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水处理厂基坑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docx
15页污水处理厂基坑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1)工程概况本工程主要构筑物按照厂区自然地面埋深2.0〜3.5米, 由于场地岩土体性能较好,可采用放坡开挖的施工方案,坡 度应由勘察部门提供,但施工单位需对坡顶和坡脚采取有效 的保护措施,避免由坡脚破坏而引起塌方的严重事故,基坑 挖出的土必须随挖随运,不允许在堆放在基坑周边,以确保 基坑的安全和整体性;安全和整体性;较大放坡时应进行钢 筋网喷射混凝土护坡基坑深度较大或者放坡受限制时,拟 采用分级放坡+水泥土搅拌桩进行支护二沉池开挖深度 4.53 米、配水井及污泥泵房开挖深度 6.4 米基坑采用放坡开挖的支护形式,配水井二级放坡, 卸荷平台宽1. 5米,坡度系数1. 0(采用喷射混凝土护坡) 配水井与二沉池高差1. 87m,放坡处理,坡度系数0.8 (采 用喷射混凝土护坡)生物池开挖深度 6.75 米;初沉池开挖深度 4 米,局部 开挖深度 5.33 米基坑采用放坡开挖的支护形式,其中生 物池二级放坡,坡度系数 1.0(采用喷射混凝土护坡),卸 荷平台宽2 米;初沉池二级放坡,坡度系数 1.0(采用喷射 混凝土护坡)在平台靠近基坑一层,布置搅拌桩全封闭止 水,双轴搅拌桩①700@900,有效桩长11.0米;水泥采用 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比15%,水灰比0.4〜0.5。
1500mQgi呂s50 SC 20 Wife4.500公:"型忿27501OT04000-1.900(&7OO09OOlL=11m生物池及初沉池基坑支护剖面图根据本工程基坑深度、水文地质情况等,由于场地地层 为填土、黏土、粉质黏土及粘质粉土,渗透性较小,采用管 井、井点降水等进行排水的条件不良因此,计划在施工完 基坑围护后后,开挖过程中采用明排水措施进行降排水降 排水要兼顾护坡施工、基坑开挖对于深度较深的基坑(超过 5米),施工前需根据设计 方案编制详细的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2)基坑降排水施工施工期间对地下水位的要求:当施工底板和主体结构时 地下水位应降至底板底面下不小于500mm,以确保施工质量 待闭水试验合格,基坑回填完毕后方可停止降水根据本工程基坑深度、水文地质情况等,基坑开挖拟采取明排水措施进行降排水,降排水要兼顾护坡施工、基坑开 挖1)基坑降排水布置原则① 、基坑内基础外围采用开挖明排水沟,沟内用2-4cm 石子满填,集水井采用灰砂砖砌筑,以进一步降低地下水位, 以及消除雨水对基础施工影响② 、明沟排水线路及集水井个数、位置的布置沿基坑 边坡底根贯通设置排水沟,在基坑四周各设置一个集水井, 集水井均由排水沟外壁向边坡方向砌筑。
2)降排水施工① 、明排水沟的开挖排水沟按宽40cm,深50-60cm, 沟外壁距边坡坡脚30cm,采取人工开挖方法排水沟上平为 基底土平,底平取两集水井之间距离中为最高点,按 1%坡 向集水井,保证排水沟排水通畅② 、集水井的开挖和砌筑集水井底低于排水沟底50cm, 保证潜水泵能全部没入水中,集水井开挖位置偏向边坡,保 证后期施工基础垫层、底板等不受影响基底土平以下部分 集水井为倒棱台样式,上口内径宽80cm,下口内径宽50cm,采用灰砂砖干铺,利用排水沟及周边土层孔隙水渗到坑 内,基底土平以上部分集水井为80cm高,内径为1m的方井, 采用 M5 水泥砂浆砌 MU7.5 机制灰砂砖,此部分井作用为后 期砖胎模砌好后,填土支撑胎模时,防止填土落入井中③ 、排水沟内石子的回填在排水沟挖完,经监理方确 认后,立即采用 2-4cm 石子进行分层填充,防止沟壁坍塌, 石子上平与水沟上平一齐,后期砌砖胎模回填土时,可铺一 层 1m 宽土工布,防止土堵塞排水沟,也利于上部水渗入排 水井内④ 、排水用潜水泵的确定由于集水井内水量有限,抽 水采取间断式抽水,即水满则抽,无水则停的原则,这样便 可选用出水量不大的水泵,选用出水量为 4m3/h 的水泵便可 满足使用要求。
3) 基坑明沟排水设施的启用原则① 、无雨期间,集水井内集水水位超过排水沟水位,应 立即启动潜水泵将井内积水抽出,一起并入降水干管内,直 至井内水位低于排水沟沟底,方可停止抽水,防止水井内水 位过高而侵渍地基土② 、下雨期间,由于边坡上雨水汇集流入集水井内的水 量较大,应不间断的进行抽水,保证井内水位始终低于排水 沟水位,若排水不及时,可采用更换较大出水量的水泵4) 基坑明沟排水注意事项① 、明沟排水设施完成后,应安排专人管理排水设施 每天不间断定时检查各个集水井内水位情况,一旦水位超过 规定限位,应立即开泵抽水,特别是下雨时,应全天巡查井 内水位情况,及时开停潜水泵② 、排水设施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对集水井内沉淀物进 行清挖,保证潜水泵沉入水中的深度,避免因井内水位过浅 而烧毁水泵③ 、集水井四周也应做防护设施,防止人员不慎坠入井 中受伤④ 、明沟排水设施在基坑回填前,应保证良好运行,确 保基础垫层、底板,地下结构等正常施工⑤ 、对于由于降水时间短、土方开挖速度较快而出现的上层 滞水滞留现象,采取就地挖设土层集水坑导流措施,以减小 降水速度对土方开挖速度的影响3)基坑开挖1)基坑开挖设计要求及控制标准① 、基坑开挖前应对场地进行平整,清除场地中的障碍 物及填土。
