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研究第11章定性研究.ppt
67页第七章 定性研究,第一节 概述,识记定性研究 现象学研究法 基理论研究法 人种学研究法 内容分析法的概念 领会 定性研究法的特征 提高定性研究法结果可信度的方法 现象学研究法的目的 现象学研究法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根基理论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应用 正确进行定性研究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对某现象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征、方式、含义进行观察、纪录、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属于探索性研究和叙述性研究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 北大,美国国内的定性研究费用从1989年的35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10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了280%与此同时,定性研究在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定性研究的基本思想:,任何现实都不是唯一的,每个人的现实观都是不同的,并随时间推移而有改变 对事物的认识只有在特定的情形中才有意义。
由于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不同,因此同一事物可以存在不同的意义定性研究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设计灵活,可以在资料收集过程中随时调整 一般综合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具有整体性,深入探索事物的内涵和实质 非干预性研究 要求研究人员深入情景,并在此情景中生活或工作相当长时间定性研究法的特征,采用立意取样或理论取样 一般不设计资料收集格式,无特定的收集资料的工具 收集资料与分析资料同步进行 最终形成的是适合与所研究的现象和情景的模式或理论 主观的态度描述研究过程、自己的角色以及可能的偏差二、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1),研究目的:证实 v 解释 研究内容:事实 v 过程; 局部 v 整体 研究设计:预定 v 演化 研究工具:量表 v 研究者 表达的手段:数据 v 文字、图片 研究关系:主客对立 v 互为主体,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2),抽样:随机 v 目的性 收集资料:问卷/封闭观察 v 访谈/开放观察/实物分析 分析资料:演绎为主 v 归纳为主 推广度:可控制性推广 v 认同推广理论推广,三、质的研究的基本步骤,确定研究现象,聚焦研究问题 文献综述,反思自我经验 选择研究对象 探讨研究关系 选择研究方法 进入研究现场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建构理论 写研究报告 质量检测(效度、信度、推广度、伦理问题),与量的研究 有何不同?,质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确定研究问题,进入研究现场,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四、质的研究重要环节的实施,1、提出研究问题什么样的研究问题适合作质的研究? 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之间是什么关系?特殊现象与一般现象,平面和深入,提出研究问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现象2)聚焦研究问题3)定义重要概念4)确定研究内容5)探讨研究问题与研究其他部分的关系,举 例 说 明 1)确定研究现象,“护理本科护士(招聘护士)]流失的研究”,2)聚焦研究问题,1)护理本科护士(招聘护士)的期望与流失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关因素分析) 2)护理本科护士(招聘护士)为什么流失?(“为什么”的问题) 3)某城市、某医院护理本科护士(招聘护士)流失现状如何?(“是什么”的问题) 4)这些护理本科护士(招聘护士)如何流失的?(“如何发生”的过程性问题) 5)这些流失护士、医院是如何看待流失问题的?流失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意义解释”问题),3)定义重要概念,“某城市、某医院护理本科护士(招聘护士)流失现状如何?” “城市”? “某城市”? “护理本科护士”? “招聘护士” “流失”? “现状”?,4)确定研究内容,“某城市、某医院护理本科护士(招聘护士)流失现状如何?” 1)这些护士是如何流失的?(过程、事件、原因) 2)他们是如何看待流失的?(对流失本身的评价,流失对自我概念、人际关系、个人前途的影响等)? 3)其他人(护士、医生、护士长、护理部主任、院长、社会等)是如何看待这些护士的流失的?对他们来说,流失具有什么护理管理意义、发展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4)流失造成了什么后果?(对流失护士本人,对医院,对其他护士,对病人,对当地卫生状况),设计研究问题的概念框架,类似出发前的地图 依据: 前人的研究成果个人的经验性知识预调查的结果 张力:设计与实地情况之间的调适,5)探讨研究问题 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目的(个人的目的、实用的目的、探究的目的) 研究的背景、自我反思、研究关系 研究的方法(抽样、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成文) 研究的质量检验(效度、信度、推广度、伦理道德问题),再练习:修改研究问题,重新检查你的研究问题,问自己: 研究问题中的重要概念是否清楚? 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研究的问题在前人的研究中占据什么位置? 研究的问题与研究的目的、方法等是否匹配?,2、抽样:如何选择研究对象,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目的性抽样:抽取能够最大限度回答研究问题的样本(人、事、场所、实物等),抽样的方式,滚雪球抽样机遇式抽样目的性随机抽样方便抽样(下策) 综合抽样 访谈应尽量面谈,不要在网上交流或交谈,3、反思研究关系,自己与对方是什么关系? 这种关系将如何影响到自己的研究? 