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杜林论》导读.ppt
57页《反杜林论》(节选)目 录 w1、《引论》中的《概论部分》 w 2、第一编 哲学 九、道德和法永恒真理 w 3、第一编 哲学 十、道德和法平等 w 4、第一编 哲学 十一、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一、时代背景及其意义w (一)时代背景 w 1、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 的传播w 2、由于德国工人运动组织的两派(以爱森纳赫派为代表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和以拉萨 尔派为代表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合并成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党的理论水平有所下降,在德国工人党内出现了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潮流, 使各种错误思潮在党内流行3、杜林的思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渗透到了德国党内,迷惑了许多党员和知识分子,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w 4、马克思正在进行经济学研究,恩格斯放下正在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的写 作,于1876年9月-1878年6月写作了《反杜林论》,批判了杜林的错误观点w 5、关于杜林的简介(下一页)w 欧根·杜林(1833-1921)出生在普鲁士一个官吏家 庭,1861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64年 获得私人讲师资格w 19世纪60年代,杜林研究了美国庸俗经济学家凯里 的学说,并成为他的门徒。
w 70年代,他转向社会主义,并连续出版了3本书: 《哲学教程――严格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 《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兼论财政政策基本问 题》w 他以理论权威和实际改革家的身份向马克思主义发 起进攻w (二)《反杜林论》一书的意义 w 1、《反杜林论》是一部极其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它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w 2、“概论”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由于两大发现,社会主义是怎样由空想变为科学的w 3、“哲学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自然观、辩证法、认识论和道德观等方面的一些重要观点,是当代研究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文献4、20世纪在国外,有的人以《反杜林沦》 为主要的文本依据,把马克思与恩格斯 对立起来,甚至还制造出“马克思反对恩 格斯”的理论等等学习《反杜林论》, 可以从理论上澄清西方学者有意制造的 一些思想混乱二、内容简介(一)《引论》中的《概论》部分w “概论”部分在《反杜林论》中 处于提纲挈领的地位,从科学社 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说明了马克 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 联系。
w “概论”部分主要讲了三个既独 立又相关的问题:一是科学社会 主义的理论来源;二是唯物辩证 法的创立及其意义;三是社会主 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发展历程w “概论”共20个自然段,重点内 容集中在前18段,分三部分w 恩格斯在“概论”部分采取了倒叙和顺叙两种 写作方法w 倒叙方法: w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两大发现 w 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矛盾 唯物辩证法 w 空想社会主义 启蒙学说 w 这样启蒙学说就成了“概论”部分的逻辑起点 w 顺叙的方法 w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w 启蒙学说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19世纪的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w 2、唯物辩证法演变发展的过程 w 朴素辩证法 形而上学 黑格尔辩证 法 唯物辩证法w 3、在两大发现的基础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 科学 w 唯物史观的创立 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概 论w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第1-6段)w 首先, 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阶级根源、经济根 源和理论来源。
第1段)w 其次,分析了18世纪的启蒙学说第2-3段)w 最后,论述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没落的过 程,并且指出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出路第4-6段)w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第7-14段)n 首先,论述了古代辩证法到形而上学的过渡(第7-8段)其次,揭示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本质区别(第9-11段)n再次,剖析了黑格尔哲学(第12-13段)最后,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创立的意义(第14段)w 三、在两大发现的基础上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第15-18段)w 首先,阐明了唯物史观产生的阶 级条件及基本内容;w 其次,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基 本内涵;w 最后得出结论,“由于这些发现 ,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思 考 题w 1、科学社会主义和19世纪空想社会主 义的 根本区别是什么?w 2、唯物辩证法的产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 立有何重大意义?w 3、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 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四)第一编 哲学 九、道德和法永恒真理w 这一章的中心内容是批判杜林在思维、道德 、真理问题上的形而上学观点,阐述马克思 主义的真理观和道德观w 共29自然段,分三个问题。