确保场地高程不高于设计高程② 、按设计要求挖至设计标高,并设好混凝土面层③ 、基坑各阶段挖土施工必须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 挖”的原则每层厚度不宜大于1・5m,每段开挖宽度不宜超 过 20m④ 、基坑挖土施工应做到“五边”施工,即:边挖、边 凿、边铺、边浇、边砌,保证基坑土体不长期暴露,确保基 坑稳定⑤ 、严格控制坑内开挖的土坡高差(土坡高差建议控制 在 2.0m 以内)及坡度(坡度建议小于 1:1),防止坑内土 体滑坡⑥ 、挖土必须不损坏现场监测孔及元器件基坑开挖期 间应有专人定时检查基坑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人 员联系,以便及时处理⑦ 、基坑内挖出的土方及时外运,基坑外场地附近堆载 不得超过20kPa运输车辆严禁在基坑周边跑动,施工通道 应距离边坡 10m 以上⑧ 、上部采用放坡开挖,放坡系数i=l:l2)基坑开挖总体部署基坑开挖施工是整个地下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施工时 必须严格按设计的有关要求进行本工程部分基坑开挖面积大,且开挖深度大,根据基坑 开挖的“时空效应”,故采取竖向分层、平面分区、分步对 称整体退挖的开挖方式挖土遵循“大基坑、小开挖”的原 则,总体开挖采用“分块式”挖土。
分块原则按照各构筑物 底板伸缩缝为界进行划分 混凝土垫层米用平板震动器振捣密实③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根据监测信息及时与有关各 方进行协商调整挖土顺序④ 、基坑分层开挖的措施a、 专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总指挥的挖土指挥小组,挖 土、运土、土建协调、接收和反馈信息均派专人负责,并在 总指挥统一指挥下工作b、 土方分层开挖,应严格控制挖土标高,严禁超挖c、 每层基坑开挖过程中,按总的施工顺序,及时施工 围护,同步交叉作业,形成挖土与围护施工不脱节d、 在围护达到设计强度时方能开挖下一层土方e、 挖土过程中,应随时做好降水,排水工作,保持抽 水不停,确保基坑安全⑤ 、对降排水保护措施基坑开挖过程中做好集水井标 识,波纹管等排水设施周围土方应米用小挖机或人工挖除⑥ 、严格控制基坑周边荷载,搭设应急逃生通道严禁在基坑周边 2.0m 范围内夫放材料及行使车辆在 基坑周边 2.0m 外堆放材料和行使车辆时,基坑周边堆载不 得超过20kPa在基坑四周中部位置每侧搭设一个应急逃生 通道5)基坑开挖安全措施① 、严格执行本国家、省、市的相关安全规程、条例② 、严格执行本公司的各项制度和各项规程③ 、施工区域内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④ 、自卸车出车前做好各类检查和保养工作。 ⑤ 、机械操作司机必须持证上岗操作⑥ 、基坑四周设置安全栏杆⑦ 、严格执行公司标准化管理细则,做好每天的安全工 作⑧ 、基坑开挖队伍负责挖除支撑下方胎膜及粘结土,确 保安全施工⑨ 、安全技术交底措施基坑施工属于高危作业,安全 教育和交底格外重要,所有作业工人未进行安全教育和交底 的不得进场施工将基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一一罗列,然后 制定针对性防护措施,对所有进场施工人员全数交底基坑 安全交底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施工方案进行针对性交底6)出入口处施工布置措施① 、严格执行浙江省、建德市的文明施工的有关管理条 例② 、严格执行公司文明施工管理细则③ 、保持现场内堆料整齐,道路干净,安排专人清扫路 面④ 、车辆进出口设冲洗池、沉淀池及排水沟,车辆冲洗 干净后方可出厂⑤ 、努力降低各种机械设备的噪音,控制噪音在允许范 围之内⑥ 、现场施工人员坚决杜绝一切有碍市容场容的不良行 为7)对周边管线、建筑物的保护措施造成周边道路或地下管线破坏的直接原因就是围护结 构位移或坑底土体隆起,因此防止发生此种情况的预防措施 是:加强施工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发生围护位移或坑内 土体隆起时,应即采取措施处理;管线距离很近的应该暴露 管线,煤气管等还应该蓄水,并每天检查。 施工过程应切实配合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 施工进度及工作流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马上停止施工,组 织技术及施工力量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管 线和建筑安全后方可恢复施工5)基坑监测基坑开挖和降水对基坑两侧的建筑物、构筑物均有不同 程度的影响,故须对基坑两侧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 倾斜、裂缝监测1)工程监测内容由于本工程基坑侧壁岩土材料的复杂性和各种偶然因 素的作用,为确保本地下基坑工程能顺利进行,同时保证周 边建、构筑物和市政管线设施的安全及正常使用,我公司将 在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相关部位进行监测根据招标文 件,本工程监测的具体实施将在业主、监理认可的前提下,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负责具体的监测作业① 、支护体后侧土体沿深度侧向位移的大小和随时间变 化情况② 、支护桩后侧土体的沉降监测③ 、坑外地下水位观测2) 监测的控制值①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的累计值已大于30mm,或其水平位移速率已连续三天大于3mm/d;② 、坑外地下水降到100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