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管理浅谈.docx
5页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管理浅谈 摘要:受观念较老、管理不善、教师能力较差以及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等诸多原因影响,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针对这些现状,可以结合中职学校及学生特点,有的放矢的明确教管原则,制定相关教学计划,明确文化课程特别是语文学科基础地位,并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素质等措施,促进中职学校语文教育管理更多的改观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教学 教学管理 中等职业教育目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除了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外,还会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主要培养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的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培养中、初级技术工人的技工学校(简称“技校”; 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的职业高级中学/高级职业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职高”)和培养目标与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的成人中等职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这些学校招生对象皆为初中毕业生,学制大部分为三年,个别也有两年的这是设置教学课程的现实情况 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基本为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技能训练课三类。
而文化基础课是提高学生素质,奠定专业基础,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性课程,所以在三类课程中第一类所占比例较大,后两类持平其中语文课又是文化课的基础课程,作为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文化的学习更应是学生掌握专业理论以及技能的基础 但是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教学管理观念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这是在不同时代的经济体制给与教育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时代,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干部型技术人才,教育部门有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及教学大纲;而市场经济体制下,中职教育培养的是自主择业的技能型人才,没有了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管理也没有了明确目标,这就导致现在的中职教育的管理远远滞后于现代职业教育而作为文化课中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学习也受此影响,同样缺乏灵活性,教学动机模糊,目标不明确 第二,教学内容繁杂,教学管理随机性大中职教育进入自主择业的教育体制改革后,各类职业学校纷纷面向市场办学,“社会需要什么就办什么”,各类职业学校围绕市场这根棍子开办专业,致使教学内容繁杂,教学管理随机性更大,对文化课尤其是语文课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实践和学习内容大量压缩,而教育主管部门对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的弱化,更加加重了这种状态。
第三,教师专业素质不强学校的发展一看硬件,二看软件,教师是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的编制和待遇问题的限制,导致学校进不了教师,也留不住教师,同时为了减轻学校经费支付压力,出现了很多学校一个教师上几门课程,语文老师也被兼任很多其它课程,自然无暇顾及专业素质的提升,也无暇提升自己的专业技巧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教学队伍青黄不接,老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主干力量 第四,学生素质不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初中毕业生及社会青年,他们的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是不想学习的学生,家庭背景也各有差异他们到学校来不是为了读书,而是被父母逼着来这些学生多数不仅文化基础差,而且厌学他们进到中职学校,对学习不感兴趣,更适应不了中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来到中职学校后不愿学习,不肯学习,调皮捣蛋,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受到严重冲击 针对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现状,如何实现有效的教育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由于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不等同于其他教育,所以应结合自身的特殊性,可以采取如下举措: 首先,立足于中职学生及学科的特点,确定教学原则,制定相关学科教学计划。
大而言之,中职学校必须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学生自身等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做人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管理的始终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兴趣,特长爱好,制定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小而言之,要明确文化课程尤其是语文课程在中职教育课程中的基础地位,针对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普遍较差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学校积极开展各学科的教研组活动,学科教研组结合本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性工作计划,如语文学科根据每学期不同教学内容,选定教研教改课题,并安排教研活动,而语文教师要根据教研组要求制定出本人的教学工作计划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语文课的基础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配合,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感情,是教学管理成功的一半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并利用多种形式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要把握和采取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每个学生逐步引上自觉学习,愿意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路子上来。
再次,大力推行“学分制”,实现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突破要结合现代中职学生的特点,针对语文学科,构建适合中职学生特点和实际的“学分制”体系对语文专业要有规定统一的必修课及学分,并制定弹性学分,形成统一标准,使每一个学生在努力完成基本的学分前提下,尽可能通过发挥自己的特长取得相应的学分这有利于解决部分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其掌握专业技能的动力 最后,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中职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学校也要切实设置语文专职教师,关心和爱护他们的成长,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力度,还要做好传帮带工作,通过老教师的带领,积极探索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还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升格升位,通过不断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和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柏佳传.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教育教学论坛.2013.51期 [2] 张晓献 李劲松 英霏.中职校制订学分制实施方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职教论坛.2006.18期 [3] 吕永红.浅析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3.01期 [4] 贺岩.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才智.2008.12期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