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农民到地市委政研干部的成长历程.docx
6页我从农民到地市委政研干部的成长历程历程 ,农民 ,干部 ,成长 地市委 ,历程 ,农民 ,干部 ,成长一粒种子,一旦开始萌芽,它的使命就是破土而出亮出自己的鲜枝绿叶; 一棵小草的生命奇迹在于, 点点雨露阳光就能让它拥抱整个春天作为一名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的“ 后”,受惠于党 70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阳光雨露, 使我总能抓住人生的机遇, 演绎出命运的传奇: 从农村到城市, 从农民到国家公务员, 从临时工到正科级干部,从乡村蹲点到省委机关挂职, 10 年间 7 移岗位实现人生“三级跳”……这一切,缘于我对写作的痴迷,缘于我对政研工作的热爱,“政研”让我的人生焕发出别样的精彩 !借助文学的阶梯,我拿到了跻身“政研”殿堂的第一张通行证记得 18 岁那年,因为家里太穷了,我和同胞弟弟不得不双双放弃学业,弟弟外出打工,我留在家里帮着父亲种田父亲看我生得瘦弱,干庄稼活肯定干不出什么名堂来,就托人说情, 还借钱请了一桌客, 让我在村里当上了一名通迅员 村委会订有一些报纸,别人的文章看得多了,就想自己写写我在学校读书时,写作功底还不错, 也拿过几个作文竞赛奖, 有一篇作文甚至被选入一 本全国中学生作文示范读物。
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 没想到写在一 张数学稿纸上的千字散文很快发表在《湖北农民报》 (现改名为《农 村新报》)上,汇来的 25 元“高额”稿费让我兴奋得一夜难眠自此以后,我每天挑灯夜战,散文、诗歌、随笔、杂文、新闻通讯一一尝试; 白天看看书或骑车走村串户, 寻找写作素材, 还参加了这家报社开办的新闻文学函授班,对自己进行“专业化”训练大概写了一年时间,我的写作才华被乡镇党委书记相中,在镇政府给了我一份月薪 150 元的党政办秘书的差事自此,我从一名文学爱好者开始向职业“笔杆子”转变 3 年的乡镇秘书生涯,尽管寂寞、清苦,却让我收获了坚韧,积蓄了信心,磨砺了品性得益于写作的机缘,凭籍在各级报刊发表的百余篇稿件, 1999 年,我顺利通过**市政府研究室的招考,我的“政研”生涯正式拉开帷幕人一生对阵的是命运,战胜命运的妙招就是要善于抓住并创造机遇人生就是一局棋,走任何一步都会落地生根,无法反悔重走人一生对阵的是命运, 能够战胜命运的妙招就是要善于把握机遇、 抓住机遇、创造机遇机遇往往是“拼”出来的在繁重的本职工作之余,我开始自我加压,给自己定了一个额外学习和写作计划,每天看书 1 万字以上, 每周至少写 3 篇稿子。
为了完成写作任务,我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四、五个钟头, 半夜三更从被窝里爬起来写作, 甚至通宵达旦已成家常便饭在那段激情燃烧的日子里,我怀着憧憬,勤奋写作,以文励志,痛并快乐着我的写作人生!消息、评论、专访、纪实、调查报告、理论文章,全方位涉猎,多角度开掘,深层次思辨,这一时期的磨砺,让我从一名阳春白雪、 丝路花雨的文学青年迅速成长为关注社会、 仗义执言、 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社会人 尽管实现这一转变,我花费了四年多的时间,但却给我的人生赋予了别样的意义2004 年,我被“破格”调入 ** 市委政研室工作这一时期,我不再将发表文章作为自己最大的精神寄托 我开始深入研究政策, 研究社会, 研究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 我得用笔为这座城市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在别人看来,政研工作从事的多是应景之作、是价值不大的现代八股文,而我并不这么看,我要尽我所能,干出最好,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转化文字成果,延伸和张显文字成果的生命力和现实价值,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辐射和裂变效应机遇同样需要创造,而且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 2006 年,我捕捉到和谐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政治信号, 给合 **市水资源丰富的实际, 满怀激情地完成了 《水活 ** ——关于构建人水和谐城市的战略构想》 一文, 在**市首次提出了构建“人水和谐城市”的理念。
文章发表于《 ** 纵横》、《领导参阅》等党委机关刊物后,却出人意料地反响平平 我不甘心, 进一步扩大“战果”, 先后发表于 《市县领导月刊》、《中国水利报》等“国”字号报刊,依然波澜不惊我不言弃,继续努力寻找能引起领导特别关注的其他通道几个月后,机会来了 ** 市一位政协委员在本地的网络论坛里公开征集政协“两会”提案我很快将调研稿改写成政协提案贴上论坛, 一“贴”走红, 随着众多网友的跟贴热捧, 引起一位政协常委的高度关注 不久后召开的 **市人大政协“两会”上, 这个建议案被列为“两会”一号提案在大会上交流发言 市委书记、 市长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并推动实施, 构建人水和谐城市被市委、 市政府确立为一项重要城市发展战略 2009 年,再次被明确为荆州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载体,受到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网、《湖北日报》等中、省权威媒体短时间、高密度关注,并得到了中、省有关领导的认同这一刻,我体味到一名政研人的真正价值魅力!“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这曾是央视科教频道的一句经典广告语我将其视为政研人的一种自我勉励:如果不站在一定的高度、没有相应的宏观思维能力 ,就不可能高屋建瓴、把握全局、身在卒位敢为帅谋;如果不调整好自己的认知角度、没有相应的换位思考能力 ,就不可能贴近领导思想, 把握基层脉络, 提供有效建议; 如果不把握好名利、 得失、 进退之间的合理尺度、 没有入世的激情和出世的修为,就不可能在现实的清苦与无处不在的诱惑面前,坚定正确的人生航向!无论是视野与思想的高度,还是人生与事业的厚度,都来自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诚如湖北省委副秘书长、 政研室主任吕东升同志所言:学习为立身之本, 从政治上看, 加强学习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少犯错误的需要;从业务上看,是与时俱进、胜任工作的需要;从个人成长看,是生存与进步的需要诚哉斯言!作为一名政研人,且不说“为党立言,为民立功,为人立德”,也不说“当高参,设大谋,出精品,创一流”,单是做到“提笔能写,开口能言,见事能办”,也非易事,需要在学习上下一番苦功不可对能力要有危机感,对名利要有满足感”是我写在笔记本扉页上用于自勉的一句话 为了让自己对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知, 我以优异的成绩修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本科段学业; 为了让自己有一定的思想“内涵”, 我爱上了哲学、 历史和政治经济学, 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个人修养;为了不被时代所淘汰,我自学了计算机、摄影、摄像等技能,业余拍摄的新闻图片被《中国青年报》刊用,先后在全国 100 多家报刊发表了 40 余万字的新闻、 文学和理论作品, 参与起草的公文材料愈百万字,有数篇调研和理论文稿被《人民日报 < 内部参阅 > 》选用,是多家门户网站的特约评论员和时事评论版版主,还拥有不少的网络“粉丝”……学习与写作,为我打开一片新的天地,让我更真切地体味到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的人生真谛; “参谋”与“服务”, 升华了我的人生价值,让我的职业生涯更加绚丽多彩!王尔德曾说过,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
是啊,哪怕只是一粒种子,一棵小草,也有属于自己蓬勃向上、 充满无限生机与希望的生命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