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一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doc
6页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一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右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2.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C.太阳辐射 D.海陆分布甲、乙两图分别为沿某条经线x和沿某条纬线y绘制的部分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3.经线x与纬线y分别是( )A.0°与38°N B.20°E与43°NC.20°W与30°N D.40°W与50°N4.关于图中自然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示热带草原带B.表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甲图自然带分布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甲乙两图中的荒漠带自然环境均是由于深居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致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5~6题5.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②从内陆向沿海的地域分异③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 ④由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6.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草原带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C.水热资源丰富,盛产水稻D.可能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种植基地下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 )A.该山地可能位于云贵高原B.经度地带性规律C.甲坡的水热状况优于乙坡D.水分差异导致植被类型不同8.乙坡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右图为“我国某山地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读图,完成9~10题9.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B.天山山脉C.南岭D.祁连山脉10.该山地中段森林带分布的高度可能是( )A.1 000米以下 B.1 000~1 500米C.3 500米以上 D.2 000~2 500米下图中的a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分布现状示意图,b图为该地域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导致自然带图示变化过程的原因,还能造成( )①自然灾害减少 ②全球各地降水增加 ③雪线高度上升 ④农耕纬度提高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2.造成图示变化过程的人类活动可能有( )①积极兴修水利工程 ②采伐林木扩大耕地 ③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④大量燃烧矿物燃料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③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18分)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18分)14.下图为安第斯山某段的植被垂直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1)与图示安第斯山地段距离最近的地形可能是(2分)( )A.巴西高原 B.亚马孙平原C.墨西哥平原 D.拉普拉塔平原(2)垂直带谱包括起始带——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树线(森林上限,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温线相吻合)、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请分别说出图中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基带和顶带的名称,树线和雪线的高度,并计算山麓地带的气温10分)(3)请分析图中安第斯山雪线东坡低、西坡高的原因4分)(4)简述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原因6分)详解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解析:第1题,图中的自然带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表现出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自然带P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低于大陆西岸地区,原因是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而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
答案:1.A 2.B3、4.解析:第3题,经线x经过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该地位于0°经线以东,应为20°E;根据纬线y中天山位置,应位于43°N附近第4题,甲图荒漠带受副高、信风控制出现荒漠;乙图深居内陆出现荒漠,D项错误答案:3.B 4.D5、6.解析:第5题,甲图反映的是热量的变化,乙图反映的是年降水量的变化,甲图中热量的变化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中年降水量的变化反映了由内陆向沿海的地域分异规律第6题,该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即≥10℃年积温约为4 000℃,年降水量约为600 mm,则该地有可能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所以该地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答案:5.A 6.B7、8.解析:第7题,云贵高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不会出现落叶阔叶林,故A说法不正确;该图反映的是垂直地带性规律,是由于水热差异引起的,甲坡自然带谱丰富,显然该坡水热状况较好第8题,乙坡山麓地带为落叶阔叶林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自然带,但甲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显然甲坡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关,即该山最可能位于大陆的东岸,故只能选D答案:7.C 8.D9、10.解析:第9题,该山地西段降水较东、中段多,可判断该山地可能是天山山脉。
第10题,降水量的多少影响森林带的分布高度,该山地中段2 000~2 500米降水量最多,可能分布有森林带答案:9.B 10.D11、12. 解析:破坏森林,矿物燃烧,导致全球变暖自然灾害增多,干旱、半干旱地区将更干旱,雪线上升,农耕纬度变高答案:11.C 12.B二、综合题(共40分)13.解析:读图可知,在西海岸主要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垂直地带规律);甲→乙→丙则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丁地→纽约→华盛顿,则主要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答案:垂直地带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反映垂直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反映纬度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14.解析:第(1)题,从山麓地带为热带雨林可知,它与亚马孙平原距离最近。
第(2)题,从图中不难读出安第斯山的基带、顶带的名称,树林和雪线的高度根据4 800 m为0℃和每下降100米温度升高0.6℃可计算出山麓地带的气温28.8℃第(3)题,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第(4)题,山地植被的垂直变化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状况发生变化形成的答案:(1)B(2)基带为热带雨林带,顶带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树线的高度为3 100米,雪线的高度为4 800米山麓地带的气温28.8℃(据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6℃计算得出)3)东坡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比西坡低,主要原因是东坡降水多于西坡,使冰雪面积分布更广4)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变化,气温和降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造成植物在山体上的分布发生垂直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