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比较研究.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416613
  • 上传时间:2017-10-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17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比较研究内容提要:从政治哲学的发展来看 ,特别是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已涉及到了有关国家、政体、阶级构成、所有制形式等各个方面,从而开创了后来欧洲政治哲学发展的途径而所有这些都更为系统地反映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中他们不仅为希腊社会勾画了一幅尽善尽美的社会轮廓,而且为人类政治哲学的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他们为后世展现的是一幅风格迥异又相互交织的政治蓝图,对后世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 比较研究;国家理论一、国家起源论关于国家的起源已经有了清晰而明确的答案马克思主义从人类社会的基石———生产力入手,把国家起源归之为经济发展、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这一天才的论断成为人们研究历史、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指导思想然而,假如我们沿着西方政治哲学史的线索往上推敲就会发现,早在两千多年前,这种国家起源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已经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初露端倪一)“社会分工论”———柏拉图的国家起源思想柏拉图认为,国家产生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他认为,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和个人才能的局限性必然导致社会的分工,而这种分工最终导致了国家的产生柏拉图指出:“在我看来,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

      ”“因此,我们每个人为了各种需要,招来各种各样的人由于需要许多东西,我们邀集许多人住在一起,作为伙伴和助手,这个公共住宅区,我们叫它作城邦 ”①这种分工合作、各求所需、各尽其能的原则就是柏拉图立国的基础柏拉图对于社会分工还有着相当明确的规定他强调劳动必须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国家必须根据人们的性格、专长安排他们从事一定的工作他指出:“我们选拔其他的人,按其天赋安排职业 ,弃其所短、用其所长,让他们集中毕生精力专搞一门,精益求精,不失时机 ”“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它的事情,专搞一行,这样就会使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 ”因此,分工合作、各尽其能、专司一事就是国家的正义这种国家,“我认为是真正的国家……可以叫做健康的国家 ”②在柏拉图的后期思想中,对于国家起源于分工并没有多大变化他在《法律篇》中指出,在人类开始时是作为牧人生活于独居的家庭生活状态中,当时并没有使用多种多样的工艺他把这种状态称为“自然”世纪,处在家长权威的统治下;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各种新的技艺的发明,农业生产的出现和增长,若干个家庭居住在一起组成乡村,后来从其中出现了政治家,把若干个乡村联合起来组成城邦,这样国家就产生了。

      ③可见,同早期思想相比,在柏拉图的后期思想中仍可看到分工合作、共同生活的状态不过在这里已有了一定的变化,更加接近了“自然生成论” 笔者认为,在国家起源的问题上,柏拉图的思想比起后来的神学政治家,甚至某些资产阶级学者来要高明许多列宁说,某些资产阶级学者把国家神秘化,离开了人类自身去寻找国家的起源,“说国家是一种神奇的东西,是一种超自然的东西 ”④而柏拉图则把社会分工作为国家起源的基础,从人类自身、从经济和生产发展中去寻找国家的起源,这种思想无疑具有进步意义正如恩格斯指出:“柏拉图把分工描述为城市(在希腊人看来,城市等于国家)的自然基础,这在当时说来是天才的描述 ”⑤当然,作为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柏拉图的国家起源说并非科学,在他那里,把社会的起源混同为国家的起源事实上,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已经出现了相互合作,出现了一定的分工,但当时并没有导致国家的产生只有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剥削,才会出现阶级和阶级对抗,最终产生国家可见,柏拉图上述所及只能说明人类社会的起源,并不能真正说明国家的起源二)“自然生成论”———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起源观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自然生成论”是其国家起源观的核心。

      他指出,自然赋予人类的目的是2过优良的生活,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在于他的合群性(即社会性), 恰恰这一合群性是人类生存和过优良生活的前提有了这一前提,人类就可以结成社会,组成城邦,过有组织的生活因此,“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 ”凡脱离城邦的人“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不是一个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 ”⑥正像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一样,人类的本性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类最初为了繁衍后代、生育子女,就发生了两性结合,“这就得先成为配偶……所以配偶出于生理的自然,并不由于意志(思虑)的结合 ”因此,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结合方式是自然的 ,这自然的结合使人们发生联系,以求得人类的生存和衍续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组织也随之发生社会团体(即社会组织)由“两人以上群众所组成的 ”,它有三种形式:家庭、村坊和城邦(国家) 而这三者的产生,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都是自然的 “家庭就成为人类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的社会的基本形式”;村坊则是“为了适应更广大的生活需要而由若干家庭联合起来组成的初级形式”; 而城邦则是由若干村坊组合而成随着城邦的产生“社会就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在这种社会团体以内,人类的生活可以获得完全的自给自足”⑦只有到这时,人类的本性才能最充分地表现出来。

      可见,无论是两性的结合、家庭的出现,还是村坊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在亚里士多德那里都自始至终贯穿着“自然”的精神,而国家则是这种自然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本性的完成亚里士多德接着指出,国家是“至善”的“社会团体”,是囊括了其他一切社团的社会团体,而一切社团“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既然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我们也可说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即社会社团(城市社团) ”⑧就是说,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家庭和村坊虽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追求善业的社团,但只有国家才是使人进行“快乐而光荣”生活的最高社团:前者只是使生活成为可能,后者才以实现人的美满生活为目的人的本性在于追求优良生活,而国家的目的恰恰就在于保证人类的优良生活得以实现笔者认为,亚里士多德“自然生成论”的国家起源说,没有从社会之外、城邦成员之外,比如神之意志去寻找产生国家的成因,而是从社会及其成员的内在活动和发展中寻求国家的起源,认为城邦是由于人们的需要并且沿着由家庭而村坊而城邦的进程“自然地生长起来的”,这种思想无疑具有合理性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起源论中,特别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强调人与人的交往和结合,看到了人的合群性(即社会性 )特点,并且由此概括出了人是政治的动物。

