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碾盘店.pdf
10页1神奇的碾盘店?湖北麻城陈昌学我的家乡碾盘店,是麻北黄土岗镇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它位于镇区东南, 向南距离阎河古镇柏籽塔仅3 公里,距离麻城市区仅15 公里全村有200 余户人家,由十几个自然湾组成村庄前拥田畴,后依青山,一条曲折蜿蜒的芭茅河自东北向东南穿村而过,河的上游有一座麻城市中型水库-- 芭茅河水库,现在已更名为 杜鹃湖 了 小村虽然没有都市的繁华, 城镇的喧闹;然而,它依山傍水,环境清幽,古朴自然,自有一种独特的恬静之美从远处俯瞰,一条乡村水泥路似一条白色的飘带沿河而上,整个村庄臵于山青水秀之中,好似一副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更像一首浪漫淳朴的田园诗据老人讲,我的祖辈于清朝末年,从江西德安迁居于此,已历经数代先人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息繁衍家乡碾盘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我的祖辈父辈的印迹, 这里的许多地方都有动人的传说,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有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出门在外闯荡打拼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回去看一看这一方生我养我的土地;每一位远离乡土、漂泊浪荡的游子,工作累了,就会自然而然地想皈依这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星一月,一饮一啜,都留有深深的印记,都怀有深厚的情感。
2老街的历史传说提起家乡碾盘店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些古老的传说相传,民国时期, 我的家乡有一条老街就叫碾盘店街老街依芭茅河而建,由北向南延伸;街面虽小,但在过去是昔日的光黄古道必经之地当时被称之为“ 东大路 ”据《麻城县志》载, “东大路”是从河南光州(即今河南省商城、光山县)向南经小界岭过双庙关,再到张店达骑龙岗(今黄土岗镇),再过鄢夏二冲,沿碾盘店街南下,过九龙山柏籽塔直到古镇阎河(相传为麻城东古城) ,最后直达黄州这里是昔日南来北往,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古官道如今,由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芭茅河中型水库的修建和阻断,古官道早已淹没在水底,昔日的繁华已风光不再过去,老街上有豆腐坊、 榨油坊、 磨面坊、旅馆、酒店和各种商铺, 生意兴隆,颇为热闹据老人讲,沿芭茅河上下,老街五更半夜常有车夫赶牲口的声音, 马蹄行走的哒哒声, 还有行人推独轮车的声音和挑夫的喘息声只可惜,到抗日战争时期,因武汉会战小界岭战役失利,日寇沿东大路南下,一路烧杀抢掠,碾盘店老街在战火中遭到毁坏街北约 200 米的观音崖 ,靠近芭茅河,紧邻东大路,地势险要,据说曾是国军的抗日战场为了阻击日寇南下,国民党抗日将士与日寇在此厮杀,河里到处都是尸体。
听爷爷说,他们小时候常常在河边放牛,到河滩上玩耍,还时常捡得到子弹壳街东南隔河有一个平坦的山岗,因山岗上有一座青山寺,故名曰 庙山3岗而街西南约 300 米的河边,也有一个小山岗叫碉楼岗 ,这里曾建有高大的碉堡, 以备战时之用 芭茅河边以南还有一大片宽广的麦地,约20 余亩,据说曾是国军的临时飞机场碾盘店老街就在芭茅河边上,庙山岗与碉楼岗隔河相望,再加上观音崖,三者互为犄角,构成三点一线,老街就在中间可见,这里地势险要,定是昔日兵家必争之地站在家乡的山冈,举目四望,碾盘店尽收眼底,芭茅河穿村而过,远处是一望无垠的田野,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稻谷一望无际,凉风习习,波浪翻滚,送来阵阵清香田野里,机器轰鸣,一辆大型收割机正在收割成熟的稻谷,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勤劳的家乡人脸上如今,历史的久远淡漠了曾经的辉煌时代变迁,沧海桑田,碾盘店老街风光不再,昔日高大的碉楼也早已荡然无存;只有一座殿宇壮观的青山寺矗立在庙山岗上,至今香火旺盛,钟磬声余音袅袅很难想象得到,这里曾是昔日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庙山岗上的青山寺, 过去是一座规模颇为宏大的寺庙1951年土改时期,因“破四旧”,寺庙大部分被毁,寺内菩萨被打,只留下一部分房子做了村级小学。
当时学生也只有几十人,两个复式班,四个年级我的大伯小时候还曾在此读过书后来,因年久失修,房屋破旧,寺庙最终被全部拆掉,学校也搬迁了家乡人普遍都有信奉神灵,求神拜佛,行善布施的传统2000 年之后,村民又自愿出资,修建了现在的青山寺寺内有阎王殿、帝王殿、 娘娘殿、 罗汉殿、 药王殿, 供奉着佛祖、 观音、药王爷、4文殊菩萨、娘娘菩萨等,寺庙殿宇壮观,建筑也较为雅致庙门前有几棵苍松古柏,犹如几名卫士,日夜守护着古老的寺庙,显得庄严而肃穆 其中有一棵很大的古柏, 是不可多得的古树名木!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三四人才能合抱, 树枝上悬挂着一口大钟寺内还有一大奇观:断池断池是庙内一个长方形的大水池,长约两丈,宽约八尺,池中间有一个低矮的堤埂,下雨时堤埂被淹,天晴时又露出断池里的水清澈见底,冬暖夏凉,甘甜可口,终年不竭说来也怪!有一年,一位村妇有孕在身,但正值农忙时节,家里劳力不够,就出门下田收割稻谷当时天热,农妇忙了一天, 回家后就大病一场, 发高烧,打寒颤,时冷时热,肚子疼得厉害,茶饭不思,呕吐不止,家人急得手足无措,叫村医问诊也无济于事 后来,听乡人建议, 喝了几碗断池的甘泉水,没想到第二天竟然好了。
