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教育心理学考前知识重点记忆.doc
11页四川2021年教育心理学考前知识重点记忆第 一 章 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及教的根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要注意四个要点:〔1〕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2〕并不研究所有的学及教问题,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及教;〔3〕研究的学及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及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开展,但也涉及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4〕学校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序列是学及教而不是教及学 2、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根底;〔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历;〔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根底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开展历程?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1913年?教育心理学大纲?扩展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别差异及原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布鲁纳?教育过程?;加涅?学习的条件?。
4、简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趋势? 〔1〕学及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及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拟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5、简述学校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展了解;〔2〕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3〕教育经历总结法:专业教育研究者及教师对实践中的教学经历进展总结;〔4〕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5〕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进展的,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第 二 章 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1、怎样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学校教育、教学和课? 学校教育实质上是学生自己去领会、稳固、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具有独立的选择和决断问题的认识及行为能力的过程,他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也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开展;教学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课堂情境是学校特殊性的表达,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情境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
2、举例说明正式学生群体和非正式学生群体? 正式学生群体: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体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非正式学生群体: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如学习兴趣小组、自学小组、团伙 3、怎样使用社会测量法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p31莫雷假设提出,步骤:〔1〕填写调查表;〔2〕根据结果制作矩阵表;〔3〕根据矩阵表,绘制网络图 4、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p34〔1〕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2〕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其“领袖〞人物的工作;〔3〕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拆散,不能允许存在,当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5、怎样理解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6、试分析教师管教学生的失误 〔1〕对学生言行的要求不当;〔2〕以大量繁琐的重复或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学习;〔3〕过高估价奖励和惩罚的作用;〔4〕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 8、你认为教师角色的主要心理特征有哪些? 〔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安康成长;〔2〕意志坚决,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
9、你认为教师应怎样进展正常的课堂交往 课堂交往是一种人际沟通,具有正式交往、代际交往和一对多交往的特点师生交往中〔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的偏见;〔2〕创造平安而温暖的课堂气氛;〔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第 三 章 教育目标和教师开展的心理学分析1、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应支持的普遍价值观;p61〔1〕成认及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人权;〔2〕重视社会公正和民主参及决策及国家事务的管理;〔3〕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多元性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4〕关心他人;〔5〕团结互助精神;〔6〕事业心;〔7〕创造性:〔8〕尊重男女平等;〔9〕思想开放迎接变革;〔10〕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开展要有责任感2、简述以学生全面开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的主要支柱〔1〕首先要学会认知;〔2〕其次学会做事;〔3〕尤其要学会生存3、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1〕学校应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想的价值和改良的可能性,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近似值的可用性,并切认识他们试验各种假设的激活作用;〔2〕应开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3〕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单独运用各种题材;〔4〕应培养“经济的使用思想 〞;〔5〕开展理智上的忠诚。
