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讲解.docx
32页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1.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2. 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3.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测: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分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实验方法:1.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实验组;2. 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对照组;3. 定期观察,记录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1. 对比实验要设置两个组,一组叫(实验组),一组叫(对照组)2. 种子萌发时,我们首先观察到的变化是(种子膨胀)3. 绿豆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4. 在做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阳光),保持相同的条件(温 度)、(空气)、(水)、(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绿豆种子发芽(丕需要阳光),但绿豆幼苗的生长(需要)阳光2. 绿豆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有:(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等3. 把5粒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可以检测出绿豆芽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实验中所有种子会朝向有水的一侧生长。
4.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5. 准备两盆豆苗,两个纸盒,在盒的底部一端开个窗户把两盆豆苗放在阳光下,各扣上 一个纸盒,让一个纸盒的窗户朝左,另一个纸盒的窗户朝右经常浇水,保持盆内土壤 湿润,浇水后仍然把纸盒扣上如图:(1) 三四天后,把盆上的纸盒拿掉,两盆豆苗的生长发生了什么变化?(两盆豆苗都朝着纸盒小窗户那边生长)(2) 你能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吗?(植物的叶子具有向光性或小窗户一侧阳光充足)(3) 通过上面的研究,你知道植物的生活需要什么环境?(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进行光合 作用)第四课:蚯蚓的选择1. 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2.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3, 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② 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③ 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4, 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寻找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温度)会迁徙。
② 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③ 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他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④ 猫、狗、狼等动物的皮毛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1. 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2.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 物叫做(消费者)3.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4. 食物链中的“ ”表示“被吃”,箭头指向捕食者5. 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 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1. 像池塘里的这些 生物 和 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2.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3. 在做生态瓶时,要注意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并且要有足够的(氧气)4, 制作生态瓶答:①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的一部分② 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瓶自然水域中的水③ 在瓶里中上几颗水草,在水面放些浮萍等植物④ 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或泥纵,田螺等小动物。
第七课:改变生态瓶1. 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2.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实验:水量减少-►动植物生存空间变小-►水中氧气量减少-►小鱼浮出次数增多3. “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实验:① 水草增多(植物不是越多越好)-4我气量增加-►小鱼浮出次数减少;② 小鱼增多-►耗氧量增加T小鱼浮出次数增多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1.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 一个壬堡量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2.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3. (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近年来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4. (雾霾)是指空气中PM2.5含量超标引起的恶劣天气,它会危害我们的呼吸器官肺5. 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答: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②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③ 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的动植物 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6.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四川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 的自然保护区。
7.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1) 属于生产者的是(草)(2) 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兔子、老鼠)(3)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生物写出2条条食物链草-►兔-►鹰; 草-►老鼠-►鹰; 草-►兔-►狐狸; 草-►兔-►狐狸-►鹰)(4) 如果大量捕猎狐狸,你认为鹰的数量一定时间内将先怎样?你的理由是?增加,因为狐狸大量减少,兔子少了主要天敌大量繁殖,从而鹰的食物充足,从而加快繁殖,所以数量增加第二单元《光》第一课:光和影1.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2. 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我知道的光源还有(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 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3. 物体(影子的方向)会随着(光源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4. 物体(影子的长短)会随着(光源照射角度)的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 光源(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5. 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影子越大,距离越远影子越小6. 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7.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大街上的交通标示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皮影戏、电影、手影表演、工业生产和设计中采用的投影制图等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1.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 反。
2. 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 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 一天中太阳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影子长短:(长-►短-►长);影子方向:西-►北-►东;4. 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最短是在(正午),最长是(早上)和(傍晚)5. 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唇(gui)、圭表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 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2.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3. 光从地球到月球仅需1秒钟而太阳距地球有1.5亿千米,光线需要8分钟才能从太阳照 到地球4. 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据图回答图一)(图二)(1) 图一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能)(2) 图二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不能)(3)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第四课:光的反射1.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2. 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例子,①汽车反光镜;②医生带的额镜;③照明灯上的灯罩;④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⑤利用 激光反射器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⑥潜望镜;⑦万花筒;⑧观景箱.3. 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测量出了地球到月球的精确距离是(384403千米)第五课:光与热1.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 来(温暖)2.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3. 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4. 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形成强光和高温原理的应用答:1. 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2. 奥运会圣火火种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3.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其化 汞),从而制得氧气5. 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光的原理图图2 (凸透镜)图1 (凹面镜)第六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1,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2, 物体吸热本领与它的(表面光滑程度有关):表面粗糙的物体比光滑的物体吸热本领强3,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强)其中黑色吸热本 领最强4, 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太阳光垂直)时比倾斜吸热(强)第七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1.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可以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太阳能热水器是 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2, 太阳能热水器除了要把水(加热),还能使水(保温)。
3. 太阳能热水器受热面都是(倾斜)的,这是为了加大(受热面积)4, 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第八课: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1. 为了准确评价各个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要在各个热水器里装同样(温度)和(体积)的 水,同时放在(阳光下),在同样长时间内温度升高快效能好3.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1) 需要的材料:(大纸盒,小饮料瓶,锡箔纸,泡沫塑料等)(2) 升温和保温的措施:1. 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箔反光;2. 对着光的一面用塑料纸罩住;3. 盒子可以改变角度;4. 盒子内外全涂成黑色盒子、瓶子的大小要合适)(3)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制作时注意安全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常见地形特点如下:地名地形特点上海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西藏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浙闽丘陵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黄山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四川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 地球上(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西高 东低);。
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地形,蓝色表示海洋3. 我们的家乡地形是山地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 地球从外到内可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2.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 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4. 在地球内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