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标准体系.ppt
68页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一、我国企业标准化工作发展的轨迹 • 1931年12月正式成立了工业标准化委员会 • 1946年公布了《标准化法》 • 1952年颁布了第一批钢铁标准 • 1958年国家颁布了第一号国家标准GB 1-1958 • 1962年国务院发布了《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 • 1978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 • 1988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 1990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 1995年制定了GB/T15496-1995、GB/T15497-1995、 GB/T15498-1995 • 2003年对上述三项标准进行了修订,并补充了GB/T19273-2003二、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的构成GB/T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GB/T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9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 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相互关系 四项标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是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
《要求》是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总则, 《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框架;《评价与改进》是标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保证 GB/T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一、基本概念 1、标准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 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制定标准的目的:获得最佳秩序 制定标准的对象:共同的或重复使用的活动或 结果 制定标准的基础: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的 总和 制定标准的形式:特定的文件形式,公认机构 批准 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协商一致 基本概念 2、标准化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 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是制定、发布、实施标准的活动和过程 标准化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成果 标准化的目的和意义: 在于改进活动过程和产品的适用性,提高活动质量、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同时达到便于交流和协作,消除贸易技术壁垒 3、企业标准化 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尤其要包括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企业标准和贯彻实施各级标准的过程 注2:标准化的显著好处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成功基本概念 企业标准化的目的:质量、效益 企业标准化的对象:经营活动 企业标准化的依据:法律法规 企业标准化的基础:成果、经验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 1.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法律、 法规、方针政策 2. 建立并实施企业标准体系。
3. 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4. 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 5. 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6.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7. 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化活动基本概念 4、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5、企业标准体系表 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 标准化系统管理要求 1. 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 体,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包括企业标 准化工作管理要求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 2. 运用最新技术和生产操作经验,不断优化标准体 系结构,淘汰标准体系内低功能要素,增加和补 充新的、高功能的要素,使标准体系始终处于相 互关联、相互协调功能的最佳状态 3. 评价和确认是推动体系运行和保持体系有效性的 动力所在在标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 和确认,持续改进标准体系的有效性 企业标准体系表文件组成企业标准体系表文件组成•结构图•明细表•汇总表(统计表)•编制说明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推荐采用层次结构•多层结构•层次的多少视技术和管理事项的难易、复杂程度而定•各子体系的层次数不要求相同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要求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要求•全面成套--完整、齐全•层次恰当--上下左右关系要理顺•划分明确--以企业产品为主线编制明细表应注意的地方:•体系内标准应一一列出•每一子体系内排列应有序——GB/T 1.1 § 6.2.3•宜用 Excel 表编——数据库、排序、组合、统计•现行有效标准•同一标准不同位置——不应重复统计•可以预见到的,将来发展需要的标准,应纳入 ——规划蓝图•标准名称的填写应完整•其他企业的标准——应转化为本企业的标准 明细表示例代码标准号标准名称国际标准号国际标准名称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适用体系实施日期备注质质 环环 健健10501-1Q/HJ25- 2002工装工装分类分类1 110501-2Q/HJ26-2003工装工装编号编号1 1汇总表示例项 目 国标行标地标企标合 计总数强制总数强制总数强制已有待订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合 计注1:可按各分体系的每个要素分别进行统计汇总。
