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集.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1504888
  • 上传时间:2018-05-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4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儿童发展心理学(五)第五章 儿童记忆的发展 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经验)的反映 一、记忆的产生 一种观点:胎儿时期(心脏扩音器,胎教) 另一种观点:出生后(第 2 周出现记忆,条件反射的运动记忆,哺乳姿势,出生的第 2、3 天有记忆) 二、记忆的发展(量、质) 1、记忆量的发展 1)记忆广度——记忆材料一次呈现后被试能正确复现的最大量 (训练:号码、撒豆 子)成人:短时记忆容量:7 加减 2 个模块初中生记忆容量最好 2)记忆保持时间的长度——指铭记材料开始到对材料再认或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也叫潜 伏期 识记——保持——再认——再现 儿童约在四岁后记忆保持时间才正常 3)影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因素** •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 •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记忆材料的理解程度(力所能及范围、循序见进) •儿童的情绪状态(积极——愿学) •儿童对记忆对象的兴趣 4)独特现象(只在儿童期)幼儿期健忘:缺乏回忆,3、4 岁幼年的事物、内容不能回忆 造成原因:与人脑的发育有关,后发展的细胞掩盖了先发展的脑细胞,无法提取 记忆恢复:在一定条件下,刚刚记忆的材料立即没得的东西往往不多,而相隔若干天后恢 复或重现的更好一些。

      造成原因:A 儿童的理解力低;B 记忆材料有一定难度 2、记忆质的发展 1)记忆的态度——在记忆过程中,记忆的有意生及无意性 (目的、意图) 发展现象:3 岁前记忆态度是无意性的;3 岁后有意才开始(家长教育) 2)记忆的内容——指记忆材料的形式和性质(直观、抽象、形旬 3)记忆的策略——指自觉运用有助于记忆任务或提高记忆效率的措施和方法 (与态度密 切相关,有意—积极寻找创造方法,常用的复述、背诵、高级记忆材料的系统化加工,如 分类法) 3 岁是转折点 三、儿童记忆发展阶段与心理年龄特征 1、新生儿时期(0-1 岁)乳儿期 二种表现: •建立条件反射,形成稳定的行为反应(1 个月左右) ,形成稳定的行为反应(1 个月左 右)如哺乳姿势 •定向反射,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习惯化:一个新异的刺激出现,会产生定向反 射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逐渐减少注意,这种现象就叫习惯化 (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习惯化:新旧刺激加以区别 (两个概念区别**) 记忆:识别(记) 、保持、再认、再现,以再认为主2、婴儿期(1-3 岁) 仍以再认为主,婴儿末期出现的另一种现象 1)客体永久性(皮亚杰提出) 。

      8-9 个月以后(1 岁) 指当知觉对象从视野消失时,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测验:拿走玩具,儿童是否会找) 2)延迟模仿 是在原型消失后,进行的模仿,说明再现的出现 (根据表象进行的模仿) 3、幼儿期(3-6、7 岁) 1)记得快,忘的也快 神经系统可塑性高,但缺乏经验,引起惊讶产生的记忆深刻幼儿期潜伏期短,健忘 2)记忆不精确 完整性较差,容易混淆,似是而非可能会以想象代替现实 3)无意识记效果较好 游戏中记的牢 4)形象记忆占优势 直观 (抽象概括不易记) 5)罗多使用机械记忆(识记) 4、儿童期(6、7 岁-11、12 岁) 1)从无意记忆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 (小学三年级开始) 2)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向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 (小学三四年级) 3)从具体形象记忆向词语抽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 4)记忆潜伏期的发展从瞬时/短时向长时发展7-9 岁迅速发展,随着年龄增长,短时记 忆容量增长,初中最多 5)记忆策略的发展 没有策略的策略;儿童期处于不能主动应用策略,经诱导可以会用的阶段;10 岁以上处于 自动自觉采用策略的阶段 5、少年期(11、12 岁-14、15 岁) 记忆的目的;内容、方法: 有目的的记忆进一步发展,但仍存在一部分无意识记忆;对词的抽象记忆进一步发展,但 抽象教学仍占重要地位;视觉记忆大于听觉记忆的 1.6 倍;意义识记能力进一步发展,记 忆材料需要逻辑加工。

      儿童发展心理学(六)•第六章 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儿童思维发展的概述 1、有关思维的概念 对事物本质间接、概括地反映——抽象思维(普心,狭义,人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具有的) 儿发:广义的思维 2、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年没有思维,1 岁末2岁初开始有思维 如婴儿看到妈妈拿着奶瓶表现兴奋 间接概括(产生标志)如看到黑、白马、驴都叫马 3、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概括性质的发展(演变) •动作概括具体感知到抽象过渡的桥梁 •概念概括(实物概念、抽象概念)房子、汽车、人、野兽、水果、蔬菜 2)思维内容的发展 •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 •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 (固体变液体,种子变植物) 3)思维水平的发展 • 感觉运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概念思维 4、思维形式 1)概念:是反映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或联系的思维形式之一是与成人接触以后获得的 形成与掌握是不同的,会用不一定掌握与概括能力有关系 小学四年级是使用和掌握概念的转折点 2)判断:是人脑借助语言对客观事物的特性或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并 对客观事物做出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之一。

