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与文献.ppt
72页硕士文献综述与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主讲人:唐清利 研究方向:金融法、民商法、法经济学Email:tangql@ TEL:13980715270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2010.3一、法学硕士论文要求一、法学硕士论文要求l1、学术型专业的学位论文应使用论说文体,包括论点、论据、结论等基本要素一篇论文必须、也只应有一个中心,要求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从自己所要加以解决或要提出的问题起笔,层层展开应该对不同观点进行评价、驳论,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应该提出自己的新的观点,而不能“述而不作”l2、硕士论文正文部分不少于30000字,其中工学类不少于25000字l博士士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低于80000字l3、学位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过去的知识存量、面向现在的社会需要、面向将来的职业选择,重在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综合分析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l3、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应以法律问题研究为主要内容,成果形式包括学术论文,案例类型化分析等l4、论文评阅标准应当达到以下七个方面要求:l1).选题有意义并且题目设计合理;).选题有意义并且题目设计合理;l2).论文应当对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进).论文应当对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或者对同类课题在实践中行梳理和归纳,或者对同类课题在实践中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归纳,说明这个课题目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归纳,说明这个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议焦点与未解决的问题;前存在的争议焦点与未解决的问题;l3).论文应当反映出作者已经合乎逻辑).论文应当反映出作者已经合乎逻辑地研究并分析了这个问题的层次,即所谓地研究并分析了这个问题的层次,即所谓的的“分析深入分析深入”,,“论证结构合理论证结构合理”;; l4))..有有充充分分的的论论证证理理由由与与依依据据,,文文字字中中能能够够反反映映出出作作者者已已经经充充分分阅阅读读过过一一定定数数量量的的相相关关文文献献资资料料。
法法学学硕硕士士学学生生在在读读期期间间至至少少应应当当阅阅读读20部部非非教教材材类类专专业业书书籍籍,,撰撰写写学学位位论论文文应应当当研研读读过过与与论论文文主主题题相相关关的的著著作作不不少少于于10部部这这个个阅阅读读量量应应当当在在学学位位论论文文的的注注释释中中反反映映出出来来;;注注释释中中必必须须显显示示学学生生已已经经阅阅读读并并了了解解了了该该领领域域国国内内代代表表性性论论著著,,参参考考文文献献应应当当列列出出相相关关的的文文献献资资料料,,并并鼓鼓励励参参考考国国外外最最新新文文献献资资料料即即所所谓谓的的“资料充分资料充分”和和“注释规范注释规范”;;l5)有研究方法意识,能够采取多样的研究方法,而不是盲目的无方法的所谓“研究”方法包括: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社会学分析方法,比较方法,规范实证方法,价值分析方法等等;l6)在谨慎踏实的基础上有大胆创新的观点;l7)语言与字数方面的要求语言精练,符合汉语写作规范,字数以3万为宜,一般不超过2.5万思考题l1.如何看待赵本山的小品与周星驰的电影?l2.如何看待春节期间海南的高房租现象?l3.如何看待山西煤老板现象?l4.如何看待灾后对口援建问题?l5.房价可控吗?l6.如何看待08年捐赠中的王老吉与王石?l7.喝开水与躲猫猫l讨论l如何评价李庄案?