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讯站研究.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8025885
  • 上传时间:2021-12-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2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讯站研究 [摘 要]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讯站是人民邮政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文在搜集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边区通讯站的组织机构、邮路设置、业务状况以及通讯站工作的改进情况做了详细的考察,也对边区通讯站和中华邮政在抗战中的各个时期的关系进行了动态的梳理边区通讯站保障了战时边区通信的畅通,也为后来的邮政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关键词]抗日战争;陕甘宁边区;通讯站陕甘宁边区通讯站建立前,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已经有了发达的邮政系统1935年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1936年7月,西北邮政管理局改称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总局1937年3月,陕甘宁特区成立后,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总局改为陕甘宁特区邮政管理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设立了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当时,中华邮政(国民政府的邮政系统)陕西邮政管理局在边区共设有11处邮局,延安设肤施邮局因而,边区内有边区邮政和中华邮政两套机构根据国共达成的协议,边区不建立银行和邮政系统,也不发行邮票中华邮政陕西邮政管理局一再催促肤施邮局要求取消边区邮政系统,还派视察员何载阳到延安交涉1938年3月22日,边区邮政局停止营业。

      这样,中华邮政独揽边区邮政业务由于一般的边区公文交给中华传递,有人便故意把文件发错,如把寄给陕西省志丹县的信给发到了西安,把定边县政府的信寄到甘肃;还有些机关收到的信件只剩下空信皮,内容已被窃走[1]虽然边区党政重要文件由边区党委传送,但边区的工作还是收到很大的影响1938年5月,边区政府决定重新建立边区邮政系统,但考虑到统一战线的因素,没有使用“邮政”二字,而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讯站一、陕甘宁边区通讯站的组织结构和邮路设置1938年5月30日,陕甘宁边区通讯站正式成立通讯站“收递边区范围内,或附近边区八路军驻扎地各党政军民一切信函、文件、书报、刊物等事宜而设立之[2]1938年8月10日,边区政府民政厅颁布了《陕甘宁边区通讯站暂行章程》,共7章,61条内容涉及通讯站的设置目的、组织系统、通讯站与边区各级政府及其他交通机关的关系、邮寄函件规则、通讯纪律等陕甘宁边区通讯站由边区政府民政厅管辖,共由总站、分站、县站和联络站四级组成总站设在延安,设站长一人总站最初设收发科和总务科,后增设计核科1941年,又扩大为邮务科、人事科、会计科和秘书室、视察室1942年取消两室1943年简政后,总站只设收发科和总务科。

      [3]站长依次为井宪章、张玉珍、刘笃义和刘义维在总站领导下设若干分站,各县设县站,在必要的区乡、市镇要道设立联络站边区各地方政府,应负责监督各地通讯站之工作,并负责解决各地通讯站之困难[4]边区通讯站四级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有利于邮寄分段转运和快速准确送达,同时也确保机构人员不至过多,节约工作经费边区通讯站成立初期,设立了5个分站(延安、关中、三边、绥德庆环),14个县站(店房摊、甘泉、富县、店头、甘谷驿、延长、延川、神府、安定、靖边、盐池、志丹、华池、庆阳),各设站长一人;联络站七处(安塞、固林、蟠龙、清涧、新宁、赤水、淳耀),各联络站的代办员和通讯员都是由不脱离生产的人员组成,不设专人,是代办性质,通讯站只解决通讯工人食宿问题1940年,总站搬到延安后,还有分站4处,县站最多发展到24处,联络站发展到16处[5]边区通讯站邮路是以延安为中心,北至神府,南达淳耀,西通庆阳,后来和晋西北也通了邮建站初期,“形成了以延安为中心的4条干线:延安——绥德,延安——安定,延安——关中,延安——庆阳;支线14条:绥德——吴堡、曲子——马渠、延安——安定、庆阳——华池、绥德——神府、合水——新宁、真武洞——靖边、庆阳——镇原、安定——盐池、关中——淳耀、靖边——横山、延安——西川口、庆阳——环县、甘谷驿——临镇。

