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商於古道文化一叶 释无业浅论.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8786237
  • 上传时间:2018-05-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 页 共 8 页1商於古道文化一叶 释无业浅论作者:王羿 福凸 释无业,谥号“大达禅师“ 商洛市商州本土(古上洛)寒川佛诞公园襄王沟内杜阿沟人俗姓杜,名无业,公元760年“佛诞”上洛,九岁入商州开元寺、十二岁在该寺出家至二十岁开始历游全国圆寂山西唐宪宗和穆宗两任皇帝三道诏书请无业被拒,是有史被拒皇上诏书之奇人皇上亲封其为“国师” 比“四皓隐居“更有精彩之处无业比唐僧晚百年,却是佛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唐玄奘的贡献主要是翻译家,而无业是佛界思想家曾与古时盐官齐安齐名,有“北有无业,南有盐官”之说并入佛500罗汉第61尊,即是无业宿尽尊者 (61尊前多为外国人《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作者方立天》阐述道:“历史上有两次名人的重要对话与议论,值得我们重视史载,北宋著名士大夫张方平与当时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曾有一段对话:世传王荆公尝问张文定公曰:“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亚圣后绝无人,何也?”文定公曰:“岂无,只有过孔子上者 ”公曰:“谁?”文定曰:“江西马大师、汾阳无业禅师、雪峰、岩头、丹霞、云门是也 ”公暂闻,意不甚解,乃问曰:“何谓也?”文定曰:“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耳 ”荆公欣然叹服。

      其后说与张天觉,天觉抚几叹赏曰:第 2 页 共 8 页2“达人之论也 ”遂记于案间张方平把马祖道一等禅师视为超过孔子的人,这种评论虽有欠公允,但却是对唐五代年间理论思想界儒衰释盛的一个重要评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简介简介释无业,商於古道唐代商洛文化在古上洛的一个符号,他唐末在古上洛(商洛市商州)诞生,并在古上洛开元寺(开元寺,多次被毁之后建元建寺,现为政府筹建的佛诞寒川公园旅游区内,属国家文物保护)出家成名,被封为国师,誉为“大达禅师” 圆寂于山西汾阳开元寺后立双塔于山西汾阳(汾阳县志) ,为唐代全国36座塔之一处现塔已毁该地村以塔得名五百罗汉第陆拾壹尊无业,唐代著名法师俗姓杜,上洛(陕 西商洛)人,少小出家聪慧过人,十三岁就能畅读《华严》 、 《法华》诸经,并能为众讲经,世称神童无业成年后,誉满海内,然而尊者视名如垢染,畏而远之唯求佛道精进他长途远涉,去江南拜访当时的名僧玄素,尽学其教法,然后游访长安长安众僧敬仰其名,想推举他为“西街大德“(僧官) ,无业听说此事后,当即离开长安,北游上党驻上党节度使李抱真依佛教礼仪接待他,请教佛法的要旨,心生敬意,想请他主持当地的教务无业又离开上党,居于汾州开元寺。

      唐宪宗曾两次召他进京,他都予以谢绝,长庆元年(821年) ,唐穆宗备礼致聘,使者再三催促,无业见无法推辞,决定离开世间,升往净土,便笑着对使者说:“行即行矣!“当天夜晚,端坐而化穆宗得知无业示寂,不胜哀惜,封为国师,谥号“大达禅师“[1]史书记载:释无业曾被两位皇帝三道诏书聘为国师号称南有盐官北有无业更被王安石誉为超越孔子之人《佛诞寒川公园》云: 《商州市志》 (商州名人)记 载的释无业,诞生在商州白杨店芋园村的杜家沟 “此地域 诞生了一个与唐僧齐名的释无业佛 ”...无业禅师就出生在商州襄王沟杜阿村,今寒川佛诞公园内,园内至今仍完整保留其当年学法的旧址原传原传唐汾州开元寺无业传第 3 页 共 8 页3《宋高僧传》卷第十一作者:赞宁唐汾州开元寺无业传释无业商州上洛人也其母李氏忽闻空中寄居得否已而方娠诞生之夕异光满室及至成童不为戏弄行必直视坐即加趺商于缁徒见皆惊叹此无上法器速令出家绍隆三宝年至九岁启白父母依止本郡开元寺志本禅师乃授与金刚法华维摩思益华严等经五行俱下一诵无遗年十二得从剃落凡参讲肆聊闻即解同学有所未晓随为剖析皆造玄关至年二十受具足戒于襄州幽律师其四分律疏一夏肄习便能敷演兼为僧众讲涅盘经。

