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流通速度2680.pdf
3页古典学派理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制度决定的常数 凯恩斯主义——货币流通速度是变化的 现代货币主义——货币流通速度是相当稳定的 在 1911 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作了清晰的阐述..货币数量论最着名的交易方程式可以表示为:MV=PY..那么货币流通速度 V=PY/M..该式中;Y 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P 表示一般物价水平;M 表示流通中的货币量..费雪在这里认为 Y 总是维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所以它在短期内是不变的;V 是由支付制度、个人习惯等因素决定的;由于这些影响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所以在短期内可视为不变的常量;这样决定物价水平的是市场上的货币量..费雪方程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说明物价水平的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最大的特点是假定货币的流通速度保持稳定.. 凯恩斯主义假定人们对货币需求出于 3 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他的实际货币需求模型是 Md/P=fi;Y;式中 i 表示利率;Y 表示国民收入;即货币的需求是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函数;把上式代入 V=PY/M;其中 M 用 Md 代替可以得出:V= PY/M=Y/fi;Y;该式反映出货币流通速度是实际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函数..由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 1;因此货币流通速度随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实际国民收入增加;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同样;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水平呈正方向变动;其原因在于利率水平的上升;货币持有成本增加;货币需求就会减少;这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正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对收入和利率的变化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收入和利率水平变化又是事实;这就决定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否定了古典学派货币数量论关于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定;它分析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并得出;中央政府的货币政策影响实际的货币量;其中货币政策通过对利率的影响实现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财政政策首先通过改变货币总需求影响收入和利率;收入和利率又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而货币流通速度又会影响国民收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收入水平增加、利率上升;这就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使收入水平进一步增加;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收入水平减少、利率下降;这就减缓了货币流通速度;收入水平进一步下降..它还证明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随利率的周期变动也是顺周期的;这样就否定了古典的简单货币数量论中财政政策无效的观点;为自己的财政政策主张奠定了理论基础..由此来看;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表明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用..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得曼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即现代货币主义;理论核心是证明“唯有货币最重要”;即货币量的变动是决定名义收入的唯一重要变量;在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和认识中;首要的是说明它的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得曼认为;经济生活中;实际货币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的是由恒久收入决定的..恒久收入是一种平均收入;在短期中波动的幅度并不大;在长期中;恒久收入是稳定增加的;货币需求也在稳定增加;所以实质货币需求函数也就具有相对稳定性;由恒久收入和货币存量所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也就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模型对货币流通速度的观点既不同于古典学派的简单货币数量论;也区别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模型;它认为货币流通速度虽然不是一个常数;但却具有稳定性;这一点与古典学派相近..现代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水平变动率与利率水平都影响实际的货币需求;但在影响程度的认识上产生了分歧..现代货币数量论则认为;虽然价格水平变动率与利率实际上会影响实际的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但实证分析它们的影响是十分微小的;主要影响的是恒久收入水平..由于恒久收入水平在长期内是稳定的;所以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一样是相当稳定的;这样就自然地得出了和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十分相近的政策结论: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非常小;而货币政策的作用是主要的..这就是货币主义者反对凯恩斯主义用财政政策干预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原因;也是两个学派的重大分歧之一;凯恩斯主义着眼于短期的经济波动;货币主义关注的是长期发展的经济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