1、揭露杜林真理、道德问题上的谬论第1-7段)w (1)杜林在思维和语言关系上的谬论第1-3段)w a.纯正的思维是不通过语言的思维的w b.动物的思维才是纯正的思维w (2)杜林永恒道德观和永恒真理观的谬论第4-7段)w a.道德原则是永恒的,它凌驾于“历史之上和现今的民族特性的差别之上”w b.“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它不受时间和现实变化的限制2、批判杜林形而上学的真理观,阐明 真理发展的辩证法第8-22段)w (1)批判永恒真理的必要性第8段)w 为什么首先要批判杜林真理观?w 因为道德观以真理观为理论前提要批判建立在真理 观上的道德观,其要害是要批判杜林的真理观w(2)批判杜林思维至上论,论述 思维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关系 第9-12段)w1、人的思维至上性问题 w2、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关 系 w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 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 、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 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现实来 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7页w 本性: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w 使命:为了正确地认识世界 w 可能:指条件,包括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w 终极目的:改造世界(3)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论,论述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第13-20段)w 任何真理都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正确反映w 真理是客观的,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w 认识真理是一个由相对到绝对,逐步深化的过程 ,真理总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与时俱 进w 杜林的永恒真理是错误 的w 人的认识具有相对性w 恩格斯列举了人类整个 认识领域的四大部分的 发展的情况,从自然科 学、生物科学和历史科 学、思维科学实际出发 ,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 ”论,论证绝对真理和相 对真理的辩证关系w自然科学领域:n恩格斯从各门科学 (数学、天文学、力 学、物理学、化学等 研究非生物界的学科 )的发展,论述了真 理是不断发展的,不 存在所谓的永恒真理 、绝对真理 w 数学:w 希腊人欧几里德几何:三角 形三内角和等于180°(平面 )w 俄国罗巴切夫斯基几何:三 角形三内角和小于180°(宇 宙)w 德国黎曼几何:三角形三内 角和大于180°(固体空间)w 生物科学领域:w 谁想在这里确立确 实是真正的不变的 真理,那么他就必 须满足于一些陈词 滥调 w 历史科学领域:w 谁要在这里猎取最 后的终极的真理, 猎取真正的、根本 不变的真理,那么 他是不会有什么收 获的,除非是一些 陈词滥调和老生常 谈 w 列宁曾指出:“在一般科学 、特别是历史科学的最复杂 的问题上,杜林到处滥用最 后真理、终极真理、永恒真 理这些字眼。
恩格斯嘲笑他 ,回答说,当然,永恒真理 是有的,但是在简单的事物 上用大字眼,是不聪明的 为了向前推进唯物主义,必 须停止对‘永恒真理’这个 字眼的庸俗玩弄,必须善于 辩证地提出和解决绝对真理 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 w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 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w 恩格斯对杜林用大字眼去谈论极 简单事物的庸俗行径,进行了深 刻的揭露和批判;但是,他又没 有因为杜林玩弄“永恒真理”的字 眼而否定这类认识的真理性一 种认识,只要是如实地反映了客 观事物,主观符合客观,在特定 的范围内,与谬误有着原则的界 限,它是真理而不是谬误,那么 ,这种不能被推翻的正确性就是 绝对的,或者说,这种认识可称 之为“永恒真理”这一点,恩格 斯是承认的4)批判杜林把真理和谬误绝对对立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论述了认识过程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第21-22段)w 第一,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w 第二,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w 恩格斯以波义耳定律为例,说明了真理和谬误相互 转化的辩证关系3、批判杜林的永恒道德论,论述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第23-29段)(1)道德具有历史性第23段)w 从道德的基本概念来看,其内容是发展变化的。
w 善恶观念是道德的基本概念 w 对于善恶概念,不同民族、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理 解w 从道德的类型来看,道德是不断变化发展 的 w 如当代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就存在着不同 类型的道德:w a.封建主义道德 w b.有资产阶级道德 w c.并列的无产阶级道德w (2)道德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第24-29段) w 首先,恩格斯揭示道德观念的起源和实质w 恩格斯:“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 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 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w 道德是经济关系的产物 w 其次,恩格斯认为,在阶级社会,道德具有阶级性 w 不存在永恒的道德观念,即使有的道德戒律是共同 的,如“切勿偷盗”,也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德观念w 恩格斯认为,只有完全消灭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只 有消灭阶级存在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全人类的共 同道德才会形成w 最后,批判杜林离开道德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来分 析道德起源的错误观念w 在杜林那里,“恶就是猫”,善恶产生于人的永恒 不变的自然属性这是错误的w 善恶不是自然的,“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 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w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w 1.历史性和民族性(23) w 2 .阶级性(24、26) w 3.经济关系的产物(24、26) w 4.道德具有共同性和特殊性(25、 26) w 5 .道德具有社会性而不是自然的( 27-29)思 考 题w 1、杜林形而上学真理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恩格斯是怎样论述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 上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的?w 2、恩格斯是怎样论述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 系的?w 3、杜林道德观的实质是什么?怎样理解道 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社会性?研究马克 思主义道德观,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的道德建设有何价值和意义?(五)第一编 哲学·十、道德 和法。
平等w 这一章的中心,是批判杜林抽象的平等观, 叙述平等观的历史发展和无产阶级平等观的 实际内容;第一次给予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以 科学的规定性w 全章共33自然段,分三个问题1、批判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 平等观第1-24段)w (1)批判杜林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先验 论方法第1-5段)w 杜林方法:第一步是把每一类认识对象分解为最简单要素;第二步是把不证自明的公理应用于这些要素,然后是 要素加上公理得出他的结论,并把结论强加于客观 事物w 恩格斯认为,这种方法是先验主义的变种 w 杜林的思想是那个时代保守潮流的反映w(2)批判杜林抽象的平等观第6-10段) w 第一(第6-8段),杜林按照先验论方法,首先将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