      法筵长开冬夏无倦可谓生肇不泯琳远复兴后闻洪州大寂禅门之上首特往瞻礼业身逾六尺屹若山立顾必凝睇声仵洪钟大寂一见异之笑而言曰巍巍佛堂其中无佛业于是礼跪而言曰至如三乘文学粗穷其旨尝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只未了底心即是别物更无不了时即是迷若了即是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道不离众生岂别更有佛亦犹手作拳拳全手也业言下豁然开悟涕泪悲泣向大寂曰本谓佛道长远勤苦旷劫方始得成今日始知法身实相本自具足一切万法从心所生但有名字无有实者如是如是一切法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本自空寂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毕尽空寂舍诸法空为座此即诸佛如来住此无所住处若如是知即住空寂舍坐空法座举足下足不离道场言下便了更无渐次所谓不动足而登涅盘山者也业既传心印寻诣曹溪礼祖塔回游庐岳天台及诸名山遍寻圣迹自洛抵雍憩西明寺僧众咸欲举请充两街大德业默然叹曰亲近国王大臣非予志也于是至上党节度使相国李抱真与马燧累有战功又激发王武俊同破朱滔功多势盛然好闻贤善虽千里外必持币致之深重业名行旦夕瞻礼麾幢往来常有倦色谓门人曰吾本避上国浩穰名利今此又烦接君侯岂娱心哉言讫逍遥绵上抱腹山又往清凉山于金阁寺读大藏经星八周天斯愿方毕复振锡南下至于西河初止众香佛刹州牧董叔缠请住开元精舍。

      业谓弟子曰吾自至此不复有游方之意岂吾缘在此邪于是撞钟告众作师子吼雨大法雨垂二十年并汾之人悉皆向化宪宗皇帝御宇十有四年素向德音乃下诏请入内辞疾不行明年再降纶旨称疾如故穆宗皇帝即位之年圣情虔虔思一瞻礼乃命两街僧录灵准公远赍敕旨迎请准至作礼白之曰知师绝尘物表糠秕世务法委国王请师熟虑此回恩旨不比常时愿师必顺天心不可更辞以疾相时而动无累后人贫道何德累烦圣主行即行矣道途有殊于是剃发澡浴至中夜告弟子慧愔等曰汝等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为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汝等常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实者唯有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常了一切空无一物当情是诸佛同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言讫加趺而坐奄然归寂呜呼可谓于生死得自在也俗龄六十二僧腊四十二道俗号慕如丧考妣乃备香华幢幡迁全身就于城西练若积香薪而行茶毗乃有卿云自天五色凝空异香西来都馥氛氲阖境士庶咸皆闻睹及薪尽火灭获设利罗璨若珠玉弟子慧愔行勤虔纵义幽元度恒泰等泣血收之殓以金棺乃命郢匠琢石为塔以长庆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安葬于练若之庭业迁化之岁州牧杨潜得僧录准公具述其第 4 页 共 8 页4事遂为碑颂敕谥大达国师。

      塔号澄源焉学术评价学术评价被佛界推崇并立为佛典人物在中国佛史以思想出名而有极高地位,有专门介绍释无业的数个佛教史记版本和《高僧摘要》 《佛教人物传》等佛教网站刊物《宋高僧传》又称大宋高僧传,凡三十卷宋代赞宁(919~1002)著本书的记载上接唐代道宣的《续高僧传》 ,下迄宋朝雍熙年间,对了解唐宋时期佛教的兴盛发展及其对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影响有重要参考价值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其中卷十一记载的就是释无业生平和评价接下页)第 5 页 共 8 页5《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上下卷)方立天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载:“世传王荆公尝问张文定公曰:“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亚圣后绝无人,何也?”文定公曰:“岂无,只有过孔子上者 ”公曰:“谁?”文定曰:“江西马大师、汾阳无业禅师、雪峰、岩头、丹霞、云门是也 ”公暂闻,意不甚解,乃问曰:“何谓也?”文定曰:“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耳 ”荆公欣然叹服其后说与张天觉,天觉抚几叹赏曰:“达人之论也 ”遂记于案间 ”《《祖堂集祖堂集》》(八)“祖堂卷十五·汾州汾州和尚嗣马大师,师讳无业无业姓杜,商州上洛人也也是记载了释无业对《祖堂集》文化的研究已超出了佛教文化的范围。