推荐书目:推荐书目:l朱苏力:《也许正在发生 转型中国的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l梁慧星: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l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l哈佛法律评论l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二、法学研究的要素二、法学研究的要素1、问题与文献2、选题及其方法 3、正文的撰写及其方法:证实与证伪n证实是证明这件事是事实 n证伪的意思是任何科学理论都有一定局限性,超出某个范围就必须建立新的理论,原有的理论就被“证伪”了,但原有的理论还是真理,只不过是在原来的条件范围内有效,而不是“伪科学”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假设,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即使它能够暂时逃脱实验的检验,但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从而遭到实验的反驳或“证伪”n 科学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科学也包含错误,要经受经验的检验,这不是科学的缺点,而恰恰是它的优点,它的力量所在,或者说,“可证伪性”正是科学之为科学的标志宗教神学和一切形而上学都不具备这一优点这就是波普所提出的著名的“证伪主义”原则4、问题与抽象l1)抽象来源于问题l2)抽象的层次(五个)l例子1l一个人被推选出来帮大家分蛋糕,他总是给自己多分(事实,无抽象)l问题:为什么?l第一层次,名词抽象:l权利的所有者在分配利益的时候,总是替自己多分配利益l第二层次,过程抽象l权利主体会利用权利渗透在利益流动过程中取得额外利益。
l第三层次,结构制造:l权力-利益结构自动制造高层自我扩张与维续次级结构l第四层次,特性制造:l单纯权力-利益结构函数由于参量的内扰动放大而裂解l第五层次,哲学归结:l对立统一体总是促使矛盾双方反向运动而使统一体解体3)如何使抽象的问题成为法律问题l例2.l汶川大地震死了很多人(事实)l问题:为什么?la新闻问题:l建筑物垮塌严重lb社会问题:l震区垮塌的建筑物太豆腐渣了lc自然问题:l地震太强烈了ld生理问题l人被掩埋和受重伤的太多了lE宗教问题l这是人类对地球过度开发的报应lF政治问题l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lg哲学问题l地震只是摧毁了我们的建筑、消灭的我们的肉体,却永远催不会中华民族的灵魂lH经济问题l地震致使四川经济损失2000亿以上lJ法学问题:l如何维护灾区的秩序和保障受灾群众的权利4)怎样提有水准的法律问题l(1)问题需真实,且为真问题l(2)问题应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l(3) 问题应具有一般化和普遍性的特点l(4)问题应为法律问题,而不仅仅是个问题l(5)选题要大,问题要小即选题应关注国计民生,而不仅仅关注一个狭小的对象(因为对象过小就是个案问题或对策研究了,而不具有太大的理论意义)l(6)具有研究的可行性和可能性(并以此设计题目的大小),突出理论性的同时,强调实证性。
l(7)具体题目应精、新、准,大小视个人知识存量和研究能力定5)什么是真实世界中的问题l1.问题总在生活中:习以为常而又不正常l2.问题总在规则制定之后:自由裁量权滥用(山西杀人案鉴定结论的认定——证明标准缺失;海南入室抢劫案的法院判决只采警察的庭外笔录不采当庭证言)l3.问题总在实践中,如诉权不能制约裁判权(申请回避、延期审理、变更管辖、量刑等都不受诉讼形态的控制)l4.问题总在剧烈变动与相对静止的强烈对比中,如为什么进行了这么多年的司法改革仍然裹足不前?(今天的问题并不是改革方式,而是重建审判)l5.总结:问题总在对比最强烈和反常处(梁祝、黑砖窑)5)较好法律问题的例证l(1)为什么中国的法院没有审判?l(2)为什么中国会有那么多的刑讯逼供l(3)为什么中国法院的判决一什么为依据?不是以事实为依据,不是证据,而是案卷笔录l(4)为什么证人不出庭作证l(5)为什么不可抗力规则在汶川大地震中不能用?l(6)为什么法院不总是判决举证不能者败诉?(广东法官莫兆军案)l(7)为什么非法证据规则在民事诉讼实践中难以执行?l(8)程序行违法如何才能纳入裁判的范围呢?l(9)为什么不删除发现真相、有错必纠的法律理念。
l(10)为什么不能用沉默权防范刑讯逼供?l6)法学研究应把应然世界的价值判断与真实世界的解释结合起来!思考l1.平反昭雪何以成为中国的传统特色?l2.人类的行动取决于正确还是信念?l3.我们为什么歌颂包青天,却嘲讽海瑞?三、主要方法三、主要方法l1.逻辑推理l2.解释 (1)传统注释法学:概念与法条 (2)新范式:“问题与现象—成因(经验、教训)-深层问题与制度问题-深层结构-概念化——理论”l3.调研分析 霍姆斯说:“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是逻辑但是应该强调的是:法律秩序的生命在于形式逻辑,而不是经验因为没有逻辑规则作为抽象的法律规定与具体的法律行为相连的基础,法律就不可能给社会生活和法律事务带来一致性和可预期性;而没有行为之间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和可预期性,就没有法律秩序,也就没有我们所看重的“法治”四、禁忌四、禁忌 1.内容1.内容l1)摘要)摘要l不能写主观性语言:如,我,本人,本文不能写主观性语言:如,我,本人,本文l不能过分宣扬自己论文的价值:如,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不能过分宣扬自己论文的价值:如,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意义l不能缺乏逻辑不能缺乏逻辑l不能写过多的命题式话语不能写过多的命题式话语l必须揭示论文核心思想必须揭示论文核心思想l2)关键词)关键词l必须是名词性词组,必须是名词性词组,3-5个个l3)写作过程中忌以)写作过程中忌以“命题命题”证明证明“命题命题”、只有命题。
