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奈达和纽马克论翻译与意义.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321079929
  • 上传时间:2022-07-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45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奈达和纽马克论翻译与意义    Summary: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在翻译学界都是极负影响力、在翻译研究方面著述颇丰的翻译理论家,他们从新的视角开拓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新途径;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并且勇于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翻译理论他们所提出的观点和看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本文试图就他们对翻译与意义方面的看法展开分析,重点阐述这两位翻译理论家在对翻译与意义问题上的异同点,以便我们能从他们的论述中更好地认识翻译的本质以及意义在翻译中的重要性Key:尤金·奈达;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翻译的本质;翻译与意义;异同;比较:H059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4)06-0117-03尤金·奈达(Eugine A·Nida,1914-)和彼得·纽马克(PeterNewmark,1916-)是西方译界颇具影响力、在翻译研究方面著述颇丰的两位翻译理论家奈达是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创始人和交际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翻译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介绍到中国大陆,在国内译界曾一度形成“言必称奈达”的局面纽马克是英国当代翻译家,著名的翻译理论家。

      他潜心研究西方翻译的过去和现在,坦诚各家之言,广泛论述翻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从新的视角开拓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新途径;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并且勇于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翻译理论他们的翻译原则都是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即他们都承认语言的共性,承认可译性的存在,而且都是用相关的语言学理论来描述和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一、奈达和纽马克关于翻译的认识翻译作为一项独立的学科,首先应回答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翻译”奈达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Nida & Taber,1969:12)纽马克对翻译的解释是:“翻译就是把一个文本的意义按原作者所意想的方式译入另一种语言”(Newmark,1988:1)对比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奈达所强调的是“对等”、“信息”、“意义”和“风格”,而纽马克注重的则是“意义”和“文本”奈达认为,每一种语言都各有所长,应该平等对待两种语言之间会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但语言的共性必然超过个性,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所拥有的共同点远远大于他们之间的差异因此,“能用一种语言表达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Nida & Taber,1969:4)。

      纽马克也认为,“原文的每一层意思都可以得到传译,毫无疑问,任何东西都是可译的”(Newmark,1991:28)可见,承认可译性是他们研究翻译问题的前提但是,他们也认识到可译性的限度,即绝对等值的翻译是不可能的,翻译中一些意义不可避免地损失,译者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把这种意义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奈达将翻译定义为“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接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Nida & Taber,1969:12)其定义中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意味着在多数情况下,不同的语言之间很难找到内容与形式完全一致的对等为保留内容(即意义),只能牺牲形式纽马克赞同直译,但他同时也认为“翻译意味着填补语言之间的空白”,甚至“解释也是翻译”(Newmark,1991:33-35)可见,纽马克是从广义的角度给翻译和等值下定义的对翻译性质的认识,奈达认为,翻译是科学,是对翻译过程的科学的描写同时他也承认,对翻译的描写可在三个功能层次上进行:科学、技巧和艺术在奈达逐渐向第三个阶段,即社会符号学和社会语言学阶段过渡的过程中,他越来越倾向于把翻译看作是艺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奈达又提出,翻译基本上是一种技艺。

      纽马克对翻译的认识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化最初,他认为,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也是技巧后来他又认为翻译部分是科学,部分是技巧,部分是艺术,部分是个人品位他对翻译性质的阐释是基于对语言的二元划分纽马克虽然认为翻译是科学,但他不承认翻译作为一门科学的存在因为他认为目前的翻译理论缺乏统一全面的体系,根本不存在翻译的科学,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二、奈达和纽马克论翻译中的意义众所周知,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完整而准确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它是涉及两种语言的语际转换活动那么,翻译什么?转换什么?这一问题涉及对翻译根本问题的探讨翻译就其具体形式而言,是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活动而语言符号的根本功能在于表征(representation)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凡符号必有意义在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活动也就是翻译活动中,人们的首要任务是致力于意义的再生而翻译的首要任务是把原文的意义和信息清楚而明确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加拿大的维纳和达尔贝勒内在《法英比较修辞》一书中明确指出:“译者总是从意义出发,在语义的范围内进行所有的转换活动”古今中外众多翻译理论家在对翻译做出定义时,都把原文的意义(或信息)的传达当作翻译的根本任务。

