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一经济史.ppt
56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课标内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2,,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3,,“神农”(炎帝)的传说,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lei si),教民农耕——《白虎通》卷二,神农氏塑像,(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神农氏——中国农业的始祖,4,,农业,手工业,商业,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 (汉景帝),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民间俗语,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5,,远古,骨耜,石斧,犁,铁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铁犁牛耕,春秋,,战国,1、耕作,,方式,开始阶段,:刀耕火种,,(一直至西汉时中国南方还是),春秋战国,: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户(,家庭,)个体经营为主,6,,耒耜—青铜(少量)—铁农具(曲柄锄、大镰、铁铧犁),陶灌—戽斗—翻车—筒车,2、农耕工具的革新,(1)牛耕技术,:,开始出现牛耕技术,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推广,汉代:,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出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2)农具,:,(3)灌溉工具,:,(4)水利技术,:,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2、战国:李冰-都江堰 郑国-郑国渠;3、井渠; 4、汉代:王景治黄河; 5、唐代:设渠堰使官职;6、明清:灌溉工具改进,如何认识古代农耕工具改进的问题?,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7,,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马桥文化石锄,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战国时期铁锄,,(湖南长沙出土),,凹形铁锄,8,,戽斗(hu dou),翻车复原图,,(曹魏时马钧发明),,筒车(唐代),9,,大禹治水(想像画),(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禹,画像石),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乃……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10,,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11,,,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12,,边疆地区的坎儿井,,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坎儿井1237条,实际使用853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13,,东汉王景治黄,黄河在河套平原,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
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14,,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1)赋税制度:,田租(赋税)、人头税(丁税)、徭役、兵役,(2)土地制度:,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奴隶社会,,(商周),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屯田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特点:,15,,▲,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基本特点:,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有利因素: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事业的发展;……不利因素:沉重的赋税、徭役;土地兼并严重;……,自然条件、技术、水利、土地制度、政策、劳动力等,归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点,1、以家庭(个体经营)为生产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即男耕女织)。
——基本特点,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3、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具有,落后性4、注重精耕细作,集约经营5、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6、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16,,第二节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17,,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一)古代手工业的分类,18,,(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生产部门,一、,织女的劳绩---纺织业发展历程,纺织业起源 (原料:麻、葛、丝 工具:骨梭、骨针等),A、新石器时代,B、,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妇功”“国有六职”),C、汉朝,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远销海外,(丝绸之路、“丝国”),D、唐朝,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E、宋代,棉纺织业,开始发展,F、明朝,①棉纺织业普及 ②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19,,二、,攻金之工---冶炼业发展历程,1、,冶铜业:,(1)新石器时代:,,(2)商周时期:,,(3)秦朝:,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青铜防锈技术,2、,冶铁业:,(1)春秋晚期产生,,(2)战国时期推广:,,(3)汉代推行官营:,①块炼铁(锻铁) 生铁(铸铁),,②炼钢、淬火技术,①燃料变化:,,②供风技术:,自然通风 人力 畜力 水力,,,(皮囊鼓风) (马排鼓风),(水排),,木炭 煤炭,学以致用,20,,三、夺得千峰翠色来---陶瓷业发展历程,1、,制陶业 制瓷业:,(1)新石器时代: 彩陶、黑陶,(3)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2、唐代陶瓷业成就:,(1),唐三彩,(艺术陶制品),,(2)两大制体系:,南青北白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3)唐朝晚期:首创,釉下彩绘,3、宋代名窑众多,:,定窑(河北)、钧窑(河南)、景德镇(江西)、龙泉(浙江)、耀州窑(陕西),4、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工艺和珐琅瓷。
(康熙、雍正),(2)商代到东汉: 陶 釉陶 瓷 的过渡,21,,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2.部门逐渐增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分工日益细密,技术水平不断进步;,,3.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4.手工业与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并受农业生产的制约;,,5.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6.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22,,先秦时期商业兴起,,西汉商运活跃,,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明清出现会馆、商帮,,,一、商业的发展历程,第三节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23,,,北方会馆的典型,,代表——辽宁海城的,,山西会馆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24,,商帮: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出现的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乡亲相助为宗旨,一种既亲密又松散,且是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他们是一方经济实力的代表,影响了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著名商帮有:,山西,、,徽州,、陕西、宁波、山东、广东、,福建,、洞庭、江右、龙游十个25,,博大高深的徽文化是"滋养"百年徽商的沃土。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那就是徽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的的百年老字号,有的至今还熠熠生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26,,胡光墉,(1823-1885):,清代著名徽商绩溪县人早年在杭州经营钱庄,后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依靠湘军势力在全国广设当铺和银号,成为富甲江南的特大官商,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为发掘中国药学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27,,历经百年,胡庆余堂依然熠熠生辉,保持“真不二价”的诚信传统,28,,,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乔家大院,29,,2、,汉代:,商运活跃,市有专门管理机构,,“东西九市”,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长安和五都,——,,洛阳、临淄、邯郸、宛、,,成都及,地方都会。