自己打算怎么办?,研究者个人因素对研究的影响,生理和社会特征: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种族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个性特点、形象整饰,研究者的个人倾向,研究者的角色意识(学习者、鼓动者、研究者) 研究者看问题的视角 研究者的个人经历,研究关系对研究的影响,局内人与局外人公开与隐蔽熟人与生人参与者与非参与者,双方的相对权力地位,高:对方比研究者地位高中:对方与研究者地位相等低:对方比研究者地位低研究者应该怎么办?,,4、进入现场 准备工作: ——了解当地情况:权力结构、信念、习俗/行为规范 ——预调查 ——开介绍信/写盲信 ——练习自我介绍和对研究项目的介绍,确定与接触“守门员”,守门员的类型:合法的(正式的、非正式的)不合法/自我任命的守门员与研究是什么关系?守门员在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接触守门员比较合适?,进入现场的方式,隐蔽地进入 逐步暴露式 完全暴露式制约进入方式的因素:研究场所:封闭型、开放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熟人、生人,接触研究对象的方式,四C原则:关系、交流、礼貌、合作 对研究者素质的要求:机敏、灵活、即兴 精心选择进入的方式 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进入失败怎么办? 如何保持良好的关系?,5、收集资料的方法 1)如何作访谈?,访谈的作用 访谈的类型 设计访谈提纲 访谈问题的类型与作用 访谈中的倾听 访谈中的回应,2) 如何作观察?,观察的作用 观察的类型(开放、封闭) 设计观察提纲 设计观察表格 观察中的记录、整理和再整理,3)如果收集实物?,实物分析的作用 确定需要收集的实物 设计实物收集清单 对实物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6、 分析资料的方法,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是一个相互渗透的过程 资料分析越早越好 以开放的心态阅读原始资料 登录和编码 发现“本土概念”,1)分类法,“扎根理论”中的三级编码 1)开放式:确定分析主题 2)集中式:在主题之间建立联系 3)整合式:提升出最重要主题举例: 中国留美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观念的变化,2)情境法,举例: 父亲眼中孩子的学习心态与自己教育方式的变化(第183页)3)结合分类法和情境法 举例:同上(第188页),4)分析资料的手段,画图、列表(第188页,第194-195页) 写反思笔记:描述、分析、方法反思、理论建构、综合 运用直觉和想象、比喻、类推等 在部分与整体之间不断进行对比,建立联系,5)建构理论,质的研究对“理论”的理解:小理论、实质理论、地方性知识 不同理论之间的对话:前人的理论研究者的理论 资料呈现的理论建构理论的步骤举例(见第200页),,,,7、 撰写研究报告,写作是思考 写作是特权,写文化 写作的风格转变现实主义的故事忏悔的故事印象的故事规范的故事联合讲述的故事,8、研究质量的检测,1、效度问题(可靠性、可信度) 2、信度问题(可重复性) 3、推广度问题(可推广度) 4、伦理道德问题(自愿原则、保密 原则、回报原则、保持关系原则),强调: 研究方法不能纸上谈兵,需要在“做中学” 提示:如希望继续学习,可参考如下专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 《在行动中学做质的研究》 《如何成为质的研究者》 《聆听与倾诉——质的研究应用论文集》 《旅居者与外国人》,提高定性研究结果可信程度的方法,检查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减少霍桑效应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合众法 将整理后的资料返回研究对象处,核对资料的真实性 通过研究人员之间的讨论检查资料的可信度 清晰、明确的报告研究过程。
定性研究的资料收集过程,影响资料质量的因素 研究人员的个性 研究人员融入研究对象的经历中以及进入现场的深度 研究人员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研究对象参与研究的程度 护士角色与研究者角色的关系,定性资料的整理合分析,1.将录音资料转化为书面文字资料记录重要的会谈内容 谈话中的停顿用破折号表示…表示两段话之间的略去部分,,(感叹词合情感变化)不同谈话对象分行记录 左右边界留出空档 研究对象用编号或代码表示 注意会谈中的语气语调,,2. 资料的整理 3. 设计分类纲要 4. 编码 5. 提炼主题,第二节 现象学研究法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概念:是一种过程特定的现象,分析该现象中的内在成分,把其中的重要因素提炼出来,并探讨各要素间及各要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深入会谈法(intensive interview),现象学研究法的目的,过程特定现象 观察该现象中要素 捕捉要素之间的关系,4步骤,分隔:将某一现象从已知现象中分离出来的缩减过程 直觉作用 :对现象的想象、理解、思考分析 描述,现象学研究法资料的收集过程,现象学研究法资料的整理分析过程6步 反复阅读前三分研究对象的会谈书面资料,寻找可能的主题,确立编码纲要 反复阅读其余的资料 进一步提炼主题 反思、描述 内容效度检验 结构化的描述和对现象的诠释,第三节 根基理论研究法 ground theory approach,一、概述,根基理论研究法(ground theory approach)在六十年代由社会学家Glaser&Strauss提出,该方法以社会学中的符号关联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为基础,研究社会过程(social process)和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以及社会发展和深化过程。
根基理论研究法采用持续比较法(Constant comparative method )发展和提炼理论的相关概念,这一特征是分析方法的独特之处二、研究方法,根基理论研究法采用参与性观察的方法收集资料,观察的重点是现象的社会关联性1、收集资料 用现场研究法(field study)直接进行观察、会谈、或进行档案资料分析2、记录 随时记录,是根基理论研究法的重要技巧可用录音或速记等形式,最好是事后记录,以免引起研究对象的不安3、资料分析的方法 用不断比较的方法,去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片段资料组合成有功能的整体框架,具体步骤为:,(1)设计分类系统和分类标准(2)连接各类别(3)寻找额外分类(4)缩减分类类别,(5)寻找类别的排队除指征(6)出现核心变量(core variable),达到资料饱和(saturation)(7)文献查询(8)对概念进行修正和整合,,,,,,,,第四节 人种学研究法 Ethnographic research,一、概述,1、人种学研究的概念 人种学研究法(ethnographic research)起源于人类学研究,是对人们在某种特定文化形态下的行为的描述和解释。
人种学研究法的是从所研究的文化群体中学习,以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特征、习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