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源王韶堡:熙河开边的煌煌旧事.doc
12页渭源王韶堡:熙河开边的煌煌旧事渭源王韶堡:熙河开边的煌煌旧事从古堡门洞里看渭源县城,颇有趣王纲在查看捡到的碎瓦据说王韶的军队使用了神宗年间才发明的新式武器——神臂弓向东奔流的禹河王韶堡又名渭源堡,为北宋名将王韶驻兵渭源时修筑,位于渭源县城北辽洼上它北临后河土崖,西扼上关坪古狄(今陇西)通道,南瞰渭源城,东阻下关坪高地,形势险要,古为战略要地堡长100米,宽50米,高8米它寂寞地屹立于田野之上,历经千年风雨,今尚存东、西、南三墙,北墙部分坍毁中国历代王朝中,宋朝是一个军旅不振、边防积弱的朝代纵观三百余年国史,唯一能主动对外采取军事行动并且获得大胜的战事,莫过于熙宁年间及绍圣年间王韶开边的熙河路战争在王韶开边的筹划实施过程中,渭源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政治、民族关系而发挥着重要作用渭源堡,是王韶打下河湟开边的第一个楔子千年古堡千年古堡去渭源之前,在网上查看当地的天气,预报有小雨,心中甚喜6月21日,沿兰临高速公路南行,性急的雨丝已经在车窗外飘洒起来,连日来的暑热被荡涤一空我们此行要去的王韶堡,虽然已经倾颓,只剩下几围土墙,但在北宋神宗年间,却是居高临下、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塞这个古堡原名渭源堡,因北宋名将王韶驻兵渭源时修筑,因而易名。
在县城边北关村北面的高台上,陪同我们的当地同行王纲指着眼前土墙的门洞说:“到了,这就是王韶堡 ”站在门洞中间,像站在某种分际线上,南向是触手可及的现代城镇,北望则是岁岁枯荣的田地我和王纲在田垄间发现了几片碎瓦,表面有棱格纹路,也许是那个朝代先人们的旧物,也许只是今天顽童无意间丢下的,但此时在我们眼里,只是古堡的兴起与衰败的见证物王韶堡里遍植胡麻,数不清的小花擎着雨滴,惹人垂爱,而现在北边土崖之下水脉纤细的禹河(它即是渭河的上游) ,一路纳川容溪,收河携峪,浩浩汤汤,向东奔流,最终滋润了下游的八百里秦川再往远处看,四周的青山被轻灵的水雾渲成墨色感受着山川的清峻,那个叫王韶的人的精神气质渐渐变得清晰起来王韶本是英宗年间的进士,在重文抑武的宋朝,他大可像身边的文人一样夜夜笙歌、吟诗作赋,过一种悠游自在的士大夫生活史载王韶曾“试制科不中” ,制科考试是宋朝的一种特殊的考试制度,程序比科举考试要繁琐参加制科考试的人员由朝廷中的大臣进行推荐,然后参加一次预试最后,由皇帝亲自出考题制科考试的选拔非常严格据说宋朝总共三百多年的历史,科举考试选了4万多进士,而制科考试只进行过22次,成功通过的人只有41人。
其中第三等是最高等(第一和第二等为虚设的) ,所有参加制科考试的人中,为第三等的只有一位,便是苏轼所以制科不中并不算丢人,何况王韶别有抱负,他做了别人意想不到的一件事情——“客游陕西,访采边事” 就是说自个儿掏腰包去考察军事当时的王韶颇有古代谍报人员的风采:他经常穿着猎户的衣装出没在宋夏边境的崇山峻岭探查敌情,有一次甚至被宋兵怀疑是敌国的奸细,差点掉了脑袋经过几年的访查,王韶得出了一个让他人生华丽转型的调查结论平戎三策平戎三策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 ,时年三十八岁的王韶向朝廷抛出一枚了重磅炸弹——《平戎策》三篇,史称“平戎三策” 王韶的眼光很准,新近继位的神宗皇帝有理想,勇于打破传统,一直梦想再现祖辈的荣光,而宰执天下的王安石则是不惧水火,锐意变法平戎三策”极大地触动了神宗皇帝,他立即召见王韶,亲自询问经营西北的方略王韶应答自如,深得神宗的赞赏神宗甚至这样评价王韶:“以文学知名,素怀忠义,沉毅慷慨,富于机略 ”神宗的忧思全在宋朝西北边境,在王韶上《平戎策》的三十年前,党项族元昊早已称帝建国,东杀西荡,开拓疆域,对宋朝不断用兵连年争战中,宋王朝败多胜少宋、夏双方虽于1043年缔结和约,但之后的数十年间,双方仍是攻伐不断,西夏成为宋朝的心腹外患。
