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洪湖水,浪打浪》的艺术特色.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75811402
  • 上传时间:2024-08-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38.57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洪湖水,浪打浪》的艺术特色 摘要: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是中国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插曲,也是湖北经典的民歌之一由张敬安、欧阳叔谦作曲,歌曲旋律优美,明快悠扬,节奏宽广,歌词内容精炼,既描’弓了洪湖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暗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本文的写作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简要分析《洪湖水,浪打浪》这首作品的艺术特色,从而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湖北历史革命歌曲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湖北民歌;革命歌曲;艺术特色 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是中国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插曲,这部歌剧是湖北人民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与同时期的其他歌剧相比,《洪湖赤卫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将民间音乐个性化、戏剧化因此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也成为湖北传统民歌与革命音乐的完美结合 一、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是湘、鄂两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地为了纪念这段充满传奇的革命时代,《洪湖水,浪打浪》的词曲作者张敬安、欧阳谦叔等人积极深入革命老区洪湖,发动当地的老百姓,广泛地搜集洪湖地区的革命斗争歌谣、和洪湖民间渔歌、民间小曲,这些作品的搜集,为《洪湖赤卫队》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歌曲的文学特色 (一)文学语言的运用 《洪湖水,浪打浪》是张敬安根据洪湖当地民歌“襄河谣”改编而成歌词的内容极具文学特色,充满诗歌的韵味这首歌曲的歌词结构形式表现的十分填密,歌词的表达经过有效组织和精心安排,段落和句式都为表达特定的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衬词的完美运用 对歌词来说,衬词没有实际含义,但是衬词对歌词的节律变化、感情表达和民族地区风格的体现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中衬词的使用极具民族地方特色歌词中较多使用的衬词“呀,啊”十分口语化、生活化,营造一种舒缓,和平的情感氛围如:“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于此同时衬词也改变了正词中原有的平仄,造成句中和句尾的旋律缭绕,使得歌词既悦耳和谐,加上音乐上的延长,结合婉转的旋律,能够使人深深感受到革命者对故乡深沉的爱与纯真的情感 三、歌曲的旋律特色 作为歌剧《洪湖赤卫队》的重要唱段,其旋律特色至关重要全曲一共由三个段落组成前奏的曲调悠扬轻快,描绘了洪湖的自然景观,水波荡漾,同时也象征了主人公的心理情绪。

      歌曲的第一段是齐唱部分,分别由四个乐句组成,起、承、转、合的结构使旋律更加流畅歌曲的第二段是二重唱,一共四个乐句歌曲的旋律由低音区开始,婉转起伏二重唱的两个声部交替出现,相互陪衬,最后又变为齐唱歌曲的第三段也是一段二重唱,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主旋律由高音部唱出,低音部晚两拍进入,并且得在下四度上进行旋律模仿然后两个声部相互互补,上下交错,即得到声部的独立性,又互相依附这段歌曲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根据地的繁荣的景象和人们的愉悦的革命情绪歌曲的三个段落结尾 都使用了同样的长音,三个段落之间又用了相同的间奏,使歌曲既各有特点,又得到统一 四、演唱的处理特色 对于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本文重点例举了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唱家王玉珍对其的艺术特色处理王玉珍的艺术处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湖北民歌的语言习惯;上下滑音等装饰音的运用;适中歌唱速度;强调部分细节与重音的使用以及个别部分的“二度创作” (一)装饰音的使用 在歌唱中王玉珍经常使用两种装饰音----上滑音与下滑音以及波音这两种装饰音的使用,使音乐律动增强,音乐的进行更加柔美,细致而灵动、婉转流畅,使得音乐的气氛恰到好处,表现了洪湖老区人们温情的一面,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适中的歌唱速度 对于整首歌曲的演唱来说,王玉珍的歌唱十分稳健、速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在演唱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时,从头至尾她的歌唱速度都是沉稳的、适中的她的歌声让人放松,不慌张,尤其极具湖北地方语言的风格特色,是人很容易的就陶醉进去 (三)细微处的强调与重音 王玉珍对于切分音节奏的把握尤其好对于节奏重音的处理小加任何修饰就让它自然地唱出,既符合歌词和感情需要,又体现了本身的艺术特点 (四)“二度创作”的特色 王玉珍在其几近完美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也做了一些更加重要的“二度创作”, 使其演唱更加极具魅力这一重要的“二度创作”表现在人物形象的烘托与刻画上,王玉珍在演唱时能够神似的与剧情有机的结合,使其演唱的《洪湖水,浪打浪》即统一又不失灵动,本真又透露着独特 五、结语 任何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无论从它的基础创作过程到最终的完成,从每一个音符到每一句歌词,都蕴含着作曲家最深切的情感,演唱者对此要进行充分的理解感受和挖掘。

      歌唱的初衷在于情感的表达,演唱者若需要达到更高的演唱水准,还需要大量吸取民间艺术素材的养分,感情深入到演唱的角色当中,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唱出作品最深处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杨帆,杨艺.洪湖水,浪打浪.洪湖浪激荡红色情,重庆日报.2008.07, 03 期. [2]李婷.如水情深洪湖水一一《洪湖水,浪打浪》赏析.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职大学报,2012,3. [3]杨帆,杨艺.洪湖水,浪打浪.洪湖浪激荡红色情,重庆日报.2008.07, 03 期. [4]孙丽容.工玉珍歌唱艺术特色探析 [5].武汉音乐学院,期刊论文《岁月》(下半月)2009, 11,P33. 作者简介:李一鸣(1996-),女,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17 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