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阳楼记名句]湖南岳阳楼的名句.docx
9页[岳阳楼记名句]湖南岳阳楼的名句 【读书笔记】 (1) [湖南岳阳楼的名句]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 《岳阳楼记》中有很多的经典名句,蕴意很中肯,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尝下面是我整理的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盼望对你有帮忙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见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心情舒服,精神怡悦宠辱:得宠受辱这里是偏义词,着重指“辱”偕(xie鞋):一同把酒:端起酒杯这几句大意是:精神怡悦,心情开朗,一切屈辱的事都已遗忘,临风举起酒杯,内心喜气洋洋这两句写“迁客骚人”(被贬的官吏,失意的文人)登上岳阳楼见到四周大好风光时的怡悦心情,神情毕现原文是:“登斯楼也,则有~者矣写人们沉醉于自然风光时可以化用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具:即“惧”选两句大意是政事顺当,百姓和乐,很多原来被废置的事情都兴办起来攻通”、“人和”是“百废惧兴”的条件百废惧兴”是“政通”、“人和”的结果这两句写出了“政事”、“人心”与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辩证关系可用于赞颂政绩,也可用于写社会的安定和进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以:由于物:外物,指客观环境。
喜、悲,均为互文,含有悲喜两层意思这两句大意是不由于环境的好坏或个人的得失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写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旷达胸怀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帑楼记》),不以个人得失为念可用以表现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庙堂:指朝廷处江湖之远:指远离朝廷,退居江湖这几句大意是:(古时候的仁人志士)在朝中身居高位时,就忧念他们的百姓,身处僻远的江湖时,就忧念他们的国君这几句赞扬古仁人在任何境况中都能以天下为己任,而不以个人得失为念的博大胸襟和无私精神,提倡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忧乐观,至今仍有乐观意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在……之先这两句大意是:忧在天下人忧患之前,乐在天下人安乐之后~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表现出范仲淹时时到处不忘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理想这种以天F为己任,不计十人得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忧乐观和浓重的忧国爱民意识,即使在今日也是值得笃信和称道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应当继承和发扬范仲淹这种无私精神。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这两句大意是:天光水色,上下辉映,碧蓝的天空和碧绿的湖水,融为一体,放眼望去,无边无际这两句描写洞庭湖春日美景以如此简洁的面笔,在读者面前张开一片绿的世界,令人心旷神怡可用来描写晴日里的湖光水色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沉壁:指沉在水中的月影壁:圆形的玉,这里比方明月这几句大意是:当天上的云雾一扫而空,明月的光辉千里朗照,浮动的波光闪烁着金辉,幽静的月影就像沉在水底的壁玉这是写月光下的洞庭景色,布满一种幽静之,其中,“浮光跃金”写有风时的月色,“静影沉壁”则写无风时的月色如此良宵美景,令人神往心醉写月色满湖的景象,可资借鉴2) [湖南岳阳楼的名句]范仲淹岳阳楼记好句 北宋闻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历来为人景仰和我一齐来看看下文对于范仲淹岳阳楼记好句 ,欢迎借鉴!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知州到其次年,政事顺当,百姓和乐,很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欣赏那岳州的美妙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荡,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射、傍晚阴气凝固,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欣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很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光辉,高山隐蔽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船桨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忧奸人的诽谤、恐惧坏人的哄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心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就象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宽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翱翔时而停落,俏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不常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明月照射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烁着的金光,悄悄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相互唱和,这种欢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怡悦;荣辱全忘,举酒临风,兴奋极的种种感概和神态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唉!我已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由于环境好而兴奋,也不由于自己遭受坏而哀痛;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欢乐呢?他们也许必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欢乐之后才欢乐”吧。
