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鼎立的形成.ppt
17页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曹操、孙 权和刘备皆乱世之英雄他们三人都具有各不相 同的个体人格,在他们的这种人格魅力的影响之 下、三方均吸引了独霸一方所需要的大批人才 在残酷的战争中,他们依靠这些智能之士纷纷脱 颖而出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但是相比之下,孙 、刘依靠各自的实力都不足以与统一北方的曹操 相抗衡,于是孙刘联合,北抗曹操,赢得了赤壁 大捷,从而奠定了了三方鼎足之基三方在这些 智能人士的协助之下都建立起自己的割据势力, 并且进行了各自的政治、经济改革改革不仅壮 大了各自的实力,也为三方鼎立的形成创造了条 件最终在必要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构成了三国 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前,面对曹操的强大攻势,孙权既 不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又不愿“案 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诸葛亮舌战群儒,详细 分析了联刘抗曹必胜,并劝孙权“ 今将军诚能 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 之形成矣”孙权与鲁肃、周瑜商讨再三,决定 联刘抗曹孙刘联盟开始建立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初显威力,大败曹军 ,迫使曹操由攻势转入守势孙刘借机发展各自 的势力。
刘备占益州,夺汉中,奠定了蜀汉的规 模孙权在江淮扩张势力,占领岭南,又招抚了 占据广、交的士燮兄弟,做好了建吴的准备 一、“ 三国鼎立”的实质 关羽在荆州地区的发展,引起东吴不安吕蒙袭杀关 羽,占据荆州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孙刘联盟 亦宣告破裂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以给关羽报仇为名大 举进犯东吴,孙刘关系恶化为战争状态夷陵一战,刘 备大败并死于白帝城 刘备死后,孙刘联盟必须恢复,才能共拒曹魏诸 葛亮鉴于后主幼弱,恐孙权“有异计”,立即派邓芝“修 好于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邓芝晓以厉害:“蜀有 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 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你若归顺于 魏,大则要你入朝,小则以你的太子为质,若不听从, 必然派兵进攻,蜀也会乘机顺流东下如此,江南之地 非你所有孙权醒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 报聘于蜀蜀复令芝重往”孙刘联盟重新建立此后 ,蜀又派费祎、陈震前往孙权与陈震“开坛歃盟”从 此,孙刘联盟确定不移,一直到蜀亡为止 孙刘联盟对蜀、吴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如下 几方面: 其一,孙刘联盟可以合蜀、吴之力与曹魏对抗,增强了反 曹魏的力量,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其二,孙刘联盟可以使蜀、吴不必顾虑对方,为各自内修 政理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其三,孙刘联盟有利于蜀、吴相互交流,互通有无,满足 各自需求,促进双方发展联盟建立后,双方聘使经常相互往来 ,互致方物;民间交往之盛自不待言 其四,孙刘联盟有重要的军事作用,迫使曹魏陷入两线作 战的不利局面对蜀而言,联盟为其北伐解除了“东顾之忧”, 使曹魏“河南之众,不得尽西”对吴亦然吴可无西顾之忧, 河南之众不得尽南五月,孙权率十万人由巢湖进攻合肥新城 蜀吴互相配合,迫使曹魏两线奔波 在“三国鼎立”的四十多年间,孙刘联盟除在夷陵之战前 后极短时间遭到过破坏外,一直得以持续保持也正因为蜀吴共 同抗击曹魏,才使“三国鼎立”延续达四十余年之久因此,“ 三国鼎立”的实质并非简单的三足鼎立,而是孙刘联盟作为一方 而与曹魏一方的对抗 二、形成“三国鼎立”的条件 •以中原地区为主体的北方,与以巴 蜀、江南地区为主体的南方,在地 理、经济、政治等方面势均力敌的 对抗,是形成“三国鼎立”的条件 (一) 地理条件:“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魏则拥有广大的中原, 地理上恰好为山水相依的南方对抗苍莽广袤的北方 吴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吴军习于水上作战,而曹魏中原兵 不习水战吴扬长避短,利用长江天险和强大水军,就可以有效 地阻止曹魏的进攻赤壁之战已经证明了长江天险是保护孙吴的 一道天然屏障后来,曹魏多年不能举兵伐吴,其中一条原因就 是魏军不能轻易越过长江天险西晋灭吴时,也是先占领长江上 游,强大的王浚水师顺江而下,与吴平分长江天险才完成 蜀与吴以长江为纽带得以紧密联系,互相依托,互相支援 蜀还有崇山之阻,进可攻,退可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建兴 六年,马谡失街亭,魏军攻汉中,诸葛亮派军扼险拒守,魏军寸 步难行延熙七年(244年),曹爽“率步骑十余万”,走傥骆攻 汉中,“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蜀将王平凭守骆谷口的“兴势围 ”(关隘),挡住了十余万曹军 九州之地,魏有其七,地域广大,边境重要关隘要冲均派兵 把守,灭蜀吴不易,守则有余强大的曹魏,虽独霸中原,却在 四十余年间,只能对南方的蜀、吴徒作虎视之势 (二)经济条件:曹魏经济与蜀吴经济相均衡,即以中原地 区为中心的北方经济与以江南、巴蜀地区为中心 的南方经济相均衡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成了军阀混战的厮杀 场,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辽阔的北方地区变 成了一片荆棘丛生的荒原为了改变残破的局面 ,曹魏采取了一些措施恢复发展经济。
至曹魏后 期,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总之,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方经济,由 于遭受东汉末年混战的多次破坏,尽管曹魏后期 有所恢复和发展,但经济的正常发展受到了抑制 ;以江南、巴蜀地区为中心的南方经济却有了巨 大的发展,北、南方经济力量基本上达到了平衡 这正是三国鼎立的经济原因 (三)政治条件: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方人口及地主集 团,与以江南、巴蜀地区为中心的南方人口及地 主集团势均力敌 曹魏得到中原豪强地主的支持,东吴以 长江南北的豪强地主为支柱,蜀汉得到荆益地主 阶级的支持南、北方是否有对抗的条件呢?下 面看两组数据:蜀亡时(263年)有人口94万,魏 有443万,吴亡时(280年)有人口230万嘉靖本 《 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前有三国志宗僚一栏, 开列三方人物477人,蜀汉104人,孙吴131人,曹 魏242人蜀、吴一方共有人口320多万,曹魏一 方有443万可见,无论是杰出人物(主要是地主 阶级及其幕僚),还是人口,都大体相当,这是 蜀吴联盟得以与曹魏对抗的政治基础 三、“ 三国鼎立”的作用 • “ 三国鼎立”是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 走向西晋,即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 。
这个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最终走向盛 唐的顶峰,奠定了第一级稳固的阶梯(两 晋及南北朝则可视为第二级、第三级历史 阶梯) 其一,“ 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 西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历史从分裂走向 统一 • 其二,“三国鼎立”创造了稳定的社会 环境,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和 发展 • 其三,“三国鼎立” 有助于激发三国 间的竞争意识,促使各国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恢复和发展各自的经济、政治和文 化• 综上所述,“ 三国鼎立”是三国各方 势力面对东汉末期的烂摊子奋发有为,重 新收拾旧山河,在对抗中进步,在竞争中 发展,从而在汉、唐盛世之间,起到承先 启后的积极作用 国家建立者 都城建立时 间灭亡时 间 魏国曹丕洛阳220年265年蜀国刘备成都221年263年吴国孙权建业222年280年三国鼎立形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