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素材屠呦呦.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16452093
  • 上传时间:2023-03-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8.18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屠呦呦:从“三无”教授到诺奖得主热点素材三维透视青蒿素的提取是一个世界公认的难题,美国筛选了近30万个化合物而没有结果;中国在1967年就组织全国7省市开展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抗疟疾药物研究,先后筛选化合物及中草药达4万多种,也没有取得阳性结果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科技组组长屠呦呦和同事们通过翻阅中医药典籍、寻访民间医生,搜集了包括青蒿在内的600多种可能对疟疾治疗有效果的中药药方,对其中200多种中草药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用老鼠做试验,但没有发现有效结果直到第191次试验,才真正发现了有效成分从蒿族植物的品种选择到提取部位的去留存废,从浸泡液体的尝试筛选到提取方法的反复摸索,屠呦呦和她年轻的同事们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体会过无数次碰壁挫折为了提取青蒿素,屠呦呦没日没夜泡在实验室里,满身都是酒精味为了验证青蒿素的疗效和安全,她以身试毒,弄坏了肝脏她的同事们也都愿意在自己身上试验药的毒性在谈及青蒿素药物开发的过程时,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是多年来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她说:“这次获奖,说明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但也不是捡来就可以用的荣誉多了,责任更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素材解读:“三无教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这个昔日里少为人知的任劳任怨、执着坚持、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一时名声大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其实,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并非偶然窥探屠呦呦数十年来的科研之路,她的敬业、奉献、坚持、合作,都为她今日获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她摘取世界大奖做了最好的注脚1、勤于钻研,敬业奉献对于“三无教授”屠呦呦荣获诺奖,不少人表示惊讶,不可思议然而,了解了屠呦呦的科研之路,这样的惊讶就可以悄然消失,这样的疑问自可以烟消云散而立之年临危受命之后,屠呦呦就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去,她带领团队展开科研攻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600多种方药,又从中选出200多种方药,对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为了提取青蒿素,屠呦呦没日没夜泡在实验室,满身都是酒精味为了验证青蒿素的疗效,她以身试毒,弄坏了肝脏”为了科研,屠呦呦不顾家庭,甚至不顾自己生命的危险研究青蒿素的过程是异常艰辛的,其中的酸甜苦辣绝非常人能够想象和忍受。

      如果没有对中医事业的高度热爱,没有勤于钻研、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无法攻克世界难题的2、坚韧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从屠呦呦临危受命到青蒿素成功提取,历时长达数十载,实验多达191次面对一次次失败和打击,他们没有妥协,没有气馁,反而屡败屡战,愈战愈勇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极度闭塞的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屠呦呦的斗志,她和同事们翻阅大量的中医药典籍,寻访民间医生,在实验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寻更好的方法,终于如愿以偿,大功告成正是由于屠呦呦这种百折不挠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使得青蒿素问世,填补了医学史上的空白,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儿”,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科学实验难有建树,更别奢望什么获得诺奖了纵观科研之路,不管是居里夫人发现镭,还是爱迪生发明灯泡,他们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的坚持,最后攻克一道道难关,如愿以偿,成为世界的巨人3、谦逊为人,淡泊名利在青蒿素研究工作中,屠呦呦是科研组长,是领军人物,在实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蒿素的成功提取,屠呦呦身先士卒,功不可没。

      屠呦呦获得诺奖这样的殊荣,是对她科研成果的极大肯定,这个荣誉是至高无上的,她受之无愧然而面对记者的采访,屠呦呦总是说:“青蒿素的发现,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是多年来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和那些好大喜功的人相比,屠呦呦表现出的豁达的胸襟、谦逊的态度和淡泊名利的操守,令人肃然起敬这让我们自然想起当年莫言获奖的感言:“我因为写小说因为讲故事得了诺贝尔奖,我一点不敢骄傲,内心深处也不敢骄傲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写作,很多人写得比我好我感觉到非常惭愧4、团队合作是成功的铺路石同其他任何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一样,青蒿素的成功提取并非某一个人的功劳在“中草药抗疟”的研发工作中,众多同事们和屠呦呦一起,翻阅中医药典籍、寻访民间医生,从蒿族植物的品种选择到提取部位的去留存废,从浸泡液体的尝试筛选到提取方法的反复摸索,年轻的同事们同屠呦呦一道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为了验证青蒿素的疗效,确保安全,屠呦呦的同事们也都心甘情愿地在自己身上试验药的毒性正如屠呦呦所说:“青蒿素的发现,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

      歌德曾经说过:“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三人为众,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单人跳舞”,一定舞不出令人仰视的高度5、传承与发展屠呦呦在抗疟疾药物研究中,从中国古代医药文献入手,大量翻阅中医药典籍,地方药志,四处寻访民间医生,搜集了海量的中药药方,对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最后整理出《抗疟单验方集》屠呦呦说:“我们祖先早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经验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出来呢?”尽管如此,在最初的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研究多次陷入僵局屠呦呦再次翻阅古代文献寻找答案《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提醒,屠呦呦将古典文献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首次采用乙醚低温提取法,如愿获得抗疟效果明显的青蒿提取物因此屠呦呦感慨地说:“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但也不是捡来就可以用的对于古代优秀文化,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运用方向:勤奋、敬业、奉献、毅力、坚持、恒心、创新、信念、谦逊、淡泊名利、团队合作、继承与发展等喝彩】为屠呦呦喝彩,为中国科学家喝彩!导语:2015年10月5日17:30之后的朋友圈,几乎被“屠呦呦”这个名字刷爆了!10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委员会宣布85岁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分享该奖项的一半奖金。

      这是该奖项设立65年以来,首次颁给中国科学家,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首次获得的世界级大奖当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屠呦呦获奖表示祝贺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并一直是全球重大医疗健康问题之一而屠呦呦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青蒿素能治愈疟疾的发现她改写了人类遭受肆虐的寄生虫病的历史,由于她提出的革命性治疗方法,人类有望永远根除一些虫媒传染病,这也是人类医学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胜利知识链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图案是拿着一本打开的书的医学之神,正在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琳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日)举行1901—2014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总共颁出了105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9年因一战或二战中断共有207人获得这一奖项,他们的平均年龄是58岁,其中60〜64岁者最多,有38人。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两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次至多颁给三位获奖者荣誉:她说诺奖是中国的骄傲屠呦呦获奖词(节选):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降低20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将其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一一诺奖委员会【获奖感言】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个很高的荣誉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也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获不获奖对我来说不那么重要,但是获奖也证明我们的中医药宝库非常丰富,但并不是借来拿来就能用像青蒿素这样的研究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还应该继续努力一一屠呦呦【人物介绍】屠呦呦,药学家,女,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一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她是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完全没有辜负父母给她取名“呦呦”的美好期待知识链接诺贝尔奖风向标”美国拉斯克奖拉斯克医学奖,全称艾伯特・拉斯克奖,是生理学和医学领域除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外的又一顶级大奖该奖项始于1946年,是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着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共同创立的,旨在表彰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拉斯克奖最初分为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和公众服务奖,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前两项专门授予科学家,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获得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

      拉斯克医学奖也是世界生物医学研究进展的一部编年史科研:她向贫困地区输出生的希望【科学成果】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临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的中国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