唉!假如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 [湖南岳阳楼的名句]岳阳楼记语句特点解析 【衔远山,吞长江】 这个对偶句由两个动宾语组成动词衔、吞相对;形容词远、长相对;名词山、江相对,对仗极工六字写洞庭湖,是粗线条的大写,极壮阔,极见气概从修辞上看,既是对偶,又是拟人试想:湖中之山那么远大,却像把一片饼干衔在嘴里一样;万里长江却可以把它一口吞下,形象多么生动,气概多么磅礴六字描绘横无际涯的洞庭,堪称绝唱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这两个对偶句,均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第一句北和南是表示方位的名词相对通,通向;极,到达,动词相对巫峡、潇湘,名词相对其次句日星、山岳是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两者均为主语谓语隐曜、潜形是两个动宾短语两个句子不论从词组看,还是从每个字看,都是相对甚工的 从意义上,第一句写岳阳楼的地理环境,交通四通八达,故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为下文写雨、睛两段作铺垫其次句极写雨中迷漫的日、星、山、岳,渲染萧索悲凉的气氛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这个对偶句,上下句均为两个动宾式组成的并列短语,对仗甚工写迁客骚人面对满目萧然的阴雨,连月不开的洞庭景色所产生的感极而悲的心情,极深邃,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这个对偶句也是两个主谓短语沙鸥、锦鳞,名词相对锦鳞,代鱼,以局部代全体,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格翔集、游泳,动词相对这句写洞庭景物的美丽,可与毛泽东《沁园春》名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并读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这两个对偶句极写洞庭月夜的壮丽、美丽,用以衬托登岳阳楼心旷神怡、其喜洋洋的心情两句均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长烟、皓月是偏正式的合成语,用作主语谓语一空、千里,论对仗,从字面看是很工整的担从词义分析,则一空──完全消逝,是偏正短语,而千里则为数量短语,这种对仗属宽对 其次句,论对仗是极为工稳的浮光、静影作主语,两词均为偏正式合成词跃金、沉璧均为动宾短语作为谓语用跃金来描摹有风时湖面上浮动的月光,用沉璧来描绘无风时倒映在湖中的月影,不仅词藻华丽,比方形象,且意境也极为美丽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骈句的特点: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其余则按意义划分节奏,如衔/远山,吞/长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庙堂之高则忧则忧其君】 互文是文言文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这种甲中有乙、乙中有甲式的互文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例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应理解为无论是否在朝为官,都忧君(君即国也)忧民,而不能片面理解为在朝则忧民,在野则忧君 【虎啸猿啼】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一句,有关参考资料一般译作:傍晚,天色昏暗了,老虎在大声吼叫,猿猴在哀婉鸣啼我觉得这样译好像有点不太准确 首先,岳阳楼当时所处的位置也许是这样的:一面接近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一面紧靠着百废具兴,游客毕集的巴陵郡城如此,可以断定:以洞庭湖面积之浩瀚及岳阳楼与湖对岸山岳距离之遥远,即使那远山的老虎、猿猴的嗓门再大,也是不行能传入迁客骚人的耳鼓的,更何况正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时候!当然虎啸猿啼,也不行能来自巴陵郡城内我认为, 文章并不是在写真实的虎啸猿啼,而是借虎啸猿啼的声音来打比方: 到傍晚,洞庭湖上一片昏暗,只听到那汹涌澎湃的浪涛声那声音时而象老虎在狂吼,骇人听闻;时而象猿猴在哀鸣,催人泪下 这样比方的用意是为了更形象地描绘洞庭湖上当时那种满目萧然的景象,更生动地说明迁客骚人当时那种感极而悲的起因 陈光伟《文言文教材疑难词句试译·〈岳阳楼记〉》(语文学习)》1981年第6期) 【一碧万顷】 课本解释好像把碧看作了名词,一是数词作定语,一碧万顷则成了主谓结构。
有关的一些材料大都同此实际上这里的碧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一是修饰它的副词,万顷貌似碧的宾语而实为补语,就象一泻万里、一落千丈等成语的结构一样,一有一旦、一下子的意思一碧万顷的应理解为:一绿就是万顷,全句可译为:上面的天光、下面的湖色相辉映,一绿就是宽阔的一片即便我们把碧字理解为形容词作谓语,那么万顷与它的关系也只能是形补结构,而一也仍旧是修饰性的副词而不是数词,因而也不该译作一片碧绿 【岸芷汀兰】 此系互文见义这种表达方法在古书中常见,万其是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常有意借以增加语意的含蓄精炼,扩大词句的容量即如此例,意指岸边有芷兰,渚上也有芷也有兰,都长得郁郁青青若把芷专属岸,兰限于汀,文章就死板了,同时也不合乎自然界的状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都是具有形容词作用的时间词作为意动词,即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本句先天下之忧可以解释为把天下人的忧愁放在前面,先是意动词,有以为或把当作的意思但是,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后却不能按例作解,把天下人的欢乐放在后面,意思却好相反,不是忧国忧民的高风格了因此,这里的先、后只能看成有形容词作用的时间词,它后面可以加上介词于,先于天下之忧是形补词组。
先天下之忧是后一个忧的情态状语,中间用而字隔开先天下之忧而忧译成现代汉语是在天下人的忧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