王韶的“平戎三策”直指西夏,他认为,要抵御西夏的侵扰,先须招抚处于西夏以南、河湟一带的吐蕃诸部,从而实现使西夏产生“腹背受敌之忧”的战略目标王韶在《平戎策》中,对于河湟一带的吐蕃诸部发展变化的形势和收复河湟的意义,进行了深刻而又精辟的分析王韶指出“吐蕃瓜分、莫相统一”的现状,为北宋政府经营河湟地区提供了可靠的事实根据他说,河湟地区(今甘肃西部、青海东部和东北部一带) ,土地肥美,适宜于种植作物,发展农业如果河湟一旦收复,将对北宋的经济有所裨益,又可加强对西夏的防务能力西夏正在连年进攻吐蕃,而吐蕃各部势孤力薄,万一让西夏得手,则对北宋的威胁就更大了 王韶“收复河湟”的策略,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与王安石“改易更革”的主张完全一致:北宋政府的两大外敌,一是契丹,二是西夏,而西夏对于北宋的侵扰更加频繁,威胁也更严重如果王韶提出的军事目标能够实现,不仅可以直接加强对西夏的防务工作,改变北宋在宋夏战争中的被动地位,而且可以提高变法派的政治声誉,显示变法运动的威力,从而促进改革的进行随即神宗皇帝任命王韶为管干秦凤经略司机宜文字(秦凤经略司中的机要秘书) ,使王韶直接进入了西北前线的军事决策中心。
熙河大捷熙河大捷宋熙宁四年(1071)八月,朝廷设置洮河安抚司,命王韶领其事王韶开始实施他在《平戎策》中的战略主张王韶对河湟蕃、羌各部则采用“剿抚并用,以抚为主”的策略他首先招抚了青唐吐蕃中最大的一支俞龙珂部王韶“引数骑直抵其帐,谕其成败,遂留宿 ”终于以诚信、大义感动了俞龙珂,使其很快归顺了北宋后来王韶又剿抚并用、恩威兼施,使河湟地区许多吐蕃、羌族豪绅率部投诚,收复青海东部方圆一千二百余里土地熙宁五年(1072年)五月,宋神宗为了收复河、陇地区下令筑古渭城(今陇西县)并设通远军,任命王韶为知军熙宁五年七月,王韶又引兵筑城渭源堡(即王韶堡) 八月开始对不肯归附的羌人部落实施武力征讨,先后破蒙罗角和抹耳水巴等部王韶身先士卒,亲率大军直趋抹邦山,翻越竹牛岭,深入险境,大败玛尔戬部首领瞎药,降其部落二万户,夺取武胜(今临洮),并筑武胜城,宋神宗下诏以武胜建熙州,合并熙州(今临洮县) 、河州(今临夏市) 、洮州(今临潭县) 、岷州(今岷县)及通远军设置熙河路,升迁王韶为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兼知熙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熙河大捷此次出征,王韶前后行军五十四天,跋涉数千里路,平定五州之地,招抚吐蕃诸部无数。
自宕州临江寨北达安乡关,幅员二千里,包括熙、河、洮、岷、叠、宕六州之地全被北宋收复,恢复了安史之乱前由中原王朝控制这一带地区的局面王韶取得的胜利,是北宋王朝在结束了十国割据局面之后,八十年来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这次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弥漫于北宋王朝的因循苟安、逸豫懈怠的政治空气,为改革派赢得了极大的政治声誉,史称:“宋几振矣!”史学家柏杨在评价这一段历史时颇为感慨:“王韶所以能收复河湟失土,就是因为他所率领的部队,是变法后的部队跟变法前的部队比较,好像是来自两个星球 ”就连当时名动天下的苏东坡听说熙河大捷后,也深受鼓舞他写了一阕《江城子·密州出猎》,以抒报国之志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便是此时写成的千古绝句开拓熙河的过程中,王韶采取“招抚、征讨、屯田、兴商、办学”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将他的文武韬略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值得一提的是熙宁七年,王韶建议在熙河实行茶马互市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在熙河等地设买马场,在四川、陕南等产茶区推行“榷茶法” ,由把政府统一收购的茶叶运至熙河地区换取马匹这就是《宋史》中有名的“汉中买茶,熙河易马” 。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小雷北宋名将王韶与《平戎策》王韶(1030-1081) 北宋名将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嘉祐进士足智多谋, 富于韬略初任新安主簿,后为建昌军司理参军曾自费到甘肃青海一带游历,有意识地收 集、采访边事,深入西番羌族不毛之地,实地考察,认真访问,反复分析在游历中,他感 悟到对付西夏是个长期艰苦的工作返回京城,他把自己的想法、观点,系统为一种策略, 写成《平戎策》三篇上书神宗皇帝,内容大要是: ......