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方棋和“打瓦”在中学体育课程开发中的价值研究.doc
9页方棋和“打瓦”在中学体育课程开发中的价值研究[1]摘要:在中学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回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合理转化和利用,既利于回族传统体育价值与现代体育课程理念的融通,也利于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体育课程的构建本文以宁夏回族传统体育项目方棋、打瓦为例,对其在中学体育课程开发、实施中的价值及意义进行探究,旨在阐明宁夏回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中学体育课程开发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也为当前中学体育课程开发的路径提供可行性思考关键词:回族传统体育 中学体育课程开发 方棋 打瓦在当代体育课程改革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对中学体育课程开发来说有着可资利用的价值宁夏回族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将其纳入中学体育课程开发之中,能够激发回族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认同[2],丰富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领悟体育与健康内涵,也能够促进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机制的革新一、 “方棋”在中学体育课程中的开发及实施回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木球、踏脚强调技能素质,对力量、技巧等要求相对较高而一些简单实用的回族传统体育项目,反倒更适合运用到体育课程创设与实践中值得注意的是,回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一些以智力开发为主的资源,方棋即其中一种。
笔者认为方棋作为益智型的体育项目,可以纳入中学体育课程开发的领域,为中学体育课程增色添彩1.方棋的特点与优势方棋,顾名思义,是与“方”(图形)有关的棋类游戏,它在宁夏民间是非常流行,是一项益智类的回族传统体育项目方棋的“方”,是由横线、纵线构成的正方形比赛过程中,当一方的棋子能够“成方”时,便可“吃”掉对方的棋子,比赛最终“成方”多者为胜利者在宁夏南部山区回族聚居地如西吉、海原、泾源、固原、同心等地,回族群众经常聚集于田野、路边、集市、家门等处下方棋在宁夏农村各学校及大街小巷,经常会看到人们“就地”勾画棋谱,捡来石子或木块等当作“棋子”进行激烈“对弈”与其他类回族传统体育项目相比较,方棋的优势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不影响公共生活秩序,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在宁夏各中小学,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课间、课余休息等时间,二人一组“下方”方棋作为一种智力型回族传统体育项目,非常适合作为民族体育课程资源加以开发方棋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既可以使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和放松,也能够使其心灵智慧得以升华2.方棋的规则与下法在宁夏民间,方棋最常见的下法即用石子在地面画上竖 8 线、横 7 线的交错图,以此构成 56 个棋眼,黑白棋子各 28 枚,(如图一所示)。
对弈双方轮流布棋完成后便开始走棋,对弈过程中如将自己 4 枚棋子走成彼此相连的一个方形,则可“吃”掉对方任意一个不“成方”的棋子,“成方”多者最终胜出 3.方棋体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价值及原则(1)方棋体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价值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笔者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诸多喜闻乐见的回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果加以有效利用,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有意将方棋纳入体育教学的尝试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方棋与五子棋的益智功能较相似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先让中懂得方棋下法的回族学生演示,然后再教其他同学“对弈”,久而久之,这个项目成了学生共同喜爱的体育内容有机融入体育课堂之中当然,尽管方棋侧重智力竞争,但是方棋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不是说对“体力”没有任何要求,要保证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方棋的“对弈”,就要提醒他们在“对弈”过程中适当注意上下肢、颈部、腕部等运动,从而辅助方棋活动的顺利开展毋庸置疑,作为益智类的方棋体育课程开发与竞技类的回族传统体育如木球、踏脚等相较而言,更容易被学生群体接受它不但可以丰富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且也可以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有效锻炼2)方棋体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原则利用回族传统体育项目方棋开发中学体育课程应当注意以下原则:一是方式适度灵活。
方棋项目器材极易准备,不受场地、时间等限制,因此,对学校而言,方棋体育活动可以在校园内的许多场所组织,如操场、教室、宿舍、餐厅内或石凳、木椅上等,加之方棋游戏时间具有易控性,可以在体育常规教学中引用,也可以在体育课外活动中有序组织不过,方棋因不同地方有不同规则,关系到难易度,所以在组织实施方棋体育课程时须依据个体及其地域性差异以确立最适合的方式此外,开设方棋课程还应注重层次性,即教学可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使方棋学习者在“对弈”过程中,培养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技能需要指出的是,与生活中的一般“游戏”不同,方棋作为一项有便捷有效的民间体育资源,与学生的德、智、体发展紧密相关,故而在中学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中应加以提倡二是推广范围无局限具备益智功能的方棋,不只适用于乡村中学,而且适用于城市中学不同的是,城市中学大多学生对方棋的了解甚少实际上,引进方棋这类民族体育项目,对克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单调性是有很大益处的在体育新课程背景下,城市中学课程教学改革步伐较快,然而来自乡村民间的体育文化却可以在这些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中充重要角色如银川市个别中学设有民族班,民族生能够把本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拿来“共享”。