      [6]干线是逐日班,支线为间日班1942年,又开办了昼夜兼程快班1943年,延安绥德线又改为逐日双人班到通讯站后期,干线邮路发展到8条,邮路总长5080公里,形成了以延安为中心,至各专署、县府的邮政通讯网这个通讯网基本上把边区的政治中心延安与各县、主要口岸连接起来,保障了战时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重要方针政策快速送达边区各个地方,同时也有利于边区各地的信息快速送达中枢延安二、陕甘宁边区通讯站与中华邮政的关系1938年边区通讯站建立后,边区人民并没有中断和边区外的邮务联系《陕甘宁边区通讯站暂行章程》中明确规定了通讯站与中华邮政的关系边区寄往国统区的邮件由中华邮政代办,凡寄往外埠的信件,寄件人按中华邮政章程贴足邮票,由通讯站负责代送到附近邮局;外地寄往边区的信件通讯站代为传递边区通讯站不代售中华邮政的邮票,邮票是由寄件人自备的这样既方便了边区政府各机关和人民群众与国统区的通讯,也保证了边区邮政系统的独立自主虽然边区政府采取措施保障边区和国统区的邮政联系,但国民党对边区实行政治、经济、军事封锁,使边区和国统区的邮政工作遇到极大的困难,同时中华邮政和军邮也受到很大的影响1940年5月9日,周恩来接见了负责陕、甘、宁、晋等省军邮事务的第三军邮总视察段总视察林卓午。

      周恩来提出希望沟通国共两区的邮政往来,使民间自由通信周恩来亲笔为林卓午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1941年12月,林卓午再次赴延安和中共商谈正常通邮的事宜双方经过协商,就通邮中途军政对邮政的检查,设立军邮联络电台,边区中华邮政在业务中法币和边区边币的比率和兑换办法等问题达成协议该协议于1942年1月14日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的名义签发,即《关于邮务问题通令》1942年3月20日,边区政府转发了此通令,认为“该通令内容颇适于边区,且对于边区境内邮政与金融兑换都有帮助,故决予以采纳施行,现特明令公布,务希各级政府各军警机关与人民团体切实遵守为要[7]通邮协义公布后,陕甘宁边区和国统区的通邮状况有了很大发展以延安邮局为例,1942年1月“外来邮件包裹颇多,以信件言:挂号信比去年同月多十余倍;平信、包裹亦多至十倍汇兑数额月达四五万元,向外汇者亦较前增多[8] 1942月1月,国民党军邮延安办事处成立,又企图取消边区通讯站1943年,陕西邮政管理局派视察员何载阳两次到延安,以便利军民通信,节省开支,符合统一战线,维护国家法统等理由,提出中华邮政与通讯站合并的谈判边区政府针锋相对,提出五项合并条件,主要是:承认通讯站一切员工为中华邮政合格人员,并由通讯站负责其调动;通讯站员工与中华邮政员工待遇相同;通讯站负责边区境内的通信为内地局,中华邮政邮局负责对边区外通信为外地局,不得管内地局的事务;包裹物品统一税收,每月向边区税局结账。

      中华邮政拒绝以上条件,但采取种种手段以挤垮通讯站通讯站采取措施压缩中华邮政的业务例如凡边区内的一切邮件,由通讯站收寄;国统区寄往边区的邮件一律交由通讯站转送1944年,在延安由通讯站设立三个代办所,专门替中华邮政转边区各机关寄往外地的邮件,使中华邮政同边区各机关断绝了直接往来,通讯站业务日益上升,同时也加强了边区的保密工作三、陕甘宁边区通讯站简政和工作的不断改进通讯站建立后,业务量不断增加1941年后,国民党加紧对边区封锁,日寇也频繁对边区扫荡,边区遇到了严重困难通讯站在党的领导和部署下,进行三次简政,开展生产自给运动1941年,通讯站第一次简政当时通讯站部分领导强调“正规化”,想把通讯站办成和中华邮政一样的机构,成立邮政管理局,设立各个等级的邮局和代办所,设置军邮局,并且邮件收取资费,也开办包裹、汇兑业务,通讯员由文化程度较高人员担任等改革意见由于这些意见和边区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总站机构和工作人员反而扩大这次简政后,通讯站的工作有一些改进,但机构庞大,工作效率并没有显著提高1942年8月,通讯站进行第二次简政为了改进通讯站的工作,边区民政厅厅务会议专门进行讨论刘维义站长提出六点改进办法:“一、改善组织领导及与各地政府当局的关系;二、提高工作人员质量;三、增加通讯工人,延绥、延庆、延关加开双班,并增设支线若干条;四、提高工作人员及通讯工人之待遇,实行薪津制;五、统一边区通讯管理工作;六、建立本市通讯联络。