      在这里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本质归之为社会性,归之为人与人的关系和交往实际上,亚里士多德看到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理性和语言,他们讲礼法、讲信义,并且在社会团体中满足他们的需要笔者认为,这种思想是非常深刻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社会性这与亚里士多德的人若脱离城邦“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的思想不谋而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亚里士多德国家起源的思想中,已经带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因素三)两种国家起源观的分歧与实质关于国家起源的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各不相同的政治风格一个把国家的起源规定为严格的社会分工,一个把国家的起源规定为社团的自然发展由严格的社会分工所产生的国家,必然使国家带有分工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因此,社会的等级井然、国民生活的千篇一律、整个国家的整齐划一就成为国家的突出特色相反,由社团的自然发展所产生的国家必然处处体现出“自然生成”的特色,一切依照自然、顺应自然因此,这样的国家更加适应人的本质的发展,多角度发展、多层次需求、多阶层杂容并存就成为这种国家应有的特色同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相比较,亚里士多德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没有同其师柏拉图一样,把社会与国家混为一谈,而是明确地把两者区别开来,认为国家是“至善”的社会团体,从而突出了国家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国家不像柏拉图所言的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种思想撇开了国家产生的3空想性,从而向科学性、唯物论又迈进了一步这是柏拉图所不及的当然,亚里士多德同柏拉图一样,尽管在他们身上分别闪现了唯物主义的火花,但从总体上讲仍然是唯心的他们都没有从经济和阶级根源分析国家产生的必然性,科学地认识国家的本质和作用,而是要么从人类社会的分工出发,认为国家是分工的产物;要么从人类抽象的天性出发,认为国家是人性发展的产物,是人们达到至善至美生活要求的产物,而不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恩格斯对希腊的史实进行了分析后曾指出:“在这里,国家是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 ”⑨“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 ”⑩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的,这是两者的错误所在二、阶级构成论关于国家的阶级构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相差甚远柏拉图崇尚的是一种由哲学王直接统治的、社会中各阶级等级森严的理想社会;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存在的是以法治国社会各等级比较松散的理想社会在这方面,两者政治哲学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层次分明的等级制柏拉图在论述了国家起源的同时,谈到了国家的阶级构成问题他认为,一个理想国家应该是“公正”的国家。

      一个公正的国家应该具有智慧、勇敢和节制三个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具体体现者就是具体的、不同的人也就是说,在柏拉图那里,人与人是不同的,不同的人体现了不同的条件他进而提出了把人划分开来、使人与人不同的方法根据这种方法,使人在国家中处于各种严格的等级之中按柏拉图的观点,划分人的标准有二:一是根据人的本性,二是根据社会分工柏拉图指出,人有三种本性:理性、意志和情欲这三者各自发挥着独立的作用,同时又各自具有着自己的品德:理性具有智慧; 意志发展为勇敢 ;情欲则应以节制三者的职能不同,其层次也有高低,理性最高,意志其次,而情欲则最低随着这三种本性在人类中的活动使人类社会产生了三个层次分明的等级:单纯追求感官的满足和肉体的享乐者; 追求荣誉和成就者;专心陶冶理性和追求真理者这就是说 ,一国的三个阶级相应于人性的三个部分,分别体现三种天赋和职能;相应予理性的是国家的统治阶级,其天赋职能是以才智管理国家;相应于意志的是武士阶级 ,其天赋职能是勇敢、善战、保卫国家; 相应于情欲的是劳动阶级,其天赋职能是安分守己地为自己为国家进行生产劳动总之,柏拉图把国家中的个人依其天性分为三个不同的阶级:统治者、军人、劳动者。

      根据柏拉图的观点,一个国家有了这三种人,就有了智慧、意志和节制三种美德或条件,余下还有一项美德或条件,这就是“正义” 正义”没有具体的体现者,而仅是把这三种人都安排在他们应得的并且能胜任的岗位上,使他们各就其位、各得其所,从而使社会井然有序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就具备了“正义”的德性,否则便失去了“正义” 这就是柏拉图划分等级的第二个依据———社会分工他指出,当城邦里的这三种自然的人各做各的事时,城邦被认为是正义的,并且,城邦也由于这三种人的其他某些情感和性格而被认为是有节制的、勇敢的和智慧的因此,“我们必须记住: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那他也就是正义的、即也是做他本分的事情的 ”“因此……木匠做木匠的事,鞋匠做鞋匠的事,其他的人也都这样,各起各的天然作用,不起别种人的作用,这种正确的分工乃是正义的影子……”○11 所以,在城邦中各类人各守其位、各谋其职、各取所需、各尽所能是城邦的正义,是最大的善德否则,“如果一个人天生是一个手艺人或者一个生意人……企图爬上军人等级,或者一个军人企图爬上他们不配的立法者和护国者等级,或者这几种人相互交换工具和地位,或者同一个人同时执行所有这些职务,我看你也会觉得这种交换和干涉会意味着国家的毁灭吧。

      ”○12柏拉图从理性出发,极其神秘地用神谕的形式,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