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憎的外祖父.docx
1页可憎的外祖父——《童年》中外祖父人物形象分析若谈起高尔基的外祖父,相信大家眼前立刻会出现一个干瘦的,有红胡子、鹰钩鼻、小眼睛的,又整 天气呼呼,凶神恶煞的小老头,一出场就给人极坏的印象当我看到,《童年》中的描写,我也就是这种感觉外祖父是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这就 是我心中外祖父的形象,他是可憎的他的暴力行为让我们无法接受,以至于我们一谈起他就感到厌恶, 但更多的还是我们对外祖父的深切的悲悯和同情所以,我们今天愿意抛开对外祖父的种种不满,更清楚 的去感受外祖父暴躁下的原因,承认他是个可憎的人,感受一下外祖父他的浓烈的悲剧色彩在外祖父所生活的时期,实在是九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正是出于沙俄的残暴统治下当时的俄国, 政治极端腐败,下层人民生活困苦当时的沙俄的民族文化心理沉淀:愚昧落后、自私野蛮、目光短浅、 因循守旧、人性泯灭,这就是根深蒂固的小市民习气在高尔基写《童年》的时候都说这是像铅一样沉重 的往事,沉重得令人无法提起,那时候每个人充满热烈的仇恨的气息,每个人都是用仇恨来联系的,连小 孩也热烈的参加了一份的确,在这样的时代里,到处都是有这种典型的小市民思想,无疑影射出一种无 形的阴暗的压力,一种对美好与人性的摧残。
当年外祖父的生活市纪委艰苦的,母亲是乞丐,他也只当了纤夫你是坐船来的,而我年轻的时候, 得用自己的力量拉着货船……赤着脚,脚下是锐利的石块……太阳晒着后脑勺,脑壳像熔化的生铁似的沸 腾……要弯的像豆芽,骨头咯咯作响……连路都看不清了,眼里全是汗心里是多么难过,眼泪不住地流…… 时常滑脱了纤索倒下去,脸冲着地,连这也是好的,力全使尽了啊!哪怕休息一会也好,哪怕咽气也好!…… 你瞧,在上帝眼前,人们过的是什么日子!……”这是外祖父对阿廖沙所描述的当时的生活可以从他的描 述中看出在社会最底层中想生存下来是不易的,终于,外祖父熬出头了,做了行会的头,手下管了很多人 他想起了当年工作的时候受尽了非人的虐待,他是何等悲愤,于是,外祖父就这样,咬着牙挨打,挥着泪 鞭苔,这是外祖父对这个社会的怨恨和报复!正是因为当初社会是这样对待他,所以外祖父也就被当初的 社会所改变外祖父残暴、暴戾,对小孩们极其严格:因为阿廖沙染坏了一匹布;因为萨沙告密和顶针事件;因为 阿廖沙对外祖父的祈祷挑错等等芝麻大的小事,外祖父就用被水泡的软软的柳枝来抽打,用力地抽打,一 大下去就是一条红肿的鞭痕小茨冈”告诉阿廖沙如何才能减轻疼痛,想阿廖沙展示他那像手套一样硬的 皮,都无不深刻的体现出外祖父的残暴和暴戾。
人入暮年,什么都应该释然了但外祖父心中的怨恨不但没有淡化,反而变得更加浓烈了,就是因为 与他具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他有着许多波折二儿子指控大儿子要杀了外祖父,这可把外祖父气坏了,他知 道这肯定是二儿子的故意挑唆,但生气又能怎样呢,难不成杀了自己的儿子?大儿子酗酒闹事;二儿子将 自己的妻子活活打死;唯一一个的女儿又不肯听自己的话而跟别人秘密结婚逃跑了;儿子们也在秘密计算 着自己的财产密谋分家;两个儿子还把自己的得力助手“小茨冈”害死了……外祖父他是个挣扎了半辈子 却从儿女那也得不到安慰的可怜人,这也太残酷了吧那满腹悲愤又怎样用语言或行为向人倾诉呢?只能 尽情的复仇罢了!外祖父他老了,他越老反而越来越像孩子了硬生生的祈祷方式,对“小茨冈”的冷漠和利用,将学 者“好事情”赶出家,甚至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提出与外祖母分家,并且一分钱也没给外祖母,以至于外 祖母晚年只能流落街头,以乞求为生!这都是外祖父对社会的报复,是外祖父可憎的一面可憎的外祖父,因为当时社会的黑暗,顽固的小市民思想,导致了外祖父的可憎,他对工人们的残暴 行为,在家里对儿子,老伴以及一切有血缘关系的人都遭到了外祖父的报复,这就是外祖父的可憎。
所以 我才说外祖父是可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