再如,建立在银川市的两所扶贫工程中学,其生源大部分来自宁夏山区农村,回族学生占有较大比重,这些学校如果开发、实施方棋类的民族体育课程,是比较容易的三是形式不拘一格开发与实施方棋体育课程,在形式上可以讲求多样化方棋下法有异,难易不同,在开设方棋体育课程或组织方棋体育活动时,是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的学生需求也存在差异,教师应以引导、激励等方式使学生由易到难学习在现代体育课程理念下,任何一项体育活动的组织,其目的是使学生有广泛参与,以健康、阳光的心态感受体育的乐趣而方棋又是融优雅、趣味、智慧、安全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在中学体育课程开发中,方棋是一个适宜的选择二、“打瓦”在中学体育课程中的开发与实施与“方棋”的偏重益智特点稍有不同,宁夏回族民间体育项目中的游戏资源如打瓦、固鳖、拔腰等也能够以不同形式进入中学体育课程开发的领域笔者以打瓦为例,加以阐述1.中学体育课程开发、实施“打瓦”的现状打瓦最早是一种军事活动,大概于 13 世纪初由波斯传入中国现今民间流行的打瓦方式已经简化,其在宁夏民间至今备受欢迎,大体可以归入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游戏类目它也是融轻松、愉悦、安全为一体的一项活动参加打瓦游戏的人,能使肢体的灵活性得到锻炼,还能提高大脑反应的敏捷度。
当前,学校体育课程开发愈来愈重视对不同类型体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其中,吸收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游戏项目即是一种途径回族“打瓦”游戏富有趣味性,能够与中学体育课程开发的内容有机结合,而且可面向全体学生来开展目前,宁夏地区许多中学的学生群体基本由回、汉族组成,打瓦这一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回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成为这些学校开发特色体育课程可资利用的有效资源在宁夏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常将打瓦作为辅助手段组织教学,而在一些城市中学,打瓦被转化为有效的体育课程资源列入体育课程体系中有些学校较看重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创编,像打瓦这类回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进入了创编者的视野之内2.打瓦的规则现代民族体育运动会上的“打瓦”规则经过一定改造变得严格,它包括 11 个基本动作,其中“开攻”、“跨马”、“外掏”、“三夹骨” [3]是最具代表性的笔者暂选取学校体育课程中打瓦常见规则加以说明:(1)场地,约 60cm*80cm只要是平整的场地即可,如土地、操场、水泥地、草地等(如图二所示)2)器材,长约 18cm、宽约 10cm、厚约 3cm木板若干(也可以拿其他规则物替代,尺寸可灵活处理,注意安全原则)3)规则与练习方法①学生分 2 组,人数对等。
双方分别站于投掷线、扶持木板于立板线上;站在投掷线的同学,用木板击打立板线上的木板,击倒即算成功,而后单腿跳跃将击出木板拣回来;每完成 1 轮则双方交换位置,以相同方法练习②每 3 人分 1 组,成组若干每组 3 人站在立板线上扶持木板,另组第一人以①的方式击打,如有 1 人没击倒立板线上木板,同组成员中 1 人替换击打,成功方可继续下一级游戏,失败则由同组剩下 1 人替换击打,同理继续下一级游戏或交换位置按相同方式挑战③自由变换分组人数,按①或②的规则与方法,增加难度(如击打或跳跃的距离、手扶立板的力度等),以突出练习重难点3.开发、实施打瓦体育课程的价值与意义回族传统体育项目打瓦的规则与练习方法易于掌握,且能够引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互动交流的热情宁夏一些中学近些年开发、实施打瓦体育课程的成功案例表明:以民族民间体育游戏设计体育课程,注重了便利性、简易性、实用性原则此类课程的开发,器材要求并不高,制作颇为为简单,利用学校、学生等便利资源,可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可以说,以打瓦为主的民族体育课程创设与实践可以大大“弥补农村学校器材不足、场地差的现状,推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在嬉戏玩耍中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4]。
笔者认为,中学体育课程的开发,有必要大胆采用像打瓦这样简便实用的民间体育游戏,构建既富有民族特色而又不违背现代体育课程价值的体育课程尽管说,以打瓦开发的体育课程不应由打瓦游戏占据全部内容,但是以打瓦游戏辅助体育教学,则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最佳效果的实现参考文献:1.季浏.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2.张延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3.刘少英.民族传统体育学[M].北京:民族出版,2011(1).4.宁夏体育志编审委员会.宁夏体育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5).5.宁夏通志编纂委员会.宁夏通志·卫生体育卷[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1).[1]本研究为宁夏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回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价值研究”【课题编号:JXKT-TY-04-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有研究指出,学校课程开发中如果吸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能丰富学生课余文化活动,更能将传统文化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加以继承发展参见曹绍芳.论校本课程资源之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利[J].咸宁学院学报,2008(3):161.)[3]所谓“跨马”是将瓦片从右大腿跨下抛出而后再跨骑上马;“外掏”是指站在打瓦场地的第四条线上做马步蹲档式将瓦片抛出;“三夹骨”则是指夹住瓦片跳起来将瓦打出。
[4]陈建绩等.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5):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