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13页血栓与止血检测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一、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一、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一)血管壁的作用 (二)血小板的作用¨(三)凝血因子的作用 (四)抗凝血系统的作用 (五)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的作用 ¨(六)血液流变学改变 二、血管壁检测二、血管壁检测¨(一)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原理】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CRT)又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或束臂试验CRP是在手臂局部加压,使静脉血流受阻,给毛细血管以负荷,检查一定范围内新出现的出血点数目来估计血管壁的完整性及其脆性血管壁的完整性和脆性与其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的量和质以及血浆vWF等因素有关如果上述因素有缺陷,血管壁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加,新出血点则增多¨【参考值】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小于5个;女性及儿童小于10个¨【临床意义】新出血点的数目超过正常为阳性见于:①血管壁结构和(或)功能缺陷,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及其他血管性紫癜;②血小板的量和(或)质异常,如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遗传性)和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③血管性血友病。
¨(二)出血时间测定¨【原理】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以及受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的影响,血浆凝血因子的影响较小¨【参考值】出血时间测定器法:6.9±2.1min,超过9min为异常,目前推荐用此法作为BT的检测方法¨【临床意义】BT延长见于:①血小板明显减少,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和巨大血小板综合征;③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如vWD、DIC;④血管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⑤药物干扰,如服用乙酰水杨酸,双嘧达莫(潘生丁)等三、血小板检测三、血小板检测¨(一)血小板计数¨【原理】目前多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考值】(100~300)×109/L¨【临床意义】¨1、血小板减少 PC低于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经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①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②血小板破坏东消耗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③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2、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数超过400×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①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②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四、凝血因子检测四、凝血因子检测¨(一)凝血时间测定(CT)¨【原理】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测定即是将静脉血液放入玻璃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
本试验是反映内源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态的筛选试验¨【参考值】普通试管法为6~12min,目前少和,基本上已被APTT取代¨【临床意义】¨1、CT延长 见于①Ⅷ、Ⅸ、Ⅹ明显减少,如A、B型血友病、因子Ⅺ缺乏症;②凝血酶原重度减少,如严重的肝损伤等;③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④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时;⑤纤溶亢进使纤维蛋白原降解增加时;⑥循环抗凝物质增加¨2、见于高凝状态¨(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PTT)¨【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接触因子激活剂和部分磷脂)和Ca2+后,观察其凝固时间本试验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参考值】手工法:32~43秒,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0秒以上为异常¨【临床意义】同凝血时间(CT),但较普通试管法CT为敏感,它是目前推荐应用的内源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此外,APTT又是监测肝素的首选指标¨(三)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原理】本法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一定量凝血酶,后者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参考值】2~4g/L¨【临床意义】¨1、增高 见于慢性病、应激状态¨2、减低¨(四)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原理】PT测定是在被检血浆中加入Ca2+和组织因子(组织凝血活酶),观测血浆的凝固时间。
它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参考值】¨1、凝血酶原时间 11~13秒应测正常对照值病人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2、国际标准化比值(INP)¨【临床意义】¨1、PT延长 见于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Ⅲ、Ⅴ、Ⅶ、Ⅹ缺乏;②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异常凝血酶原增加等¨2、PT缩短 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DVT、多发性骨髓瘤等¨3、INR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国人以INR为2.0~3.0为宜 五、纤溶活性检测五、纤溶活性检测¨(一)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原理】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3P试验):受检血浆中加入硫酸鱼精蛋白溶液,如果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复合物时,则鱼精蛋白使其解离释出SFM,后者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状物,此为阳性反应结果¨【参考结果】阴性¨【临床意义】¨1、阳性 见于DIC的早、中期,但在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外科大手术后、败血症、肾小球疾病、人工流产、分娩等也可出现假阳性。
¨2、阴性 见于正常人、晚期DIC和原发性纤溶症,也有假阴性¨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