      《祖堂集》中的俗语源(续)--《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摘要】:正关于《祖堂集》中的不少词语用例,可以起到补充、补正当前辞书如《汉语大词典》义项所举例证较晚的问题,笔者曾著文有所揭示(参拙作《祖堂集中的俗语源》台湾正版《中國佛教哲學要義(上、下)》方立天/佛光內容簡介─ “本書從中國哲學史發展的脈絡來解讀、詮釋中國佛教哲學的思想,並採用問題解析體來展現中國佛教哲學的內容全書通過總論、人生論、心性論、宇宙論和實踐論五篇專題論述,闡明中國佛教哲學問題的濫觴、論辯、演變予發展的歷史軌跡,顯示其間不同觀點之間的互動進程,進而總結其哲學思維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規律史載,北宋著名士大夫張文定與當時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王安石曾有一段對話:第 6 页 共 8 页6世傳王荊公嘗問張文定公曰:「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亞聖後絕無人,何也?」文定公曰:「豈無,只有過孔子上者 」公曰:「誰?」文定曰:「江西馬大師、汾陽無業禪師、雪峰、岩頭、丹霞、雲門是也 」公暫聞,意不甚解,乃問曰:「何謂也?」文定曰:「儒門淡薄,收拾不住,皆歸釋氏耳 」荊公欣然嘆服其後說與張天覺,天覺撫幾歎賞曰:「達人之論也。

      」遂記於案間這是對唐五代年間理論思想界儒衰釋盛的一個重要評論,值得我們認真思考《论师》及百度百科“国师”载:“国师”是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我国高僧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北齐时代(550—577)法常为始 “宋志磐《佛祖统纪》卷四十三述国师称号的由来说:“自古人君重沙门之德者,必尊其位,异其称,曰僧录、僧统、法师、国师入对不称臣,登殿赐高座,如是为得其宜 ”因此,后来有些学德兼备的高僧,常被当时帝王尊为国师 ”“唐代三百年间,佛教各宗高僧被尊为国师的很多禅宗的神秀,历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皆号为国师嵩山老僧慧安被称为老安国师,慧忠被称为南阳国师,知玄被称为悟达国师,无业被称为大达国师《五百罗汉》第陆拾壹尊 图解评价:无业宿尽尊者 无业,唐代著名法师俗姓杜,上洛(陕西商洛)人,少小出家聪慧过人,十三岁就能畅读《华严》 、 《法华》诸经,并能为众讲经,世称神童无业成年后,誉满海内,然而尊者视名如垢染,畏而远之唯求佛道精进他长途远涉,去江南拜访当时的名僧玄素,尽学其教法,然后游访长安长安众僧敬仰其名,想推举他为“西街大德“(僧官) ,无业听说此事后,当即离开长安,北游上党。

      驻上党节度使李抱真依佛教礼仪接待他,请教佛法的要旨,心生敬意,想请他主持当地的教务无业又离开上党,居于汾州开元寺唐宪宗曾两次召他进京,他都予以谢绝,长庆元年(821年) ,唐穆宗备礼致聘,使者再三催促,无业见无法推辞,决定离开世间,升往净土,便笑着对使者说:“行即行矣!“当天夜晚,端坐而化穆宗得知无业示寂,不胜哀惜,封为国师,谥号“大达禅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杨曾文著 载:“无业(760-821) ,俗姓杜,商州上洛(今陕西商县)人九岁入商州开元寺师事志本禅师,学《金刚经》 、 《法华经》 、 《维摩经》 、 《思益经》 、 《华严经》等,十二岁出家,二十岁到襄州从幽律师受具足戒,研习《四分律疏》 ,一年后即为僧开讲,兼讲《大涅槃经》据《宋高僧传》卷十一<无业传>等书记载,无业听说马祖在洪州盛传禅法,特往瞻礼无业身长六尺,体格魁梧,马祖一见异之,笑谓:“巍巍佛堂,其中无佛 ”意谓他虽长得高大魁梧,但却没有领悟自性是佛无业跪拜说:“至如三乘文学,粗穷其旨;尝闻第 7 页 共 8 页7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 ”承认自己虽对大小乘佛教有所了解,但对禅宗“即心是佛”的宗旨未能晓悟马祖当即对他教示:只未了底(的)心即是,别物更无。

      不了时即是迷,若了即是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道不离众生,岂别更有佛?[12]亦犹手作拳,拳全手也是说佛道不离众生,每个人的平常之心识即是佛心、佛性,对此不觉悟便是众生,领悟这点就是佛据载,无业当即“豁然开悟,涕泪悲泣” ,向马祖表达自己的见解说:本谓佛道长远,勤苦旷劫方始得成今日始知法身实相,本自具足,一切万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