尔干进军——雅西-奇西瑙行动雅西-奇西瑙行动或雅西—基什尼奥夫行动(俄文:Ясско-кишинёв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ая наступа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 translation: Jassy-Kishinev Strategic Offensive Operation),是根据在战区内的两座城市(雅西及奇西瑙)来命名的,它是苏联红军在 1944 年 8 月 20 日至 8 月 29 日间为消灭在罗马尼亚东部的德意志国防军而发动之进攻行动,行动中苏军乌克兰第 2 方面军及乌克兰第 3 方面军攻击了由德意志国防军及罗马尼亚军组成的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收复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及消灭了该地区之轴心国军,从而打开了进入罗马尼亚王国及巴尔干半岛的大门该攻势包围及消灭了防守的德军,令苏军能取得向东欧进军的战略优势,更令罗马尼亚由轴心国成员变成苏联的盟友战前状况-1944 年时,德意志国防军在东线战场的整条战线被击退,1944 年 5 月,南乌克兰集团军被击退向战前的罗马尼亚边界,及在德涅斯特河建立了一条新防线,但苏军在该河两处甬立了桥头堡,6 月后,该处回复平静,容许德军重组防线。
直至 1944 年 6 月,根据装甲部队力量,南乌克兰集团军是德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但在夏季中被削弱,其大部分装甲部队被调往北方及中央战线,以阻止苏军在波罗的海国家、白俄罗斯、乌克兰及波兰之攻势,在该攻势之前夕,该集团军的装甲兵力只有罗马尼亚第 1 装甲师、德军第 13 装甲师及第 10 装甲掷弹兵师苏联战略-苏军在攻击开始前的欺骗行动做得非常成功,德军指挥官相信苏军沿战线的移动是军队向北移动的结果,苏军各进攻部队的确切位置直至行动开始前数小时才被知道苏联最高统帅部的计划是由乌克兰第 2 及第 3 方面军对德国及罗马尼亚军进行钳形攻势乌克兰第 2 方面军在雅西以北突破,赶在德国第 6 军团撤到普鲁特河前攻占河上的渡口,而苏联第 6 坦克军团则进入战场攻占锡雷特河之渡口及位于锡雷特河与多瑙河之间的防线-福克沙尼峡谷乌克兰第 3 方面军则攻击位于蒂拉斯波尔附近横跨德涅斯特河的桥头堡,之后向北推进与乌克兰第 2 方面军会师,从而在奇西瑙附近包围德军包围成功后,第 6 坦克军团及第 4 亲卫机械化军将向布加勒斯特及普洛耶什蒂油田地带前进攻势进展-顺利进展-乌克兰第 2 及第 3 方面军担任主要进攻,以夹击重编的德国第 6 军团及部分的德国第 8 军团,德国–罗马尼亚的战线在进攻开始后头两天就开始崩溃,苏军将第 6 亲卫机械化军作为主要进攻力量投入战斗,最初突入德国第 6 军团战线纵深 40 公里,8 月 21 日晚上破坏了德军在附近一带的物资供应线,8 月 23日德军第 13 装甲师已 攻势方位图不能协同作战及第 6 军团已陷入纵深 100 公里之包围圈,红军机动部队已切断德军企图撤入匈牙利王国的退路,孤立的数个包围圈内之德军各自为战,但只有少数残余逃出了包围圈。
攻势方位图-深入研究苏军之突破-方面军的主要进攻部队是第 37 军团,进攻主力是第 66 狙击军及第 6 亲卫狙击军,第 37 军团在前线打开了一个阔 4 公里的缺口,它被分成两个集团,2个军被编入第一梯队,另外一个军是预备队,根据计划,他们要在 7 天内突破纵深 110-120 公里的德军–罗马尼亚军防线,头四天目标是每天前进 15 公里第 66 狙击军包括两个集团(第 61 亲卫狙击师及第 333 狙击师是第 1 梯队,及第 244 狙击师是预备队) ,炮属了第 46 炮兵旅、第 152 榴弹炮兵团、第 184及第 1245 反坦克炮兵团、第 10 迫击炮团、第 26 轻炮兵团、第 87 无后座力炮兵团、第 92 及第 52 坦克团、第 398 突击炮团、两个突击轻工兵营及两个轻型喷火器连整个军战线阔 4 公里;整个军突入战线 3.5 公里(第 61 亲卫狙击师 1.5 公里,第 333 狙击师 2 公里)-最初的进攻-第 333 狙击师没有预备队及将全部三个团放在第一梯队,而第 61 亲卫狙击师则以标准的形式,以两个团为第一梯队,另一个团为预备队,这证明是幸运的,因为右翼的第 188 亲卫狙击团未能攻破在 Ploptuschbej 的强力据点,在左翼的第 189 亲卫狙击团就获得了较好进展,因为第 333 狙击师部署在其左边,第 61 亲卫狙击师的司令员因此将预备队(第 187 亲卫狙击团)投入战场,部署在第 189 亲卫狙击团之后面以取得突破,入夜后,第 244 狙击师加入以突破第二道防线,I 但是部队迷路,在晚上 11 时才到达,当时德军第 13 装甲师已展开反攻。