只有命题l如邓正来如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中国法学向何处去》》p.114页l4)内容)内容l注意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生活问题与法学问题分开注意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生活问题与法学问题分开2.形式2.形式l1)论证形式la.三段式逻辑推理l三段论由三个东西组成: 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它在逻辑上从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来的大前提是一般性的原则小前提是一个特殊陈述在逻辑上,结论是从应用大前提于小前提之上得到的这个例子是亚里士多德给出的经典的 "Barbara" 三段论:l如果所有人(B's)都是必死的(A), (大前提)并且所有希腊人(C's)都是人(B's), (小前提)l那么所有希腊人(C's)都是必死的(A). (结论) 还有,:所有人都是必死的. (普遍原理):苏格拉底是人. (特殊陈述):苏格拉底是必死的. (把特殊(小)代换入一般(大)) l与之相对的是隐喻,它组织叫做肯定结论的一种形式的三段论,是逻辑谬论::草(B)会死(A).:人(C's)会死(A).:人(C's)是草(B). 三段论涉及文法和逻辑类型;它有一个主词(比如苏格拉底)和一个谓词(必死的)肯定结论,是隐喻的基础,在文法上是对称的: 它等价于两个谓词。
这种形式的三段论是逻辑上无效的l三段论也可以是无效的,如果它们有四个项或者中项不周延lb. 问题引入式 问题-文献-确立研究起点-成因(解释)-深层问题(分析)-深层结构(经验验证)-概念化(归纳)-理论或建议(抽象或具体 )l禁忌:问题不清l 文献不清晰、无逻辑且不具代表性l 研究起点与文献没关联l 没有确定理论基础l 没有理论总结和抽象2)文本形式l不同研究类型有不同的文本要求,通常注意正标题、正文、脚注、参考文献的字体与格式五、文献综述的地位与撰写方法五、文献综述的地位与撰写方法l(一)为什么要撰写文献综述l1.尊重他人的成果l2.站在巨人的肩上l3.获得研究的基础l4.凸现自己所做研究的价值(二)文献综述的演变轨迹l经典理论家的文献(马列毛)——无综述——列举式综述(自恋式与批判式)——问题式综述(三)如何撰写文献综述l1.列举式综述(自恋式与批判式)l注释法学已经成为主流,法律家和法学家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面对大量需要应用和解释的规则和理论,学者们已经展开了大量的分析l学者们出于对缺乏法学共同体的焦虑和为了回应“法学不是科学”之类的诘难,急于树立法学权威,特别强调理论建构。
l其论文特点大都表现为批评与自恋的痕迹,譬如论物权的无因性、论合同成立的要件注意:不是真批评)l(4)写作上,开始具有文献综述的痕迹,但不在意逻辑,通常都采用:l甲说、乙说、丙说、我说(都不对、有对有错、我最对);l或者主观说、客观说、折中说、我说;l或者国外学说、国内学说、我说(国外学说好一点,但要适应我国国情)l(5) 论文结构安排一般是3-4个层次:l引出话题并开门见山的发表自己的论点(譬如,某条法律,或某个案例,或要讨论的话题是国内/国外的热点)——考证概念或话题的意义(譬如,历史考证、哲学考证、概念考证、法源考证、国外经验)——各种学说间插在考证部分之中,或单独介绍各种学术并作出评价和讲明自己的观点——中国的现状(或缺陷分析)——建议(或结论)l(6)具体论证中往往还带有先验性痕迹,经常是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性等多学科穿插运用证明自己的论点l(7)参考书:苏力:参考书:苏力:《《批评与自恋:读书与写作批评与自恋:读书与写作》》,法律,法律出版社出版社2004年版年版 2.问题式综述.问题式综述l(1)这是社科法学的常用方式,非常重视文献综述、特别强调规范研究、十分重视文献及整个论文的逻辑性和精致性。
l(2)论文特别强调解释和科学化思考,比较不在意建构l(3)论文结构特别强调逻辑,但具体安排不拘一格l(4)总体思路大致是:l问题-文献-确立研究起点-成因(解释)-深层问题(分析)-深层结构(经验验证)-概念化(归纳)-理论或建议(抽象或具体 ),注:l发现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具有类型化的与一般化的问题是什么,并提出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寻找前人为此付出的努力及成果,并以此为基础衡量前人在此方面的理论探索是否仍留有未能及的余地或是否存在忽视之处、错误之处或尚未发觉之处——建立自己的理论起点和寻找自己理论的约束条件与分析工具——实证分析(模型分析、调查分析、案例分析、以具体问题为对象展开分析等)——获得结论(部分文章在此基础上提供建议,但所做的建议大多是根据自己添加的变量提出的)l(5)其最主要特点是尤其重视对现实问题或已逝问题的解释,很少采用国内外比较研究的方式证明自己的主张;非常重视实证的作用和对结论科学性的验证,所以方法论和逻辑上都非常强调首尾一贯l(6)文献综述的写法la.要求从原点出发找出给理论推进的脚步;lb.每一步推进需具有逻辑性;lc.在综述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或找到自己的理论基础与起点;ld.显示出自己的超越之处。
