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业稻作生态环境管理论文.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3851117
  • 上传时间:2021-08-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67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农业稻作生态环境管理论文 闽粤赣三边地区位于江西的东南部、福建的西南部、广东的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也是北方人民南下进入广东、福建重要的交通路线传统中国历史的发展,政治社会方面每每出现周期性的危机,呈一治一乱的循环状态;经济文化的区域格局方面其重心不断的东徙南移闽粤赣三边地区在纵横交错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既是接纳北方战乱难民和中原文化的区域,又是把这些外籍移民和外来文化封闭起来的区域因此,在明清时期,这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社会文化另外,闽粤赣三边虽不滨海,但距离并不远,能感受到海洋文化的气息所以,近世中国社会转型中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与本地区有密切的联系,如客家人发动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共产党在这里搞等那么,在本地区社会历史结构内部肯定会有诸多独特的因素,换句话说,就是历史发展中会有某种独特的“深层结构”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以清未民国为时段,选择江西东南、福建西南几县为区域,通过生态环境与稻作农业的内在关联来揭示本地区社会历史发展中某些深层次的东西 一、地貌与农田景观 闽赣边区南部处于武夷山脉南段的东西二边,境内群山绵延,丘陵起伏以瑞金、寻乌、武平、长汀、上杭为例。

      瑞金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20.1%,500米以下的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75.2%,盆地仅占全县总面积的4.7%(参见瑞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瑞金县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07—108页)寻乌县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面积的75.62%,200—400米的丘陵占14.32%山地的相对高度大于200米,丘陵的相对高度在100—200米之间,两者合计占总面积的89.94%在山间河谷零星地分布着一些比较平坦的谷地和岗地,分别占总面积的2.38%、7.68%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30座,最高峰项山甑海拔为1529.8米江西省寻乌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寻乌县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第30~31页)武平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53.44%,500米以下的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33.97%,河谷盆地仅占全县总面积的12.69%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共37座,最高峰梁山顶海拔为1538.4米(参见福建省武平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武平县志》,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第89—92页)长汀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70.96%,500米以下的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22.45%,河谷盆地仅占全县总面积的6.69%。

      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共19座,最高峰白砂岭海拔为1459米(参见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汀县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第63—67页)上杭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42.75%,500米以下的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53.94%,盆地仅占全县总面积的3.3l%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共113座,最高峰狗子脑海拔为1811米,为闽西南最高峰(参见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杭县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4—85页) 这种地形地貌形态形塑了本地区的农田景观,主要体现在“山多田少”、“山田”与“塅田”的差别二个方面 “山多田少”在一定的地域内,平整土地,形成一定面积田丘,蓄水保肥,方便耕作,才能形成水稻田但是闽赣边区南部地区,山地占绝大多数这种地理形势只能造成“山多田少”的局面清代前期人们对此就有了深切的体会,康熙年间,有人指出:“盖江右为泽国,而赣独为山国,山异于泽,而险僻之山又异于沃衍之山,不待言而晰也”(乾隆《赣州府志》卷2《地理志物产》)这类记载俯拾即是,如瑞金县:“瑞邑山陬僻壤,山多田少”(光绪《瑞金县志》卷16《谕附》)。

      瑞金山多田少”(光绪《瑞金县志》卷11《艺文志》)安远县:“万山线田,腴田无多”(乾隆《安远县志》卷1《舆地志物产》),乾隆《长宁县志》载寻乌的情况是:“邑处万山,山无生息,所恃以谋生者,止此山罅之田故从事南亩者,披星戴月,无地不垦,无山不种,无待劝也地之所出,仅足敷食”(乾隆《长宁县志》卷3《志政风俗》) 清末民国接前清余绪,无大的变化谚云:瑞金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参见瑞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瑞金县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3页)上杭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参见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杭县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页)战争时期,共产党在此领导中国革命,经过调查研究和卓越的革命实践,得出了合符实际的结论《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西闽西政治经济状况与今后工作方针的决定》(1929年3月8日)云:“闽西几县都是僻处山隅,崇山峻岭,绵延全境因为山多田少,出米不足自给,农民除种田外须附作手工业以作生活的补助”(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教研室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58页)《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案》(1929年7月27日)也说:本地区“山多田少”(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教研室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70页)。

      “山田”与“塅田”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闽赣边区南部的水稻田分为塅田和坑田二种塅田多由河谷地和岗地辟成,相对来说,地势比较平坦、开阔,阳光充足;在完全平坦的地方辟成井字状的农田,略有坡度的辟成平缓的梯状田;土地生产率较高,离村落也比较近坑田,又称山坑田,顾名思义,就是把二山间的沟谷开辟为水稻田,随着山沟层层而上,田与田之间的高差比塅田要大但坡度特大,象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那样的梯田,比较少见;山坑田日照时间较短,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这些水稻田处于离农家较远的山林之间,旧时常遭野猪、老鼠、鸟雀之害,生产率较低,管理也不方便关于塅田和坑田各地叫法不尽一致,大致说来,塅田与洋田相当;坑田的名目较多,有山排田、梯田、山垅田等塅田是中高产田,占耕地总面积一般在30%以下坑田是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一般在70%以上1930年5月,的《寻乌调查》记载:寻乌坑田地价每石租17到20元,塅田每石租30到40元普通坑田20元,塅田30元从地价差别中反映了田地优劣1930年7月《中共闽西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日刊》则从闽西龙岩、上杭、永定、连城、长汀各县耕种土地所费人工、耕种田额二方面比较了山田和洋田的区别,其数据如下: (注)本表所指“担数”是以官秤百斤计算。

