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克思主义文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慢***
  • 文档编号:232609844
  • 上传时间:2021-12-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马克恩主义文论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奠基时期;第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初始建构时期;第三,从20世纪十月革命以后到20世纪60年代的批判与反思时期; 第四,从1968年以后开始的开放性发展时期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巴黎手稿》) 1. (1844年手稿》美学的中心思想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感觉的彻底解放)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思想2.“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1)物的异化/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这是从劳动对象和结果一—即产品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对象的关系劳动者创造产品但并不拥有;产品是支配劳动者的异己的力量2)自我异化/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劳动的本质:劳动是对象化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存行为中,表现在生存活动中工人的劳动不属于自己:工人的劳动是被雇佣于别人的劳动,是已经售出的劳动,因此完全是外在的东西,是被迫的强制劳动3)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类本质异化人的普遍性就是自由人的类特征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种类本质的特点是“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4)人同人相异化“商品拜物教”:人明明是物的创造者,现在却倒过来被巨大的物的权力所支配。

      劳动产品对工人是异己的,活动也是异己的,它属于资本家工人通过劳动,生产出了另一个与劳动过程毫不相干的人(即资本家),以及与这一劳动性质相对应的劳动关系(不劳动,但是占有)3.“对象化”原则《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体现的基本哲学原则:对象性活动 对象性活动:马克思: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在文学活动中,人把自身的肉体的特别是精神的力量都投入其中,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力量4.本质力量对象化①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在认识了自然规律以后,在劳动者的头脑中形成内在尺度之后才进行的②内在尺度即反应了对象的内部规律,又体现了人类改造利用对象愿望和要求,体现了人类生活劳动的需要和目的性,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③人通过劳动把它的目的、观念实现在产品中,使对象成为人化的对象,同时,使人的本质对象化三、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唯物主义1.两个核心思想P3)其一是关于生产方式的一般理论,即人类社会的基础结构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演变和发展的形式,社会制度的变化是由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起的,等等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P3)其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方式的理论,对人们身处的现实社会进行分析,建立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理论,指明资本主义主要的阶级、阶级关系,工人阶级反抗资本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以及从现实社会发展到了一个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的社会制度的历史可能性。

      恩格斯指出:,在现代社会,“社会的产品被个别资本家所占有这就是产生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根本解决这个矛盾:“无产阶级将取得公共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P3)2.几个基本理论立场P5-7)①必须用生产方式作为社会基础的理论,来认识文学艺术的性质和功能,认识文学艺术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以生产方式作为分析一切文学艺术现象的理论出发点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他们的存在,而是相反,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他们的意识②文学像一切文化精神现象一样受到生产方式的决定和制约,但是由于人类的生产方式具有连续性,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总是从旧有生产方式中脱颖而出,因此文学在随同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发展时,也具有自身的连续性,这就是伟大文学所具有的永恒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人们已经形成共识的,对艺术的最重要的基本经验,这就是艺术的审美属性艺术因为具有审美属性而被人类社会共同体认为是艺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评>导言》中指出:在研究生产的诸种关系时,要注意“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③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进行新的社会革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地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文学艺术在这场伟大革命中学要让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本质,激发人们为实现人的自由解放而奋斗这是马克是思主义文论的实践性品格 1844年徳国西里西亚织工发动武装起义,进军时歌唱一首诗歌《血腥的屠杀》:“我们全都知道,什么是你们的贪欲,剥削穷人的最后一件衣裳,掏干他们的心肝五脏!” 哲学从来是一种抽象的沉思,现实要它介入到现实世界中来3.《<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正式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其中指出“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如何从马克思关于艺术发展与社会一般发展不平衡的论述,来深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 (P6, 举例参P60-61 节选)“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a.“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荣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艺术生产的发展可能超越或者滞后于物质生产的发展)b.“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困难不在于理解希腊艺术和史诗同一定社会发展形式结合在一起困难的是它们何以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某些艺术形式只有在特定的时期内出现)比如: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以及众多影响深远的戏剧,以及神话当时的社会所属类型按照现在社会标准的划分是属于奴隶社会时期,然而就是在当时,这些作品产生并一直延续至今,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四、20世纪60年代未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开始了开放性发展,其显著成效的主要特点P25-29) 第一,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底线,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状,特别是面对当代文学艺术和文学理论发展的新动向,提出新问题,建构新理论第二,充分利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学术成果,吸收其具有学术阐释能力的现代观念、方法,占据当代西方思想文化理论的制高点第三,重视文学理论学科性存在的理论知识的吸纳,关注用历史唯物主义对文学的形式特征、审美特性等内在问题的研究,完整地把美学批判和历史批判结合起来,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空间1. 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的结合(P25)一方面,对人们必不可少的物质产品进行文化加工和文化包装,使之文化化或者审美化用审美来提升商品的附加值,成为资本获利的新途径;另一方面,一个国家商品审美化的程度,同时也反映了文学艺术和审美商品化的程度。