l发现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论起源——找出其中对解释或解决该问题有用的具代表性的理论的推近情况(以刊物级别和人物的学术地位为选择标准)——发现既有理论没推进到的领域或忽视的领域——合理的定位自己研究所处的环境——确定自己的起点(以刘思达的文章为例)3.文献综述其他要求l学位论文要求详尽的追溯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献的演进历程(要求不低于5000字);判断理论的重要性的标准通常是人与刊物结合在一起,人必须是在学界具有影响力的人(如王泽鉴、王利明、张明楷、林来梵、张文显等、波斯纳、哈耶克等),刊物必须是代表所在国家公认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核心期刊(如《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经济研究》、《法学家》、《政治与法律》、《现代法学》、《法商研究》、《北大法律评论》等)六.写作结构及详略安排l1、结构l学位论文结构相对复杂,要求各章节大体平衡(按章节编排);学术论文要求结构相对简单,一般控制在五个部分以内,按(一、二、三排列);但二者均要求逻辑是层层推进的,而不是拼出来的)2、引注与参考文献格式l标题要求用小二号字体,居中,摘要和关键词要译为英语,要有注释和参考文献:l[美]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纪录》,尹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8页。
l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页l汪劲:《伦理观念的嬗变对现代法律及其实践的影响》,《现代法学》,2002年第2期l外文依国外惯例3、论文组成部分与注意事项l1)中、英文摘要l论文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目的是使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对论文有一个简单而又清晰的全面了解,有利于日后其他读者进行检索、查阅,也有利于论文评阅人和论文答辩委员会及学位评定委员会对论文的学术水平作出评价l论文摘要不能照搬论文写作提纲,也不是论文目录的细化学术论文摘要应反映以下内容:la、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lb、论文的主要贡献(即创新之处,如:选题、研究角度、研究的思路、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资料方面的创新)l2)中文摘要要求3000字左右;英(外)文摘要可在中文摘要的基础上缩写l3) 关键词l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分别排在中英文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l4) 目录l由于学位论文篇幅较长,应当在正文之前安排一个目录由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4、论文结构安排1)前言(或导论、绪论)l前言(引言、导论或绪论)是作者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或实验设计、预期后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前言一般应包括:l(1)研究问题的意义;l(2)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l(3)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l(4)需要同读者交待的与论文有关的其它问题2)正文l学术型专业的学位论文应使用论说文体,包括论点、论据、结论等基本要素一篇论文必须、也只应有一个中心,要求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从自己所要加以解决或要提出的问题起笔,层层展开应该对不同观点进行评价、驳论,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应该提出自己的新的观点,而不能“述而不作