德军–罗马尼亚军的部队是德国第 3 军及第 29 军,拥有德军第 15 及第 306步兵师、罗马尼亚第 4 山地师及第 21 步兵师,德军第 13 装甲师是预备队,第一天日终时,罗马尼亚第 4 山地师(司令是格尔格赫·马洛伊留少将)及第 21步兵师几乎已经被完全消灭,同时德军第 15 及第 306 步兵师损失惨重(根据德军的资料来源:第 306 步兵师在苏军弹幕射击中损失了百分之五十及在晚上离开防守据点时被击溃) ,在苏军炮火准备中几乎损失了所有火炮第 13 装甲师在第一天就对苏军第 66 狙击军展开反攻及尝试在第二天阻止其进攻,但未能成功,根据师团的战史说:“苏军支配了整个事件进程 ”当时第13 装甲师是缺乏装备、但兵力充足的单位,很大比例是最近增援的部队,它只有 4 号坦克、3 号突击炮及自行火炮,第二天日终时,该师已没有能力发起进攻或有意义的抵抗第二天日终时,乌克兰第 3 方面军深深刺入德国第 6 军团的侧翼,没有有组织的部队增援可以预见及第 6 军团注定被再次包围及消灭,弗朗茨·约瑟夫·斯特劳斯在战后已变成德国很重要的政治家,当时是在第 13 装甲师的一个装甲团服役,他的意见是该师在苏军攻势的第三天已不能作为战略性单位存在:“每一处都有敌军存在。
”-对于第 66 狙击军在 Mazulenko 战斗的评论是:“ 由于对该军的增援及部队和单位战役纵深安排,敌军的防线被快速突破 ”-德军幸存者对于最初进攻的评论是:“在弹幕射击后,苏军的坦克快速到达我们的区域 ”(霍夫曼) ,一名德军团级指挥官(豪普特曼·汉斯·德拔斯,第306 步兵师第 579 步兵旅第 2 团的指挥官)评论道:“ 德军防守的炮火力量是被苏军战斗轰炸机攻击主要防线及周围地区摧毁的,当苏军步兵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尝试撤退,但苏联空军已将这样变成不可能,我团已被分散及部分单位已被苏军的空中攻击、迫击炮及机关枪火力所消灭 ”-德军正攻击在罗马尼亚内的一条村落-传言罗马尼亚政府倒台-罗马尼亚的反政府人士经常传言德军快速及全面崩溃,军方在 Mazulenko 的行动指出这可能不是正确,罗马尼亚军已多次抵抗苏军的进攻,但对比一支现代化军队来说是装备低劣,这是由于缺乏反坦克战、火炮及高射炮装备,与德国说的相反,例如,在大卫·朗格林出版的专题论文集,或简崇诺出版有关该战役的历史 德军正攻击在罗马尼亚内的一条村落书,均说罗马尼亚第 1 装甲师曾对苏军的进攻进行抵抗,但很快被击溃。
罗马尼亚的投降在苏军进入罗马尼亚后很快出现,而德国第 6 军团与其它在罗马尼亚境内的德意志国防军之连系已经被切断,德意志国防军与罗马尼亚军之间的战争行动在德国驻罗马尼亚大使破坏了一场政变后出现同时,罗马尼亚国王米哈伊一世在 8 月 23 日发动政变,罢免罗马尼亚总理扬·安东内斯库,德国驻军曾经尝试占领布加勒斯特以阻上翌日政变的发生,但被罗马尼亚军队所击退,因为他们得到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支援,德军增援向布加勒斯特进攻的部队" -苏军胜利开进布加勒斯特-影响-德军在战役中付出了大约阵亡大约 200,000 人的巨大代价,而苏军的损失相对于行动的规模非常之小,红军进入南斯拉夫及攻击正在从希腊、阿尔巴尼亚及南斯拉夫快速撤退的德国 E 集团军及 F 集团军,以切断他们的撤退路线,他们联合南斯拉夫游击队及保加利亚人在 10 月 20 日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政治上,苏军在雅西-奇西瑙的进攻触发米哈伊一世在罗马尼亚的政变,令罗马尼亚由轴心国变成同盟国,同时,罗马尼亚与德国的盟国匈牙利王国发生了一场小规模边境战争,罗马尼亚收复了在 1940 年于第二次维也纳协定中割让给-匈牙利王国的领土该行动成功后,苏联重新控制了比萨拉比亚及北布科维纳,该处曾在 1940 年被苏联占领,苏军集合及驱逐剩下的罗马尼亚军队,根据摩尔多瓦历史委员会主席 Anatol Petrencu 表示:“ 超过 170,000 名罗马尼亚士兵版解除武装,其中 40,000 人被关在伯尔兹的战争集中营,在这里他们死于饥饿、寒冷、疾病或被处决。
”-战斗损失-苏军损失-人员:13,197 人阵亡 53,933 人受伤/染病-装备:75 辆坦克及自行火炮 108 门火炮及迫击炮 111 架飞机-德军损失-人员:超过 250,000 人阵亡,受伤人数不详 -装备:83 辆坦克及自行火炮 3,500 门火炮及迫击炮 3,300 辆摩托车辆 330 架飞机 部队及单位被全部或大部分消灭-罗马利亚军损失-人员:8,305 人阵亡 24,989 人受伤 153,883 失踪及被俘- 装备:30 辆坦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