注2: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待收集等情况也可列入表中 编制说明应包含的内容•编制体系表的依据及要达到的目标•体系表的编写规则、查找使用方法•与国家标准规定的差异及原因 与企业实际生产、服务的符合性•结合汇总表统计数据,分析现有标准体系与国外或国内同行的差距,明确今后标准化工作重点•与其他体系交叉情况和处理意见 二、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总要求 1. 企业标准体系应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以管理标 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 2. 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有关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3. 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应满足企业生产、技术和经 营管理的需要;4. 企业标准体系应在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框架下制定;5. 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之间相互协调;6. 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应能保证技术标准体 系的实施;7. 企业标准体系应与其它管理体系相协调并提供支持 三、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原则三、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原则1、目的性•理清思路,理顺关系•打好基础,再上台阶 •规范管理,指导生产•标准化是企业技术、生产、经营工作的基础•为企业的各类管理体系提供技术、管理的基础•借鉴先进管理理念,依据标准规范管理•标准客观存在,心中要有数•对零散的、各自为政的、不够协调的标准及管理系统加以整理改造、整合简化统一协调优化(选优)•运用标准化原理,以最少的标准去覆盖最大的范围,扩大标准的适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或多样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照章办事、依法生产经营•标准化的目的是追求最佳秩序和最大效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责必问有错必纠有洞必补2、系统性全覆盖:•4M1E——人、机、料、法、环•4 流——人、物、信息、资金•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全员参与3、层次性•不是简单的标准文件的集合•上一层次对下一层次的标准起到指导、制约作用;•个性化的标准应在底层 共性的标准则上升到上一层•每个子体系中都可能有标准4、协调性•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上、下层次的标准——同层次的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与其他管理体系•与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标准四、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形式四、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形式 企业方针企业方针 企业标准化管理企业标准化管理 企业适用的法律、企业适用的法律、 目标目标 规定和基础标准规定和基础标准 法规和规章法规和规章 技术标准分体系技术标准分体系 管理标准分体系管理标准分体系 GB/T 15497—2003 GB/T 15498—2003 工作标准分体系工作标准分体系 五、要求五、要求 1. 机构、人员和培训 2. 标准化机构及其人员的职责 3. 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和规划、计划 4. 企业标准化信息 5. 企业标准的制定 6. 标准的实施 7. 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8. 采用国际标准 六、企业标准的编号六、企业标准的编号•应使用统一的编号方法•应能区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T—通用基础标准 J—技术标准G—管理标准 Z—工作标准 方法一: Q/HY G×× .×××—×××× 年份号 顺序号 职能分类号 类别代号 企业标准代号 方法二: 体系号:J××××××× 如:J0221001 分别表示分体系类别、子系 统、子类、专业类别、顺序号 标准号 Q/SC ×××—×××× 年份号 顺序号 企业标准代号 GB/T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1、技术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技术标准的分类 1. 按作用分 2. 按性质分 3. 按类别分 4. 按标准化对象分为: 技术基础标准、产品标准、采购标准、工艺标准、设备标准、方法标准、包装标准、能源标准、安全标准、环境标准、职业健康标准、信息标准等 2、技术标准体系 企业范围内的技术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部份 构成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包括企业所采用和贯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所有技术标准均应在标准化法规、各种相关法规和企业方针、目标以及“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指导下形成二、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1.序列结构 (GB/T 15497-2003 图1)2.层次结构技术基础标准产品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工艺技术标准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服务技术标准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设计技术标准半成品技术标准• 结构图形式——层次结构GB/T 15497—2003 图2技术标准分体系信息技术标准环境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安装、交付技术标准三、技术体系标准的收集和编写三、技术体系标准的收集和编写1. 强制性标准一定要贯彻执行;2. 技术基础标准、试验方法标准一般直接采用上级标准;3. 企业应特别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的企业标准编写工作:(1)产品标准(2)设计标准(3)采购验收标准四、技术标准的编写要求四、技术标准的编写要求1.制定的企业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标准的要求;2. 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必须严格执行;3. 企业标准的文本结构和格式、结构和编写规则可参照GB/T1.1-2000,也可自定企业标准来规定;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按GB/T1.2-2002规定;4. 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技术标准内容和要求应满足GB/T28001和GB/T24001对技术性文件内容的要求。