”l硕士论文正文部分不少于30000字3)注释和参考文献l(1)注释:注释既能反映论文作者的研究是否严肃认真,论文中提出的观点是否有理有据,也是为了表明对前人所作工作的承认和尊重,从而避免引起知识产权纠纷的需要l论文中对于直接引用的文字、数据或事实资料等加以注释;虽然未直接引用,而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观点,也应注释其出处;需要补充说明而又不便于在正文中说明的其他问题也应加注说明l注释采用脚注的格式所引资料来自刊物需注明:作者、篇名、发表的刊物号、出版年号、期号;所引来自著作需注明:作者、著作名、出版单位和出版年号、页号l(2)参考文献:列示参考文献可反映作者是否掌握了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主要的、最新的甚至全部的资料,是表现论文学术水平和作者治学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l参考文献应该列示在论文的研究写作中直接利用的或有直接帮助和启发作用的文献资料,而不是作者读过的全部文献不仅应列示参考的中外主要著作,还应列示参考的主要论文,外文著作、论文应由原文列出;列示的文献包括著作、论文等理论资料,也应包括统计、工作报告等事实材料,还包括没有正式出版和发表的资料l参考文献列式格式应按规定要求所列文献来自刊物需注明:作者,年份:篇名,发表的刊物号,期号;所列文献来自著作需注明:作者:著作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l4)附录l附录是编入正文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但又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的材料可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但并不是必需的l5)后记l学位论文的后记部分主要记述论文写作过程的感受、论文本身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情况等l6)致谢l7)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七、选题要求与方法l(一)要求l理论性与实践性l(二)方法l“大题目、小问题”、“新问题”、“老问题”、“具体学术空白问题、“制度研究”等A.选题l1.以问题为研究基础l2.以所学理论为工具B.正文l1.如何发现真问题?如何评估问题的研究价值?如何区分社会问题与法律问题?l2. 形式规范:注释与参考文献(按投稿对象的要求版)l3.内容规范:l1)确立研究起点和研究目的l2)选定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l3)构建逻辑体系,不要拼豆腐块l4)运用既有的基础理论对研究对象或问题展开解释l5) 得出一般性的结论l6) 验证结论的科学性八、其他注意事项l一是道德规范,l二是创作规范,l三是形式规范,l四是引注规范,l五是文字规范。
关于选题 l第一,要坚持学术性和理论性l第二,选题要有学术价值l第三,选题时还有几种因素需要注意l一是兴趣,l二是需要考虑的就是抽象思维能力,l三是需要考虑的是资料,资料好不好找,充分不充分,以及对问题的了解程度l四是要考虑外语水平,特别是做比较研究需要比较好的外语水平,有的时候甚至需要几门外语l最后,在以上基础之上,在选题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的问题了:a.选题大\小 B.冷和热 lC.新和旧D.是实和虚 比较研究方法中的问题l其一,比较的素材不充分有一种现象是仅仅做文本的比较,也就是比较各国的法律条文,然后就得出自己的结论l其二,比较的标准不客观很多人在比较的时候有一个预设,当然这个预设有一定的合理性,就是说外国的法制比我们搞的时间长,他们的法制发展水平比我们高,因此应当以外国的法制状况作为判断法律制度优劣的一个标准,这样比较的结果就是外国的制度好,中国的不好l其三,应该以我们自己的知识水平、身份地位、生活环境对社会资源的需求包括对法律的需求作为标准l其四,批判的态度不慎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不了解立法进程,以自己的价值判断作为基础来进行批评,这样的结论很难服众其次,不了解立法的原意。
论证注意事项l第一,论证要注重体系性l第二,论证要注重逻辑性l第三,论证要简洁 l4参考书目l哈佛法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部分文章、耶鲁法学评论等l刘思达文章九、论文及章节题目设计中的问题l(一)要素l1、新颖l2、题目与内容相符l3、大小适当l4、扬长避短(二)实例l1、较差l商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l国际贸易惯例基本理论问题l2、较好l抵押权登记制度研究l违约损害赔偿标准的选择3、题目与内容相符l(1)较差的lA.侵权责任及其比较研究l第一章侵权责任概述l第二章侵权责任构成理论的基本研究l第三章侵权行为研究l第四章规则事由研究l第五章救济措施研究B.