国家要想平服西夏,没有比先以威力制服河湟更重要的;要想制服河湟,没有比先 用恩信招抚沿边诸族更重要的了招抚沿边诸族,首先要威服董毡;威服董毡,是制服河西 的重要一招 陛下如果能选择有才干、有战略眼光、能把握时事大局,并能了解沿边诸族风土人情的 的人,命令他往来出入其间,推忠信,推诚恳,招抚西番各族,使他们倾心拥护,让他们欣 然有归附我大宋之意,收复他们中大族首领五六个,其他的小部落,就会望风而归,到那时, 就可以号令他们,使用他们了沿边诸族都归顺了,董毡敢不归顺! 董毡归顺,河西李氏就在吾股掌之中了急要时,可荡平颠覆他的巢穴;和缓一点,可 以威胁制服他心腹河湟地区尤如一把尖刀,直插西夏李氏心脏。
这就是见形于彼,收功于 我,具有敲山震虎、一石两鸟的功效 现在木征诸族多次叩关希望依附中国,他们有这种愿望已很久了,他们想得到中国封赏 的官爵,来威服部落内部而边臣因为董毡的缘故,不能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向他们施恩惠, 招抚他们抛弃近处有用的,攀结远处没用的,贪图投降的虚名,忘记那些希望依附有助于我的董毡每年得到很多实际好处,却不时向我邀功卖关子,这实在不是制胜的好办法 “木征诸族全是埔氏子孙,他们各自屯结,以为部落他们的文法所能达到的地方,远 的不过四五百里,近的二三百里,正可以并合而安抚他们臣愚以为应该派遣使臣往河州与 木征交往、道好、商议,让他们定居于武胜军,武渭源城与汉界相接,向他们宣传汉法,感 化他们选一员有文武才略者,命令他与木征长期相处,逐渐用恩信招抚沿边诸族人,有不 服从的,令木征兼用汉人家法施以恩威至于瞎征、堪巴温之徒,他们既有分地,也应该稍 以官爵任命柔服他们,使他们逐渐习惯汉法,渐渐与汉族同居、同俗到那时,我将有肩臂 之助,并且可以断决西夏人与诸番的联结这是制服西夏的上策 由于《平戎策》既正确分析了熙河地区吐蕃势力的状况,更提出了解决北宋统治者最急 迫的西夏问题的策略,其目的和宋神宗、王安石变法派“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张相一致,因此 得到北宋朝廷的高度重视,被宋神宗所赏识并破格召见了他。
王韶在觐见神宗时进一步强调:抑制西夏应首先从渭源人手,这原是唐代渭城旧疆,现 在为西番人所占,直向青唐湟源的河湟地区,方圆两千多里地盘发展,既可兼并团聚西番人, 又可斩断西夏深人西番的右臂,形成对西夏西南方的攻势这一带地广人稀,条件艰苦,北 宋一般官员不愿干这种艰苦细微的工作,但是现在不抓紧,将来再形成一个新西夏,那就可 怕了 宋神宗当即任命他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相当于机要秘书)之职,主持开拓熙河事 务两年后,王韶被越级提升为秦凤路主管番部的提举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 ,吐蕃 大将穆尔、结舒克巴等集结于抹邦山(今临洮岚观坪) ,直逼狄道城当时驻守渭源的王韶 率兵直趋抹邦山,大败吐蕃,并在南甲(今临洮三甲) 、巩令城(今临潭县八角)击败吐蕃 援军,并率部筑武胜城(今临洮县城) ,改“武胜军”为“镇洮军” 十月升镇洮军为熙州,建 置熙河路,治所设熙州,领河(今甘肃临夏西南) 、洮(今甘肃临潭) 、岷(今甘肃岷县) 、 宕(今甘肃宕昌县) 、亹(今青海门源境)五州并筑南关堡(今临洮玉井镇店子街) 、北关 堡(今临洮龙门镇) 、临洮堡(今临洮巴下寺牟家坪) 对西夏形成包围的形势熙宁五年五 月(1072年) ,采取招抚之策,使青唐羌族首领俞龙珂率所属12万人归附。
宋以其地建通远 军(今甘肃陇西),王韶兼知军事七月,破蒙罗角、抹耳水巴等族旋潜师趋武胜(今临洮), 败部族首领瞎药,降其部落2万户,以武胜建熙州,迁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兼知熙州六年三 月,进取河州,部族首领木征败逃,其部将结彪以城降继平定归附的羌部叛乱,升枢密直 学士九月,取宕、岷(今宕昌、岷县)二州,叠、洮(今迭部、临潭)等州部族归附,招抚羌 民30万帐七年初入朝,木征乘机复围河州王韶速返熙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