      本表所指人工系采肥、灌水等工夫都在內资料来源: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教研室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02页) 事实上,闽赣边南部地区水稻田的格局在明清时期己基本定型,通过现代人科学调查的资料,对清末民国时期的农田景观能看得更真切如瑞金县,江河两岸及村庄附近是高产田;地势较高的丘岗地带之缓坡、垅地等处为黄泥田等,低洼地段为青泥田:山间蔽荫和丘陵垅地低洼处冷毒田(参见瑞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瑞金县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23页)如长汀县,主要分布于河谷平原或山间盆地,地势平坦,灌溉条件好的有乌泥田、灰泥田、潮沙田,中高产,占水稻田29%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山坡,缓坡地和平洋高地,不受地下水浸渣的影响,土壤水分主要由灌溉和降雨补给的坡地梯田或山排田,为中低产,占水稻田的59%主要分布于山坑垅或平洋低洼地,地下水位高,土层深,水土温低,通气性能差,具有冷、酸、锈、毒等障碍因素的低产田,包括冷烂田和青泥田,低产田,占水稻田的11%(参见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汀县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第80—8l页)。

      上杭县,河谷盆地区,海拔250米以下,大部分分布着潴育型和渗育型水稻土,土壤类型呈规律性分布,按潮沙田一灰沙田一灰泥田排列丘陵区,海拔在500米以下,上中部多为荒山,下部多为荒地或梯田,其水田从高到低分布:黄泥沙田一灰黄泥田一灰泥田或黄泥骨田一灰黄泥田一灰泥田,山垅底部则为冷浸田或烂泥田低田丘陵区,海拔在350—700米,多分布浸冬田,部分山排田分布着黄泥田、黄泥沙田,垄底为烂泥田(参见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杭县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3页)山垄田和梯田分别占耕地面积的36.9%和37.4%(参见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杭县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9页)武平县,平洋田占耕地面积的28.37%,山垅田占26.56%,梯田占27.09%,溪边田占10.26%,缓坡田3.46%,其它4.16%(参见福建省武平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武平县志》,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第140页) 进一步与当地的人文社会背景结合起来考察,我们又可看到另一个社会生态景观清末民国时期,闽赣边南部地区的地主富农凭借他们的财势,不但占有了大部分土地,还把持着肥沃的良田。

      所以,在当时,不但财势与农田面积对等;而且也跟田地的优劣对等贫苦农民只好耕种山坑田、冷毒田、烂泥田、山排田,甚至许多农民连这一点土地也没有笔者出生于寻乌农村,分产到户时,我家分得的一块贫瘠山坑田,据说解放前就是某贫民所有的这是一个畸形的社会生态景观在期间,共产党先提出“抽多补少”,但富农把肥沃的土地留下,后来不得不再加上“抽肥补瘦”《富农问题》(1930年6月前委闽西特委联席会议决议)称:“平分土地若单只按‘抽多补少’执行,如闽西去年的经验,并在文件上写着‘不得妄想平均’,那末富农得了肥田把瘦田让人,自己把持肥田,贫农就大不满意,不但闽西,各地亦大都肆生这种现象这是土地斗争中一种实际的重要斗争,我们不应忽略应该于‘抽多补少’之外还加上‘抽肥补瘦’一个原则,并在文件上将“不得妄想平均”改为“不得把持肥田”(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教研室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10页)《红一方面军前委会、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一方面军及江西党的任务的指示》(1930年10月26日)称:“在那富农把持肥田的区域,要迅速的再来一质量上的平分土地,实行抽肥补瘦,这是揭开农村阶级的阵线,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根本镇压富农阶级阴谋的最实际的政策”(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教研室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62页)。

      《苏维埃土地法》(1930年)称:“不准地主富农瞒田不报及把持肥田”(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教研室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16页)这些都反映了这一情况故曰,社会革命也是一个生态革命过程但是,随着的失败,国民党卷土重来,又恢复了以前的社会生态结构,直到后才得到彻底改变 二、地形、水文与水利工程 闽赣边区南部是赣江、韩江、东江的源头,地形地貌状态已如上述境内河网稠密,但多是山涧小河小溪如瑞金县:境内河流252条,总流程1850.6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o.76,但较大河流仅有绵江、九堡河、万田河、梅江(参见瑞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瑞金县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11—114页)武平县:境内河网密布,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仅为18条(参见福建省武平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武平县志》,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第100—107页)寻乌县:全县大小河流547条,但集雨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仅有5条,50—200平方公里的也只有7条(江西省寻乌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寻乌县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第33—34页)。

      可见,本地区是典型的山地一小河小溪结合型山地水文系统一般而言,山丘区地势起伏剧烈,地面高差大,坡度陡;一遇暴雨,汇流迅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