四、技术标准的编写要求四、技术标准的编写要求5. 对于企业产品交付标准(明示标准)下列情况企业必须制定企业产品标准并向上海市技术监督局备案: 1)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时; 2)对国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加以补充规定,并作为出厂交付依据时; 3)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作为出厂交付依据时 GB/T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1、管理标准 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管理事项主要指在企业活动中,所涉及的经营管理、设计开发管理与创新管理、质量管理、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信息管理等与技术标准相关联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管理标准与管理制度的差异 1. 系统性的差异 管理标准 协调、统一、结构 优化和系统化处理 管理制度 孤立、分散、缺乏 统一协调 2. 可操作性和考核性的差异 管理标准 对要求、内容、方法都十分 明确,并尽可能量化 管理制度 定性多,定量少 管理标准的分类 1. 按地位和作用分 2. 按性质分 3. 按类别分 4. 按标准化对象的管理领域分: 经营管理标准、计划管理标准、开发和创新管理标准、采购管理标准、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安全管理标准、设备及基建设备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服务管理标准、标准化管理标准等。
2、管理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中的管理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3、工作标准 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4、工作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中的工作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二、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层次结构 (GB/T 15498-2003 图1)管理基础标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采购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服务管理标准测量、检验和试验管理标准职业健康管理标准信息管理标准包装、搬运、贮存、管理标准安全管理标准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标准经营综合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 结构图形式——层次结构GB/T 15498—2003 图1管理标准分体系标准化管理标准体系评价管理标准环境管理标准安装、交付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三、管理标准的编写要求三、管理标准的编写要求1.制定的企业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标准的要求;2.摸清家底、整合提高、理顺关系,对管理要求要尽可能量化,有可操作性;3.管理标准的格式可参照GB/T1.1-2000,也可自定企业标准来规定;标准名称要简明;4. 确定管理活动的内容和方法;5.各要素中的管理标准所应该包含的内容可参考GB/T15498-2003标准。
四、工作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四、工作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层次结构 (GB/T 15498-2003 图2)管理层工作标准决策层人员工作标准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标准一般管理人员工作标准最高决策者工作标准• 结构图形式——层次结构GB/T 15498—2003 图2工作标准分体系一般操作人员岗位工作标准特殊过程操作人员工作标准决策层工作标准操作人员工作标准管理人员通用工作标准操作人员通用工作标准五、工作标准的编写原则五、工作标准的编写原则1. 每个岗位都应制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工作标准;2. 部门工作标准可以用部门正职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代替;3. 对特殊工序过程工作岗位制定的工作标准,应参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规定;4. 应为管理岗位、操作岗位员工制定通用的工作标准六、工作标准的内容六、工作标准的内容 工作标准一般应该包括: 1. 职责和权限; 2. 岗位人员资格要求; 3. 工作内容要求; 4. 检查与考核; 5. 相关记录及表格七、工作标准的编写中的注意事项七、工作标准的编写中的注意事项1. 使每个岗位的职责、任务服从企业的总目标,通过制定工作标准形成全员的目标管理;2. 岗位与岗位之间要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形成有机联系,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协调;3. 工作标准是为具体操作者制定的,要使标准能够被操作者所接受并认真执行,最好的办法是让操作者参与工作标准的制定;4. 工作标准发布生效后,要组织宣贯培训。
5. 工作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要依据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6. 注意标准内容同其它管理制度的协调,避免重复和矛盾 GB/T19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 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1、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 企业为确定其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所涉及的各项标准以及相关联的各种标准化工作是否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活动 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2、企业标准体系水平确认 判断企业建立和实施的标准体系以及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是否满足企业预定要求的客观证明活动 二、自我评价的基本条件二、自我评价的基本条件1. 企业已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最高管理者或其授权的代表批准发布;2. 企业标准体系已经在企业实施三个月以上;3. 企业已建立标准化管理网络、设立了专门机构和人员、明确了标准化职责;4. 组织对标准化体系进行宣贯和培训;5. 组建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或其代表)领导的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小组;6. 制定了自我评价的方案和计划,并经最高管理者批准三、自我评价的程序三、自我评价的程序1.评价计划的提出2.成立评价小组3.评价准备(1)编制评价计划和检查记录表(2)准备评价所需要用的工作文件(3)召开全体员工动员大会4.评价实施(1)首次会议(2)对标准化工作评价(3)对标准体系文件评价(4)对标准体系实施过程的现场评价(5)末次会议5.编写自我评价报告和填写不合格报告6.评价结果处理(1)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2)对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评价 企业标准体系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关系•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部份•企业标准体系又为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提供了支持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