      因此,可以这么说,“意义”是翻译活动所致力传达的东西,是翻译的核心和根本就翻译的本质而言,它是一种意义的对应转换活动意义是翻译中的第一要义翻译的理解和表达,都是围绕意义展开的:翻译过程始于意义的理解,终于意义的表达奈达更是直接指出:“翻译就是译意”(J.Waard & E.A.Nida,1986:60)奈达运用交际学理论,把翻译看成是交际活动,具体地说来,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交际的目的是使参与交际双方或各方能沟通,使之相互理解要使他们相互沟通,就要把信息的意思传达清楚因此,翻译首先要译意由于不同的语言的表达形式各异,因此,要译意,就必须改变语言的表达形式,奈达所有的翻译思想都是围绕这一基本思想展开的在他看来,翻译的首要任务就是“再现原文信息”(郭建中,2000:65)在奈达看来,“所谓翻译,就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上,其次是风格上(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Nida & Taber,1969:12)。

      从符号学出发,奈达认为翻译就是交际活动,作为交际的翻译主要是译意(translating meaning)译者不仅仅只翻译字词句,而且要兼顾到话语或文本发生的上下文语境在吸取皮尔斯、莫尔斯等符号学家的理论精华之后,奈达把符号意义分为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言内意义(denotative meaning)和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所代表事物的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在大多数情况下,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的基本内容和它所传递的主要信息,也被称为“信息意义”、“概念意义”或“认知意义”言内意义是词语成分之间、句子成分之间或篇章成分之间的关系所反映的意义,表现在叠词、重复、双关、一语双叙、音韵等修辞上言内意义形象生动,是原文语言的精髓,翻译的时候必须仔细推敲语用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与使用者的关系,是语言符号对人产生的影响,就是常说的蕴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或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甚至是象征意义(symbolic meaning)理解和表达词语的语用意义离不开双语交际的语境,其妥帖与否取决于译者的文化底蕴,翻译时要从文化色彩、文体色彩、感情色彩等方面去考虑。

      它包括表征意义(indexical meanning)、表情意义(expressive meanning)、社交意义(social meanning)、祈使意义(imperative meaning)和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在翻译中,语用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语言的社会文化环境(刘军平,2009:148-149)简言之,奈达的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为依归,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的理论从翻译作为跨语际、跨文化、跨时空的交际目的出发,译意永远是第一位的译意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纽马克认为,“在几乎所有的翻译都涉及到三种主要的意义: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交际意义(communicative meaning)和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Newmark,1988:5-6)认知意义包括语言学意义(linguistic meaning)、所指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隐含意义(implicit meaning)和主位意义(thematic meaning)交际意义包括语为意义(illocutionary meaning)、施为意义(performative meaning)、推论意义(inferential meaning)和预兆意义(prognostic meaning)(Newmark,1991:29)。

      联想意义的涵盖比较广特定的文本可以反映出作者的社会地位、教育程度、方言、性别、文化背景、普遍程度(大众的、中性的、专业的)、客观程度(实事求是、不动感情)或文本的正式程度(官方的、正式的、非正式的、口语或俚语)此外,联想意义还可表示文本的语言是直截了当的(外延性),还是比喻性的(内涵性、暗喻性)而且,原语言中使用的拟声词、头韵、节奏等等,也能直接或间接地传递某种意义然而,纽马克认为,这些还不是文本的全部意义既然翻译是信息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文本的意义还必须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诸多因素主要包括:文本所体现的作者个人的风格和个人习语;题材和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原语言文本和目的语言文本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表达原语言文化和目的语言特有内容的词汇;受原语言、目的语言的文风时尚和传统所制约的特定的文体形式(书籍、期刊、杂志等);作者对假定的读者或听众对该学科知识或语言文体的了解所做的预测;原语言文本描述、报道、证实或确定的内容;译者的观念、偏见,及其所反映的民族、政治、道德、宗教、社会以及性别倾向等(Newmark,1988:4-5)在纽马克看来,除了我们通常意义的翻译之外,翻译显然还必须包括解释和改写,即允许直译和意译。

      基于这种观点,纽马克认为“原语文本的每一层意义都能直接或间接地翻译成目的语”因而,在可译性的争论中,纽马克与奈达所持有的观点相同,即“凡是一种语言能够表达的事物,另一种语言也一定能够表达(Anything that can be said in one language can certainly be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Nida,1964:13)但纽马克同时也强调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文本中的每一层意思都必须翻译出来,都必须在目的语言中准确地得到再现相反,译者就必须根据文本的意图和自己的目的进行“选择、掂量、权衡”,比较不同的“对等词”或“意义的载体”(Newmark,1991:33),确定优先考虑的意义层次和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endprint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在翻译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奈达与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特别是他们对翻译与意义问题的论述,说明了翻译的实质和意义在翻译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翻译中要特别注意对意义的处理但是对于奈达和纽马克,不论其观点存在着多大的异同,也不论其翻译理论中的不足,我们应当承认他们两位都为当代的翻译研究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Reference:[1]Catfor。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