      从学前期就开始产生了其特点是: •对事物的判断是按事物的表面或外在现象进行做出的,所以做出不正确或可笑的结论•判断的依据是以儿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 •实然判断**(性质判断或关系判断):断定事物情况实际存在或不存在的判断产生: 学前期,学龄初期(表面) ,中高年级真正产生 •盖然判断**(或然判断或可能判断):断定事物情况可能发生或不发生的判断小学 中年级独立进行小学低年级指导下进行 3)推理:是指人在头脑中依据已有的判断,经过分析,综合引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包括 前提、结论学龄初晚期产生,但抽象概括性、逻辑性、自觉性水平差 二、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思维产生原因: •动作: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适应: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平衡:心理发展的状态过程 •动作结构,又叫动作模式(动作图式,皮亚杰) •如本能图式,吃奶 动作运用有两种手段:同化和顺应 •图式的运用就叫同化(与生俱来) •图式发生改变就叫顺应如吸吮到咀嚼 思维发展阶段:四个 1、感觉运动思维阶段(0-2 岁)萌芽 子阶段: 1)反射练习阶段(0-1 个月)如看、吸吮、手打脚踢,被动性,不会主动做 2)习惯协作时期(1-4 个月)如吸吮手指,动视觉结合 3)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10 个月) 4)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时期(11-12 个月) 如对付障碍物。

      5)通过尝试错误和调节解决新问题时期(12-18 个月) 独立性、好奇心、创造力 6)思维萌芽时期(18-2 岁) 没有动作前已有思考,表象——内部动作、运算 概括 3 个层次: 本能阶段——习惯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2、前运算思维阶段(2-7 岁)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观念上的操作 四层含义 1)头脑中 2)方向可逆 3)运算守恒性(物体的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4)系统性 没达到运算思维阶段叫表晚(形象)思维阶段——自我中心,不守恒为运算阶段明显 的特点 自我中心***: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区分开来 (不含有自私的成份)末 期时,守恒混乱 3、具休体运算思维阶段(7-12 岁) (初步逻辑思维阶段) 1)守恒性(有实物的支持)——具体的形象性 守恒相关实验 P114 三个论证:同一样论证(东西没增加,也没减少) 、补偿性论证(A 的细长,B 的矮宽) 、 可逆性论证(B 倒回 A) 如出现混乱状态,一会说儿 A 多,一会儿说 B 多,已经说明和守恒性迈进 2)群集运算(系统) 类包含为: •组合性 •逆向性 •同一性 •重复性(多余性) 系列化 4、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2-15 岁) 又叫抽象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又叫命题运算就是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 ,离开上个月体事物,根据假设来 进行的逻辑推理的思维比如代数里假设的 XY) 四变换群 •正面工肯定 •反面或否定 •相互 •相关或对射 举例:物体的运动与否与灯的亮与不亮有无关系 正命:因为灯亮,所以物体在动 否定:灯亮不亮,与物体运动无关 相互:因为物体动,所以引起灯亮 相关:灯不亮,物体也动儿童发展心理学(七)第七章 儿童想象的发展 一、概述 1、定义: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过程 2、特点:形象性、新颖性 3、分类: •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根据想象独立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读者与作者) •根据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幻想: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准备 •理想:如果某种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就变成理 想 •空想:如果某种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 二、想象在儿童发展的意义 1、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之一 2、是理解的基础(靠联想进行的) 3、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情感想象。

      )孩子怕打针 自居作用在游戏中将自 己当成最佩服的人 三、想象的发生与发展 1、发生:1 岁半-2 岁产生(与思维同年) 条件:具备加工材料;具备加工能力记忆表象的简单迁移 2、发展(阶段与心理年龄特征) 1)婴儿期(1-3 岁) 2)幼儿期(3-6、7 岁) 想象初级形态、水平不高误解:想象最发达的时期 •表现: •以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为主 •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刚刚开始萌芽(如画画,童话故事中大耳朵、长鼻子)发份的渴 望 3、儿童期:有意性、现实、创造性成份逐步增长并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4、青少年期: •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作文写作) •想象趋于现实化 •创造想象日益占优势地位(科技作品) 儿童发展心理学(八)第八章 儿童智力的发展 一、什么是智力 错误或不全面的概念:** 智力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面,不仅人有,动物也有,不能反映智力的实质)智力是一种潜在的、综合的能力 (不对,包含了很多心理成份,如想象、知觉,潜在无硬 性标准,没有反映智力的实质) 智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或判断推理能力 (抓住了核心问题,但不全面 ) 智力是一种创造力 (不全面) 科学概念:智力是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多维结构综合性能力,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 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是智力的核心。

      如判断推理 二、智力结构(观点很多)**名称/提出者/主要观点 1、特殊因素说(桑代克) 智力是由许多特殊因素组成的主要包括四种C、A、V、D,C 表示填句,A 表示算术 推理,V 表示词汇,D 表示领会指示 2、二因素说(斯皮尔曼) 包括一般因素 G 和特殊因素 S一般因素是基础,特殊因素是一般因素基础上产生的 3、群因素说(塞斯登) 由彼此不同的一群因素组成,又叫原始能力,最后概括为 7 种数学;词的概括;词的理 解;推理;记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 4、三维结构说(吉尔福特) 任何一项智力活动都是对一定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操作并产生一个结果的过程120 种, 5、智力构成说(皮亚杰) 是发展中不断构成起来的,靠动作适应社会,通过图式或运用图式,顺应/同化达到平衡 6、智力活动阶段说(加里培林) 分五个阶段: •了解当前活动的阶段 •运用各种实物来完成活动的阶段 •有外部语言参加的,依靠表象来完成活动的阶段 •依靠内部语言参加在脑子里完成活动的阶段 •智力活动过程简约化的阶段 举例:儿童学习心算、默读 以上为传统的学说,大多偏重对知识的测量 新的理论**: 7、智力三元论(斯腾伯格) 信息加工角度。

      智力概念:个体对内外情景中信息刺激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 能力: •元成分——高级管理成分,参与智力活动计划、评价、策略选择等 •操作成分——执行元成分的指令 •知识获得成分——负责对新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