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线精神探因.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0391084
  • 上传时间:2022-05-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1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线精神”探因    【摘要】都匀的三线建设作为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历史,但其时代精神将被后人永记,探索其原因,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社会基础、广大建设者的努力和党的坚强领导密不可分关键词】三线精神;原因工作之余,笔者信步走进都匀三线博物馆,在馆内一幅幅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画卷;一个个再现当年献身国防、白手起家、勇攀高峰的视频;一尊尊“依山傍水扎大营”和“靠山、分散、隐蔽”[1]的企业模型映入眼帘,目不暇接,让人遐思遐想,仿佛又回到了那如歌的岁月一、它是国内外严峻形势下迸发的爱国激情的反应正当全国人民铆足干劲进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却进入了多事之秋,在国内,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国家尚未摆脱1959至1961年困难时期带来的阴影,在国境边疆,外部势力的干扰,周边局势又激烈动荡起来东南面美国支持台湾当局不断进行军事骚扰,企图反攻大陆;西南面印度军队在1962年由中印边界东、西两侧侵入我国领土,进行无端挑衅;北面苏联派重兵进驻中蒙边界地区,战略导弹直指中国;南面美国制造“北部湾事件”,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轰炸,战火燃到了中国南部边界。

      在这一迫在眉睫的严峻形势下,时任国家主席的毛泽东说:“三线建设不好,睡不好觉”[2],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维护国家安全,粉碎西方强权对新中国的政治封锁、经济禁运和军事扼杀,党中央认为,战争会早打、大打,因此要抢时间、争速度,赶在战争爆发前尽快建设“三线”战略大后方,就这样,1964年三线建设全面铺开,与之俱来,素有不屈不挠抗争精神的中国人民,爱国热情也随之迸发,“三线精神”应运而生二、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精神力量的集中表现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了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没收了大官僚垄断资本,通过土地改革,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身受百年屈辱的中国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为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是当时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三线建设正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开始的,重点地区集中在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而支援西部,加快西部建设、缩短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是人们的普遍共识,于是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口号下,大量的社会资源向西部地区大幅度倾斜,显然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下人民积极性的调动,改变一穷二白的旧中国,让旧貌换新颜,成为全国人民强大的精神动力,才形成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的建设局面。

      三、它是广大建设者无私奉献和执着追求的产物三线建设虽然以爱国主义为根基,以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为目标,体现的是保卫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但是广大建设者的无私奉献和执着追求更难能可贵可以这样讲,面对当时国家的需要,三线的建设者们已经把个人与国家联系在一起,正如时人如是说:“我感到,我们攀枝花钒钛铁矿冶炼试验组已经成为决定民族命运的关键棋子共和国面临要打仗,只有倾全国之力,孤注一掷了!”[4]另据国营南华仪器厂的雷为民回忆,他是1973年10月调入该厂,到第二年4月,整整半年,从吃小白菜开始,一直吃到白菜抽苔,几乎顿顿吃白菜,在煮熟的菜中,只能见到几颗飘起的菜油珠,有时下班晚了去打饭,连这样的菜也没有了,每月每人只供应四两菜油,很多人“献了青春献了孙”[5]即便如此,他们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奇迹和成就试想,如果不是广大建设者无私奉献和执着追求,在那种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环境,一切恐怕只是奢想四、它是中国共产党在三线建设中坚强领导的结果梳理建设的过程,1964年10月,国务院批准下达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其指导思想是:争取时间,大力建设战略后方基地,防备外敌发动侵略战争1965年11月,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提出:加快三线建设特别是国防工业建设,是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核心;要全面考虑备战、备荒、为人民三个因素,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把西南和西北部分省区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战略大后方。

      三线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后,虽然主要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带有明显的政治性,但党的坚强组织和积极领导依然是三线精神的灵魂如周恩来期望攀枝花钢铁厂成为地区均衡发展的带动者在三线建设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最艰苦,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总结中外的历史经验,摸索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概括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6]三线建设作为时代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改革开放与冷战趋于缓和,三线企业陆续迁往邻近中小城市或大城市这些企业迁移后,多半进行了改制,由军用企业转为民用企业但是他们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必将被后人永记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三一页.[2]《周传典文集》第3卷,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575~577页.[3]周恩来:《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若干问题》,《党的文献》1996年第3期.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