二、市的发展,1、秦朝 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出现,3、六朝时期 出现了“草市”,设官职管理,,,都会城市有建康、山阴等,30,,唐三彩钱柜,4、,唐朝,“草市”普遍,“夜市”出现商业都会有长安、洛阳、广陵(扬州),31,,5、宋朝:,(“市”比唐朝有什么变化?),“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市”突破原先的时空限制,,,形成商业街,“草市”已经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都市商业繁盛,都城汴京“市井最盛”,北宋,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陆游《杂赋》诗“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32,,这是北宋发行的纸币“交子”.,,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当时通用的铁钱携带极不方便,于是商人们发行一种类似存款收据的“交子”,代替铁钱流通使用,这种“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信用货币宋仁宗时“交子”收归官办由政府发行,交子就成了国家发行的纸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的大量发行、流通,为宋代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方便了人民的贸易和市场繁荣,33,,这是北宋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卷描写,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郊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广阔而详尽地展示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情景尤其是城郭、市肆、舟车以及结构精巧的拱桥,无一不刻划得精细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34,,6、明清时期:,明代都市商业相当繁华,白银开始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清朝,,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35,,皇都胜迹图(明),南都繁会图(明),繁华的清代京城前门市街,36,,草市形成,六 朝,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汉 代,明码标价,秦 代,商业区繁华,明 清,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宋 代,草市普遍,夜市繁荣,唐 代,市的发展情况,朝 代,“市”的发展,37,,◆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1、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市、草市、夜市、晓市)3、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商帮)4、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5、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人投资田产,使商业经营成为地主经济的附从6、,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8,,第四节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39,,重农抑商政策,国家政策之一:,工商业严格管理政策,国家政策之二:,海禁与闭关政策,国家政策之三:,禁奢侈,国家政策之四:,国家政策,请分析下面政策的含义、原因、,,表现、影响?,40,,一、含义,:,,1.,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2.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海禁与闭关政策,国家政策之三:,严格限制,绝对禁止,41,,闭关锁国,,清朝时,,期的广州商,,馆区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42,,(2)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客观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3)影响,,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闭关政策,虽起了一定自卫作用,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如,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等。
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43,,资本主义: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用以剥削雇佣工人劳动、榨取剩余价值的社会制度主体,资本家和雇佣工人,关系,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实质,雇佣工人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劳动,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状态雇佣关系,44,,资本主义萌芽,条件,充足资金的作坊主、商人,自由劳动力,,实质:雇佣关系,商人雇佣居民,,机户雇佣机工,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45,,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国家,,政策,劳动力,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的积累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国家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重农抑商” 、“海禁” 、“闭关锁国”,,46,,材料一:“方今世俗奢僭罔极,靡有厌足公卿列侯,亲属近臣,四方所则,未闻修身遵礼,同心忧国者也或乃奢侈逸豫,务广第宅,治园池,多蓄奴婢,被服骑毂,设钟鼓,备女乐——《汉书·成帝纪》,,,材料二:”外戚王凤及其家族“争为奢侈,赂遗珍宝,四面而至;后庭姬妾,各数十人,童奴以千百数,罗钟磬,舞郑女,作倡优,狗马驰逐”,,——《汉书·元后传》,思考:,,,1.据材料可得知汉朝当时一种什么历史现象?,,2. 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危害:破业伤生,腐化人心,会导致国家败亡,是严重社会动乱的根源.,47,,材料:,,东方朔批评汉武帝时说:“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思考:结合材料思考禁奢侈屡次禁止,但未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上梁不正下梁歪,48,,十大吃,外出办事明着吃,,,上级来人陪着吃;,,村里开会大家吃,,,私人会客公款吃;,,逢年过节请官吃,,,企业来人卡着吃;,,站长所长凑着吃,,,亲戚朋友跟着吃;,,老婆孩子伙着吃,,,没事找事也得吃。
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喝得手软脚也软,喝得记忆大减退喝得群众翻白眼,喝得单位缺经费;喝得老婆流眼泪,晚上睡觉背靠背,,,一状告到纪委会,书记听了手一挥—能喝不喝也不对,我们也是天天醉!,甘为革命献肠胃,借鉴历史,如何进行反腐创廉,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想法49,,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特征,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严密实行禁奢侈的政策实行区域经济管理政策50,,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明清时期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受到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异常缓慢51,,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52,,画面二: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53,,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54,,画面三: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55,,放眼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我们伟大的祖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地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形势越好,我们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居安思危,越要谦虚谨慎结语,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