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法律机制研究l第一章期货市场风险研究l第二章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的比较研究l第三章建立我国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法律机制的思考l第四章期货交易所及其会员的法律地位l第五章期货结算机构及其会员风险管理的法律机制研究l第五章期货经纪商的法律地位及风险控制l第六章期货交易的民事责任研究C.商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l第一章商法的产生、演变及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商法l第二章赏罚的调整范围及对经济关系的深刻影响l第三章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的理论评析l第四章传统商法向现代商法的演变及特征l第五章商法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生l第六章商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D.财产权概念——一种契约的视角l导论:财产权的起与视角l第一章财产权的概念分析l第二章财产权结构的要素分析l第三章财产权的规则分析l第四章财产权的救济分析——英美合同法的视角l结论4、题目大小适当lA.适当l假设因果关系与损害赔偿l物之使用利益与损害赔偿l损害赔偿法上的球场关系l第三人与有过失l第三人利益契约之不完全给付l不当的立法上之所受利益不存在l亲属间的侵权行为l继承回复请求权B.过小l合同法定解除原因研究l第一章合同法定解除原因的基本理论l第二章合同效力的根源——合同法定解除原因的哲学之维l第三章合同利益结构——合同法定解除原因的利益之维l第四章大陆法系的合同法定解除原因l第五章英美法系的法定解除原因l第六章过节法律文本中的合同法定解除原因l第七章我国合同法定解除原因探讨5、扬长避短l所有权功能研究——财产制度历史演进与比较研究(差)l好:l新加坡所有权制度研究(三)题目设计规则l第一:名词性词组 、动宾短语l题目之确定研究对象、不表达作者观点l第三:力求明确、简短l如差)l原因理论、法律行为规则与物权行为无因性(四)副标题与题目中符号的运用l徐国栋l民法基本原则——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l吴汉东l论合理使用——关于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的研究l陈现杰l企业内容公开与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公开制度的理念与实证l制度化与非制度化:民族习惯与国家法交叉渗透的生产性实践l效率违约:从生活规则到精神理念的嬗变——的作用l调整研究角度l限制范围和突出研究重点l注意:l副标题要必要l违约责任研究——兼论违约救济措施l正副标题范围适当l论合理使用——关于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研究:与?的作用l解释正标题(目的、来历、研究方法)l中国法学贡献了什么?十、如何查找资料l1.要求:l必备中英文参考文献l按时间进行倒序排列l外文原著最好5-10个l外文译著最好5-15个l中文论文最好15篇以上l中文著作最好5-10部l2、方法l(1)关键词l(2)作者l(3)公开网l(4)专业网:nexislexis Jstore westlawl(5)按图索骥十一、论文结构l摘要l关键词:l导论l第一章l第一节l一、二、三l第二节l一二三l第三章l结论l参考文献l附录l后记l致谢! 导论l一、问题的提出l二、文献综述l三、研究进路与方法l四、主要内容l五、创新点与研究意义l六、相关解释(属于界定)结论l1.理论型l(一)论文的基本观点l(二)论文的主要创新点l(三)论文的局限与不足l2.对策性l(一)论文的基本观点l(二)制度建议l(三)可能的局限与不足十二、研究报告(法社会学)l参见《医疗纠纷调查报告》十三、研究方法与其他注意事项l研究方法l具体写作中的句法与文法十四、法学思维的培养——以中国法治变迁为例l中国政治与法制传统可概况为:一部电影、一部小说、一句话、两个囚犯、两个官吏l一部电影:功夫熊猫l一部小说、金庸小说l一句话: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l两个囚犯:窦缨与窦娥l两个官吏:包拯和海瑞l总结:证据和事实如何抉择是行政执法中极其重要的问题中国政治与法制传统可概况为:一部电影、一部小说、一句话、两个囚犯、两个官吏l一部电影:功夫熊猫l一部小说、金庸小说l一句话: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l两个囚犯:窦缨与窦娥l两个官吏:包拯和海瑞l总结:证据和事实如何抉择是行政执法中极其重要的问题l思考:抽象与具体之间如何转换?l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