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运动疗法课件.ppt
47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1,第一节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应用力、电、光、声、磁和温度等物理学因子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其中利用力学因子,徒手以及应用器械和仪器进行运动训练,以治疗伤、病、残患者,消除或改善其功能障碍的方法称为运动疗法;,利用光、电、声、温度、水等其他物理学因子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法为物理因子疗法,常常被称为理疗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2,运动疗法,-,分类,运动疗法按患者主动用力程度分类,可分为:,被动运动,助力主动运动,自主主动运动,抗阻主动运动,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3,运动疗法,-,治疗作用,主要有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等作用。
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4,运动疗法,-,适应症,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脏器官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其他,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6,常用运动疗法技术,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松动技术关节功能牵伸肌力训练增强耐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协调功能训练牵引治疗技术神经生理学疗法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7,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活动技术主要用于改善和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利于患者完成功能性活动常用的方法依据是否借助外力分为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和主动运动,3,种;,依据是否使用器械分为徒手运动和器械运动两种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8,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运动,由治疗师进行或由患者自己用健肢借助外力进行完成的被动运动关节可动范围运动持续性被动活动(,CPM,),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10,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运动,具有温和牵拉作用,能松解疏松的粘连组织,牵拉挛缩不严重的组织,有助于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并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
用主动运动恢复关节活动时,动作宜平稳缓慢,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然后稍加维持,用力程度以引起紧张或轻度疼痛感为度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11,关节松动技术,指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是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被动活动患者的关节,以达到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的目的常用关节松动技术的基本手法包括摆动、滚动、滑动、旋转、分离和牵拉等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13,关节松动技术,手法分级,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松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端;,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周围软组织的紧张;,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15,关节松动技术,治疗作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本体反馈,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16,关节松动技术,临床应用,关节松动技术主要适用于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功能性关节制动。
禁忌证主要为关节活动已经过度、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关节急性炎症、恶性疾病以及未愈合的关节骨折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18,关节功能牵伸法,基本方法,要求充分放松关节周围肌群沙袋重量以引起一定的紧张或轻度的疼痛感觉,可以从容忍受,不引起反射性肌痉挛为度一次牵引持续,10,20min,,不同关节和不同方向的牵引可依次进行,每天进行,1,2,次由于纤维组织在温度增高时可塑性增强,因此宜在进行关节牵引的同时进行热疗,以提高治疗效果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19,关节功能牵伸法,基本方法,也可以通过手法牵伸,就是治疗者对发生紧张和挛缩的组织或活动受限的关节,通过手力牵拉,并通过控制牵伸方向、速度和持续时间,来增加挛缩组织的长度和关节活动范围与机械被动牵拉相比,手法被动牵拉是一种短时间的牵拉,一般每次牵拉持续,10,15,秒,重复,3,4,次这种牵伸不宜引起肌肉的牵张反射和增加已被拉长的肌肉张力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20,关节功能牵伸法,注意事项,关节术后或炎症早期,为了预防关节活动障碍,使用,CPM,为首选方法,如无条件,则须小心进行缓慢、平稳、不引起疼痛的主动运动、助力运动或被动运动。