      [9]同年9月,民政厅又邀请延安通讯交通机关举行联席会议,并确定9月22日成立“边区通讯工作研究委员会”,“以刘笃义、霍克(边区通讯总站)……张良(边区新华书店)等七名同志为委员,并以刘笃义为召集人,专事边区通讯工作改革问题,以便制成方案,提交政府[10]第二次简政后,总站机构只剩3个科,各县站改为不设专人的代办所,开办延安至庆阳的日夜快班,整顿延安至关中马栏邮路等边区通讯站于1943年4月进行第三次精简整顿这次简政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改革方案,批评主观主义、自由主义、闹独立性和不切实际的“正规化”等错误思想改革方针着重是精简上层,加强基层,实现领导一元化通讯站经过三次简政和改进工作后,不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还降低了费用,节约了一笔巨款在简政之前,通讯站收发信件书报经常发生错误和积压的现象简政以后“不仅积压与错发等毛病基本清除,而且投递书信由(1943年)1月至4月平均每天16661件,骤增到9月至11月平均每天30078件,投递速度也大增,延绥只需五天,延庆线只需八天,而且取消了夜班制,运输费也取消了[11]错发邮件数量也大量减少,据统计“过去每月总要错发数十件,今年(1944年)1月至10月总共错发十余件;去年(1943年)7月一个月总误工二百二十七天,今年(1944年)十个月误工六百九十三天,平均每月不到七十天。

      从去年四月到今年,总计运输、灯油、印刷等项节约即折合小米一百一十余石[12]四、陕甘宁边区通讯站业务量边区通讯站建立后,业务发展很快邮件种类主要有平信、文件、书报、挂号、快信等汇兑、包裹、物品不在收寄的业务范围内,所有的邮件都不收费通讯站初成立时,信件、报刊不多,只跑白班邮件少的路线,用包袱捆好背上就可以了邮件多的线路,或有零星包裹时,就用扁担挑[13]据统计,从1938年5月通讯站建立到1939年3月全站每月收递及转口信件的总数为1139件,1939年3月则增加到33459件,增加了295%邮件数量的增加,极大地降低了投递成本,1938年平均每个信件成本为1角,1939年3月时降到了4分3厘根据1939年12月31日边区民政厅制的《1939年收发就地信件统计表》可知:1939年共收发平信193000件,挂号信19817件,书包1837件,挂号书535件,挂号文件490件1941年邮件剧增,1月至8月“共寄平信183469封,文件90207件,书6105件,挂号信13777件,挂号文件4353件,挂号书482件;转口平信277040封,文件99275件,书11743件,挂号信20308封,挂号文件1594件,挂号书712件。

      除转口信件外,平均每月寄递37466件,每天寄递1248件[14]“1941年度全边区各站收递邮件计:挂号书籍864件,挂号文件6041件,挂号信25235件,平件126614件,平寄书籍6490件,平信372418件共计邮件538635件,转口邮件尚不在内[15]1938到1941年“三年中共送出平信557703件,文件178820卷,书报10925包挂号信件46297封,文件4950卷,书报1275包,合计共约800000件,共用经费71000元,平均不足9分钱一件[16]边区通讯站业务中占第一位的是平信,政府文件占第二位邮件数量的不断增加表明通讯站工作走上成熟的工作轨道,其工作得到了边区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认可通讯站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套通信收发制度,使用寄单、挂单、排单、书单、投递等,邮件数量也不断增加,邮递的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从1938年5月边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