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参观建川博物馆有感 (7).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金**
  • 文档编号:225762633
  • 上传时间:2021-12-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6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参观建川博物馆有感 建川博物馆有感 建川博物馆聚落位于XX市西的XX县区安仁镇,为房地产商人樊建川先生出资兴建博物馆聚落内不但有诸多的文革和抗战时期的文物,而且盛放这些文物的“容器”也大多是国内一线建筑师们的设计作品我周末有空去参观了建川博物馆聚落,实地考察了这些建筑作品 建川博物馆聚落总平面设计是由北京大学原系主任张永和先生和西南地区著名建筑师刘家琨先生合作博物馆聚落场地入口道路是一条直的水泥路,道路起步是一座从天津长途运来的抗战时期日军碉堡,而道路的尽头是一架退役的解放军空军歼击机这两个点缀,一个位于道路的开始,一个位于道路的末端,典型的对景手法通过了这条道路,左手边就是游客中心了,我没有查到游客中心建筑的设计方记录,不过根据清水砖墙、裸露的钢筋混凝土梁、精致的压顶等低技策略特点,我猜测有可能是刘家琨的作品 在游客中心买了票,往前方走,我的右手边有个可爱的娃娃兵雕塑,背了几把刚缴获钢枪左手边是抗战老兵手印广场,都是抗战时期老兵的手印,留下这些手印的老兵们,有些人已经在近几年离开人世了手印里面有个日本人的手印根据历史材料,抗战时期为中国提供最多民间支援的是日本人民,当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鼓动军队侵入中国领土的时候,他们的人民却给予中国人民最多的帮助。

      日本这个国度,真是一个复杂的集合 再往前走,右前方是邢同和设计的中流砥柱馆,馆前是整个场地的一个组团中心广场邢同和先生设计的这个馆陈列的是八路军和使用过的文物,命名为中流砥柱,应该是指的这个意思中流砥柱馆有丹尼尔o列别斯基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感觉,都是倾斜的裂缝,锐角、撕裂和破碎的特点外墙的石材上的金属纹路是贴的薄钢片,从远处看还以为是石材间的裂缝入口位置也是两个体块之间的缝隙,没有雨篷,也许是建筑师想通过缝隙来隐喻抗战以及革命道路的艰难困苦在中流砥柱馆中展出的文物里面,的装备明显要比八路军的装备好一些中流砥柱馆的侧面是一个小广场,面对广场是朱德和毛泽东的1:1雕塑 在中流砥柱馆的左侧前方是正面战场馆,是大神彭一刚的作品说一句题外话,彭一刚先生的书籍使我受教良多,在此拜过正面战场馆里面展览出来的是国民革命军将士抗战时期所用过的用品整个建筑敦实,比例严谨,设计手法细腻,而不是年青一代建筑师的怪异造型风格,一看就是老一辈建筑师的作品在馆的左前方,有一位德械装备的国军战士雕塑,炯炯目光注视前方,身体微微前倾,即将上阵杀敌的神态馆的入口是玻璃顶,两块体量夹着的玻璃幕墙上面放着一个小小的坡屋面,与下面玻璃的倒“v”字形窗框结合成一个整体的感觉。

      正面战场馆里面的文物多是国军的战争用品文物,这个馆应该是大陆地区第一个为这段抗战历史片面做展览的博物馆,是我们国民开始全面审视历史的表现之一博物馆内从一楼上二楼的大楼梯两侧有完整的墙面,国军二百多位阵亡将军的照片和牌位挂满了整整两面墙,其中有几位将军(如范筑先少将和许国璋中将等)是战败自戕而死,其精神英勇悲壮,令人敬佩感怀 正面战场馆的左前方,是程泰宁先生的不屈战俘馆馆的内外墙壁是清水混凝土墙,墙上布满了凸出的尖锐铁片,给我一种冷冰冰的,压抑的感受,感染力很强见到这座博物馆使我想起来了齐康先生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两座建筑都有高水平的表现力,引起了观众的心理共鸣因为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不会留下虐待中国被俘军人的证据,所以不屈战俘馆展出的藏品不多,大部分是图片的形式展出但是博物馆本身给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已经十分震撼阴暗室内只有墙角高处照进一丝光线、头顶低矮的天花板、眼前的铁笼、小小的庭院中没有窗户的高院墙、没有水生植物和鱼的水池,还有出口处摇摇欲坠的“大石块”""这分明是地狱一般的监狱 李兴刚设计的文革镜鉴博物馆非常有意思博物馆的外墙面使用清水砖,几块玻璃砖不规则地嵌在砖墙中。

      通过入口有个大大的“镜”字嵌在照壁上的门厅,然后进入两侧挂满各种镜子的走道,单一白色粉刷的走道来回曲折并且漫长,随着台阶上下起伏如果不是地上的箭头,一定会在这个迷宫似的博物馆里迷路的走道拐角45度放置的镜子比较有趣,类似汽车弯道路口的凸面镜,观众可以从镜子里看到即将转入方向的走道总算走完了曲曲折折的走道,出口处是一个同样大的“鉴”字最后走出门的时候是个波浪形的哈哈镜立在面前,哈哈镜的镜面不平,游客在里面的影响是扭曲的文革时期的社会也是扭曲的,充满了癫狂,个人崇拜无孔不入地渗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即便是生活中整理衣冠的镜子也要写上毛主席语录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在知青馆中的一个男生令我难以忘怀——他为了保护国家的两根电线杆而离我们而去我们身边那么多的人去破坏国家财产,还觉得无所谓我们也应该学习 这 个 孩 子 的 精 神 时间犹如一阵风,一下子就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登上了大巴车,踏上了回家之路我们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也应该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做准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