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分析(共8页).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des****85
  • 文档编号:227714249
  • 上传时间:2021-12-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7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苏轼是北宋文坛革新的杰出领袖,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全能的文学天才他在文学理论上强调“文”、“艺”并重,丰富了美学理论;他的文艺散文,以隽婉的风格和流畅的笔调,显示出诱人的艺术境界;他的诗歌思想深邃,技巧纯熟,代表了北宋诗歌的最高水平;在词章创作方面更显示了无以伦比的艺术才华,他“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不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写下了豪放与旷达的千古绝唱,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把宋词浓丽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其实苏词风格是多样化的:既超迈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达深旷,又隽秀清逸本文仅就其词风的豪放、婉约与清旷进行初步的分析论证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气势恢弘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总体来看,这首词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得到形象的表现,写得雄浑豪放,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这类词还如《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握诠》(落日绣帘卷)等二)直抒胸臆,自由豪放豪情奔放苏轼的词注重抒情言志,直抒胸臆,自由豪放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中抒写了作者出猎的豪兴和报国的热情,充满豪迈奋发之气,抒发自己报国杀敌的志向,具有一种英雄气慨上片开篇写“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场面,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显出其“狂”劲和豪兴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苏轼为豪放不羁,在此加上“酒酣”,就显得更加豪情洋溢了这类词还有《南乡子》(旌旗满江湖)、《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江汉西来)等三)拓展了词境,涌入了生活波涛内容广泛苏轼的词题材众多,凡诗文所能写的内容均可入词如:《浣溪沙》五首,他第一次把农事写入词里其三“麻叶层层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捋春捣,欠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反映了民间的疾苦其四“簌簌衣中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及其五“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元是此中人其四、其五两首词展示了普普通通的农村生活画面,读来清新可爱。

      苏轼以前,还没有文人采用过这类题材,苏轼能把他的创作视野扩展到农村方面,是他在题材和词境方面的拓展此类词还如《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临江仙》(夜归临皋)等二、委婉缠绵、清丽柔的婉约风格苏轼打破了他以前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以自己的才情将婉约词推向了高雅的文学殿堂,在内容上去浮艳多雅致,形式蕴藉雅正,语言秀丽清新,情思曲折真切一)咏物词具有物我相融的境界咏物是苏轼婉约词的主体之一,达到了物我相融的极高境界,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歌咏,表达词人的具体感受如:《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这首词借咏梅花,抒发自己的哀伤之情上阕写梅花的神貌,下阕写梅花的形貌在词中,作者虽写的是梅花,但能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其侍妾王朝云来表面看是赞赏梅花不畏瘴雾,实质上是怀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两者相契合,达到了咏物词物我交融的极致苏轼主张神似而不满“形似”,他的咏物词《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艺术构思十分精妙,正是他这种艺术见解的实践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作者笔下之杨花,变化多姿,形象飞动,有比兴、有寄托,把咏物、写人、抒情结合起来在咏花的同时,亦勾勒了一个少妇的形象上片,劈头一句“似花还似非花”,入手擒题,首先捕捉住了杨花的特点杨花与桃李等一般的花相同,因春风吹拂而开放,亦随春谢而零落;但又不同于桃李花,无芬芳气息,无艳丽色彩,无诱人姿态,只有在离树飘坠之后方被人注意这里,词人遗貌取神,跳出物象之外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写杨花坠落时的情态,更进一步跳出物象,把杨花写成一个刻骨相思而娇慵厌厌的思妇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紧承“困眼”,再以杨花之神魂,进一步写其因思成梦,梦中历尽苦辛,万里寻夫,竟被无情的黄莺惊醒,使她连梦幻中的希望也被毁灭作者既没脱离物象,亦没为物所物,似物似人,似人似物杨花有思,思妇有情,其实都倾注了作者飘泊异乡思归之情,其妙处是物——人——我三者结合下片结尾三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近承“流水”,遥应“寻郎”,把思妇伤春之情推到了顶点。