      西方国家,商品开始全面审美化,同时审美也开始全面商品化——这一过程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全球文化事实五、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38-41)第一,对文学艺术这些意识形态的形式的认识、分析,不能只在精神意识领域内部进行;必须把文学艺术放置到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生活的归根到底的起决定、制约作用的客观基础上,才能寻求根本性的解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神圣家族》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的分析:文艺创作应当从现实和现实的人出发,尊重人物的个性和性格存在、发展的客观逻辑,努力反映时代、生活和人物的本质 第二,文学艺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的生存状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文学艺术具有维护人的生存发展完整性,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呼唤人的解放的重要功能《共产党宣言》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 扬弃 艺术由于其感性的审美功能成为人的精神解放的手段,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艺术的享有是一条通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第三,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一理论揭示了卓越艺术作品的精神超越性和人类精神价值的普遍性,同时阐明了对资本主义社会艺术生产状况的整体批判的正当性。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希腊艺术和史诗 P60-P61 第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新的生产力发展不断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旧的阶级和社会制度的灭亡、新的阶级和社会制度的胜利是历史的客观规律文学的艺术价值必然与人类社会的历史走向连接起来马恩给拉萨尔的信中分析他的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人民大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六、普列汉诺夫社会心理学文学观1.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中提出的社会结构的五个基本层次P43)(1)生产力的状况;(2)被生产力制约的经济关系;(3)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的政治制度;(4)社会中的人的心理(5)反映这种心理特性的各种思想体系 文艺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它的内容反映了“社会中人的心理”,而且通过对“社会中人的心理”的捕捉来反映决定这些心理的经济和“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制度”,来反映整个社会的面貌2.普列汉诺夫原则(P47)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心理是社会生活与意识形态之间的中介环节的理论阐述,以及他对文艺作品的心理分析,在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史上,构成了所谓的“普列汉诺夫原则”3.创新型建构(P47)从理论上阐明了艺术是以审美心理为特征的,以社会心理作为意识形态形式的事实,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同艺术的审美心理活动的事实连接起来,从对艺术的心理分析入手,达到与社会历史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可以在文学批评实践中运用的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

      这种文学观把握了艺术意识形态特性和审美特性结合的重要环节七、马克思的审美人类学思想p104-108)1.根据美的规律进行生产和创造P105)“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做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做类存在物诚然,动物也生产动物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八、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1.《单面人》/《单向度的人》中指出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见笔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一体化”: (1)虚假的需求马尔库塞揭露说,它主要通过制造“虛假的需求”,以实现“强迫性的消费”。

      所谓“虚假的需求”,“是那些为了某些特殊社会利益,从外部强加于人的需求,这些需求使艰苦劳动、依赖性、同化、非正义永恒化个人与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体化现象举例:少年卖肾买苹果机 苹果在中国的血汗工厂(2)“一体化”首先是指需求的“一体化”“社会的需要变成了个人的本能的需要3)利益一体化 这种“需求的一体化”又带来了“利益的一体化”从而统治者的统治不再仅仅是,或者说不再首先是,维持某些特权而已,而好像是在维持全体人的利益个人失去了反抗这一制度的理由马尔库塞把这种通过制造“一体化”来维持自己统治的形式,称为“资本主义控制的新形式” (4)工人阶级同资本主义制度一体化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已经同资本主义制度一体化;工人阶级已经同资本家同化;工人阶级已经没有革命的欲望 但是他强调“这种一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