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27].doc
4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 目标设计 1. 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 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三、 教学过程 (一) 标题解说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二)背景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二) 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 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三)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四) 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2.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五) 合作学习 1. 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要点: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 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心 3. 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4. 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5.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6. 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
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六) 小结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七) 练习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答案〗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 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八) 总结储存,课外延伸 1、 总结存储:学了本诗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2、课外延伸: ①朗读背诵,加深理解 ②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几首诗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