      杨花与“离人泪”合写,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这“离人泪”字面上写思妇伤春,而仔细寻味,却既反映了章质夫及其家人离别、思念之意,也包含了作者自己飘泊、沉沦的感慨以及作为被弃置之人的“惜春”而又无可奈何的幽怨二)言情词具有凄美、委婉的美感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苏轼以前的词人言情主题大多是写一些闺阁、相思、离愁、春花秋月等而苏轼描写的言情词,改变了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如:《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记得画屏初会遇”写美妙爱情的开始,与心上人初次相见,令人难忘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写爱情的破灭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写男子对女子的相思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写女性的娇怩之态和心底的秘密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收敛眉头不说话,不是无情,是娇羞,越是这样越招人疼爱全词以男子无尽的相思和甜美的回忆作结这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爱情词,但格调健康苏轼写这类歌咏真挚爱情的词作,还有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等前者写了他悼念原配妻王弗的,抒发的情感自然深挚、凄恻、哀婉、缠绵;后者写了一位闺中少女伤春的情怀。

      三)冲破 “艳科”的藩篱,提高了词品意境是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创造美的意境,也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苏轼婉约词摆脱了传统的“以艳为美”、“以俗为美”的特征,呈现出“以雅为美”的特点如:《阮朗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绿槐高柳咽新蝉,”写了槐、柳、蝉,描绘了初夏一片阴凉清雅的庭院环境碧纱窗下水沉烟,”以碧纱和白烟相衬托,给人一种清静优雅的感受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又是一番园池夏季景象,给人一种动态优雅的美的感受苏轼婉约词中体现“以雅为美”的其它名篇如《点绛唇》(红杏飘香)、《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三、超尘拔俗、潇洒闲逸的清旷风格苏轼词中数量较多、又能代表其思想个性的,是那些表现他超尘拔俗、通脱豁达、潇洒飘逸、乐观开朗情怀的清旷词前人说过:苏词“词极超旷而意极平和”(吴衡《莲子居词话》,“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心与景会、神与物游,超越自我在这类词中,作者心与景会、神与物游,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从而得到超脱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首句,破空而来,奇崛异常作者陡然发问:明月是什么时候有的?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明月对于人类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永恒的魅力,把关于月的这一永恒而又神秘的话题重提出来;这是一个充满理性的疑问,在那个理性之光还未点燃的朦味时代,这理性的疑问勾起人们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而对俗世的不满,这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出世与入世问题上矛盾,以及最终否定出世、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片对月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阐发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生活哲理,并对弟弟等离别的人发出深挚祝愿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 代指明月,“共婵娟”即共明月的意思苏轼认为,既然人类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两心沟通在一起但愿”句就时间而言,“千里”句就空间说要打破时空限域,让明月这一原型使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他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是一首把自然与人生高度契合的咏叹之作。

      另外如《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等,都是将美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超旷的襟怀融和为一,形成优美、静谧的意境和清旷、飘逸的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二)襟怀旷达,清高孤傲,脱离凡俗这类词无不寄寓着苏轼超尘拔俗的旷达襟怀如:《定风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的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是客观存在,而“莫听”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萦怀之意,“吟啸”表示意态安闲,“轻”字指心情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与杜甫的“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中的“轻”字意同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料峭春风”三句,由心中事返回到眼前景,“相迎”二字见性情回首”三句说心中事,含蕴深邃,是对自己平生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词人最后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也是苏轼“坡仙化境”的很好体现再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描绘了清高孤傲、独往独来的“缥缈孤鸿影”,《定风坡红梅》写红梅艳如桃李又冷若冰霜的“风流标格”,《定风坡》(常羡人间琢玉郎)写歌女“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随遇而安精神等。

      三)淡泊名利,乐观豁达,心往归隐这类词体现了苏轼清高、淡泊、放任、达观的思想情操,具有闲逸旷远的风格,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如:《行香子》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明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