4、试分析未来学校的师生关系由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及参及性,教师更多的是指导5、试分析教师开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教师的专业化不仅是现代教育工作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是根底教育活动现代化的标志和保证,也是提高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根底〔1〕他们不但能胜任所担负的教学工作,具有相关学科的较高专业素养和能力,更能够知道怎样了解、关心和教育学生,怎样利用和协调各种主客观条件,以创设适合学生成长和开展的有利环境;〔2〕教师应遵循符合其职业的道德准那么和职业行为标准,在思想和行为上做学生的典范人性化:教师应从新一代成长和开展的需要出发,以一种特殊的教育者的立场,从一种特殊的对新一代人和未成年者的保护和同情,形成一种相对于其他专业人员来说更具有人情味的新人道主义态度要求学生保护学生的各方面6、什么是教学目标,试述其功能是指及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及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功能:〔1〕启动功能;〔2〕导向功能;〔3〕鼓励功能;〔4〕聚合功能7、简析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1〕价值性标准:目标对于需要满足的意义;〔2〕可能性标准:对目标要求有无可能到达;〔3〕低耗性标准:不仅考虑价值和实现的可能性,还要考虑实现它的消耗程度;〔4〕丰富性标准:所选的目标能否同时给人以多种心理满足;〔5〕就高性标准:大小目标的地位是不同的。
8、试述编写学习目标的根本要求马杰的三个根本要求:〔1〕说明具体的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是否已到达;〔2〕说明生产上述行为的条件;〔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Abcd:应明确教学对象;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即行为;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即条件;应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9、怎样编写一个学习目标及abcd模式答案一样10、试述认知、情感和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分类认知〔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柯拉斯沃:承受、反响、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心因动作〔齐卜勒:整个身体的动作、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言语行为〕第 四 章 认知和社会开展及教育 1、简述儿童心理开展的方向及顺序 开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历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头——尾梯度,近末梢梯度 2、简述儿童心理开展的一般趋势 〔1〕综合的分化:各局部相对独立的特殊动作是从未分化的浑然一体的动作中分化出来的,分化了的特殊动作既可以彼此独立的进展,同时又可按照个体的目的在种种行为中得到整合和系统化;〔2〕平衡化:各个活动和认识彼此联系整合成为一个整体而系统化以后,个体的动作就逐渐取得了相对稳定的平衡;〔3〕概念化:随着不断的开展,儿童的动作逐渐不受个别的具体状况支配,能够概括、抽象的运算课题情境所包含的种种因素间的功能关系;〔4〕社会化:逐渐能将个体从其他事物中区分开来;〔5〕个性化:新生儿接触的东西不同,逐渐显现出个性差异。
3、简述制约儿童心理开展的因素 〔1〕遗传及环境;〔2〕成熟及学习;〔3〕社会环境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主观能动因素 4、简述儿童心理开展的年龄特征P96儿童心理开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从每个年龄阶段中许多具体的、个别的儿童心理开展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1〕儿童心理年龄的稳定性:〔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可变性是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5、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开展分期理论 〔1〕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特征:从被动的反响到积极而有意的反响;从不见即无知,进而到随运动中的物体,以至了解物体长存;藉操纵物体的本身以了解物体的属性;从注意自己的身体到认识外界环境;能发现到达目的之新手段;缺乏以语言或抽象符号为物体命名或分类的能力;〔2〕思维准备阶段〔二至七岁〕:逐渐能从记忆过去的经历到想象未来;每一儿童所使用的文字有其个人的私自意义;儿童分不出自己及外部世界的不同,以其直觉及感觉解释其所见所同;不易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万物皆有生命,常及玩具交谈;专心于他所一时注意的事物而忽略其余;由于集中,儿童对质量的保存异常困难;思考有不可逆性,思维只能前行,不能倒退;〔3〕思维阶段〔七至十一岁〕:思维具有相当的弹性;思考可以逆转、矫正,甚至重新开场;儿童已能对一个以上的因素同时注意;对同一问题,承受不同的观点;虽能了解原那么及规那么,但对于应用原那么时经常“咬文嚼字〞;〔4〕抽象思维阶段〔11至15岁〕:思考为假设的及演绎的,将可能性转化为假设并予以求证;思考为命题的思维,以句子代表命题,并发现命题间的关系;思考为组合性分析,将因素个别分析后予以综合以解决问题。
6、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开展分期理论的教育意义 〔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及学生的智能7、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开展期理论 〔1〕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到1岁:新生儿要学习的根本态度在于他们能够信任他周围的世界;〔2〕自主对羞怯、疑心,从2岁到3岁;〔3〕主动对内疚,从4到5岁;〔4〕勤奋对自卑,从6到11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从12到18岁;〔6〕亲密和团结对孤立,成年初期;〔7〕创造性对自我决定,成年初期;〔8〕完善对厌恶和绝望,老年期 8、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开展理论 〔1〕前习俗阶段:惩罚及服从的定向;操作及关系倾向;〔2〕习俗阶段:人际关系及补同的定向;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3〕后习俗阶段:社会契约方法定向;普通的道德原那么倾向他认为,每一阶段各有其特质;其程序不能先后倒置;不能重拾已度过的某一阶段 9、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开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开展的特征而实施;〔2〕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及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那么功利横行的现象;〔3〕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的想法,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