关节制动时间不长或术后为时不久,关节在做被动活动时,常表现出较大的弹性,而且患者较易感到明显的关节紧张或疼痛,这说明组织挛缩或粘连并不牢固,多数可用常规的主动运动、助力运动、或辅助被动运动而取得活动范围的进展采用功能牵伸法,亦可获得迅速的进步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21,关节功能牵伸法,注意事项,如损伤或炎症较重,病程较长,被动活动时感觉关节挛缩坚硬而少弹性,疼痛感觉不明显者,常提示挛缩或粘连较为牢固,一般需要应用关节松动技术、功能牵引法或加热牵引法来争取活动度的增大即使仅有缓慢的进步也应坚持锻炼还可选用有助于软化瘢痕组织的理疗方法,如音频、超声、各种热疗、碘离子导入疗法及按摩等作为辅助治疗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22,关节功能牵伸法,注意事项,在进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治疗时,不应采用粗暴方法:希望通过撕断粘连组织,恢复活动范围是不恰当的因为撕断粘连组织本身即属一种新的创伤,重新产生充血、水肿反应,而在这些渗液中富有纤维蛋白原,进而形成纤维素,加重粘连,使功能恢复更为困难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24,肌力训练技术,当骨承受过高应力时,坚强肌群又可通过及时收缩减轻骨的应力刺激,从而避免或减少发生骨损伤的机会。
一旦患病或创伤后,患者常多卧床,伤肢活动减少或制动,这又使肌力迅速减退因此,增强肌力练习成为康复治疗中的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25,肌力训练技术,肌力练习的机制和基本原则,运动时和运动后肌肉的即时变化,肌肉练习时主观用力强度与练习效果的关系,强度与频度的关系,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26,肌力训练技术,运动时和运动后肌肉的即时变化,肌肉疲劳时,肌肉的收缩力量、速度和耐力都会明显下降,同时肌肉内能源物质、收缩蛋白与酶蛋白都有所消耗在休息过程中,这些物质消耗获得补充,生理功能也逐渐恢复,在恢复到运动前水平后,可出现一个超量恢复阶段,即各项指标继续上升并超过运动前水平,以后又再下降到运动前水平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28,肌力训练技术,运动时和运动后肌肉的即时变化,肌力训练的,两条重要原则,肌力练习会引起一定的肌群疲劳,因此无明显的肌肉疲劳也无超量恢复出现,肌肉练习也难以取得明显效果要掌握适宜的练习频度,尽量使后一次练习在前一次练习后的超量恢复阶段进行。
练习间隔太短时,肌肉疲劳尚未完全恢复,继续练习将加重疲劳,以致引起肌肉劳损;间隔太长时,超量恢复已消退,就无从积累而无法使肌肉收缩力增强通常肌力练习频度为,1,次,/,天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29,肌力训练技术,肌肉练习时主观用力强度与练习效果的关系,肌收缩强度对练习效果有重要影响练习时,肌收缩强度相当于最大收缩强度的,40,时,运动单位募集率较低,而且主要募集型肌纤维,对增强肌肉耐力有效;,收缩强度增加时募集率增高,,a,型,,b,型纤维也依次参与收缩对增强肌力有效,故应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收缩强度进行练习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31,肌力训练技术,常用增强肌力练习方法,等张训练,等长训练,等速训练,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32,肌力训练技术,增强肌力练习时的注意事项,正确掌握运动量与训练节奏,注意在无痛范围内锻炼,提高主动锻炼积极性,注意心血管反应,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33,增强耐力训练技术,耐力训练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耐力练习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为肌肉耐力(即力量)练习,二为全身耐力练习。
前者主要指当肌力和,ROM,有所恢复时,不能仅活动几次就无法坚持,这对生活和工作均不利,必须发展足够的肌耐力才能适应需要,这属于无氧耐力运动范畴后者则主要为增强全身对耐力的适应性,它依据心肺功能提供足够的氧和营养外,还与肌纤维组成、耐力定型的稳固性和能源的存贮、利用能力有关,属有氧运动范畴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34,平衡训练技术,静态平衡法,其方法是基于本体促进技术静态平衡主要依靠肌肉相互协调的等长收缩,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可以在任何一个体位并采用负荷以刺激姿势反射动态平衡法,作动态平衡练习中,可以在各种体位下施加外力,也就是从支撑面由大到小、重心由低到高的过程中,逐步施加外力来提高维持动态平衡能力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35,协调训练技术,协调性训练的基础是利用残存部分的感觉系统以及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来管理随意运动,关键在于集中注意力,进行反复正确的练习协调性练习的种类有上肢、下肢和躯干,可做卧位、坐位、站立位、步行和增加负荷的步行训练协调性练习从简单的单侧动作开始,逐渐进行比较复杂的动作在运动的范围和速度上先做大范围和快速的动作,在熟练后,再做活动范围小的、缓慢动作练习。
应先做睁眼练习后作闭眼练习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36,牵引治疗技术,牵引治疗是应用力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将外力施加于患者身体的一定部位,通过牵伸关节和软组织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类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颈椎、腰椎疾病,以及四肢关节的功能障碍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37,牵引治疗技术,牵引的主要作用,使椎间隙增大;,牵伸挛缩肌群,改善血液循环;,改变神经根受压程度;,制动;,缓解疼痛症状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38,牵引治疗技术,牵引方法,手法牵引,滑轮牵引,电动牵引,10/31/2024,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郭永明制作,39,牵引治疗技术,牵引,体位,颈椎牵引:分坐位或仰卧位牵引,取决于患者感到舒适和可接受程度坐位要求头颈前屈,20,30,对颈肌痉挛或其他需牵引治疗的颈椎病,则可取小于,20,的位置或垂直位牵引腰椎牵引,:,可用悬挂式和仰卧位:前者直立悬挂,由于牵引带紧缚于下胸部,导致患者胸部不适而受到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