正是:地处光黄要道津,历来多有古风存碾盘老街留胜迹,世事兴衰自有情庙山岗上香火盛,青山寺里显神灵秀美乡村歌盛世,晨钟暮鼓祈升平灵秀杜鹃湖光黄古道旁的芭茅河, 远近闻名 它是长江一级支流举水河的一条小支流,发源于上游的群山之间这里山清水秀,一年四季水源充足,水质甘冽自古以来,丽山秀水养育了两岸一代又5一代的百姓位于家乡碾盘店境内的杜鹃湖(原芭茅河水库) 是麻城市内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 兼有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也是黄土岗镇第一大水库 其坝址就坐落在举水支流芭茅河上游的两山之间 水库控制承雨面积30.3 平方千米, 总库容约 1625 万立方米,承担着库区下游3.5 万亩良田的灌溉和下游百姓的吃水任务上世纪 50 年代,麻城县政府响应“兴修水利,大办农业”的号召,于1959 年开始动工兴建这一水利工程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包括大坝、溢洪道、东西干渠、渡槽和其他附属设施高耸的大坝矗立在猴儿脑和火山坳两座大山之间,库尾一直延伸到上游的上石桥靠近大坝内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漂亮的楼廊式闸亭,一东一西伸入湖里,犹如腾龙的犄角,显得威武而美观!两条干渠恰似舞动的龙须蜿蜒在东西两侧的山腰之间每逢汛期, 上游山溪河水奔腾而下,湖面一碧万顷。
俯瞰水库,活像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翻腾在天地之间特别是每年夏天梅雨季节,溢洪道泄洪时,犹如一条宽大的瀑布从天而降,白浪滔天,雾气腾腾,声如雷霆,一泻千里, 蔚为壮观! 倘若逢干旱季节, 水库开闸放水,两条干渠又源源不断的输送甘泉,滋润着下游的万亩良田杜鹃湖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了防洪、蓄水、灌溉的功能要知道,这些水利工程是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困难时期修建的,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许多工程要靠人力在忍饥挨饿的情况下肩挑背扛想想这些,我不得不感叹家乡人的顽强毅力和朴实勤劳!6杜鹃湖水利工程已历经半个多世纪,其间因年久失修, 监管缺位,大坝曾一度出现渗水问题 这引起了水利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 年,正赶上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国家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工程的好政策,杜鹃湖实施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险维修如今的杜鹃湖,整修一新,雄伟壮观,魅力无限!每当雨过天晴,站在杜鹃湖雄伟的大坝上,迎着清风,举目四望,整个库区呈现出一派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坝上水泥路平坦宽阔,坝下新农村户户小洋楼杜鹃湖扼两山之间,似一方明镜,耀日月,贯神州库区内沟谷连绵,山水相映,重峦叠嶂,林海松涛,碧波荡漾,烟波浩淼,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倘若于阳春丽日,驾一叶轻舟,泛于碧水之上,观赏沿岸旖旎的风光,看水面白鹭自由飞翔,真可谓是“湖光山色画中游”!但见四周群山环抱花草绿, 茫茫林海鸟儿啾 近处水库岸边, 风拂垂杨柳;山谷坝口,雾锁有红楼远处芭茅河自北向南蜿蜒而行,穿村而过;向南远眺, 九龙山上具有唐代风韵的千年古塔-- 柏籽塔尽收眼底,清晰可见!倘若沿杜鹃湖东北攀山而上,在崇山峻岭之中,还会看到水仙洞、 大圣尖、玉皇顶、 半截观音、 瞎子沟、 响水潭、晒谷石、万担仓、大浴盆、小浴盆、鸡翅关等自然景点这些自然景观, 许多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我们不得不感慨:杜鹃湖风景区的确是一个休闲旅游、观光垂钓、攀岩探险的好处去!此正是:杜鹃湖景足风流,万顷波光眼底收7碧水蓝天鸣鹭鸟,红桃绿柳映轻舟波欢水笑千重浪,薄雾笼山锁红楼赏景观光生野趣,最是鹃湖梦里留近年来,麻城市 抢抓机遇, 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山水自然资源优 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据悉,省水利厅已于2012 年正式批准杜鹃湖为“湖北省级水利风景区”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乘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家乡通过招商引资,精心筹划,打造秀美乡村,搞好库区开发,充分利用优美的山水自然资源,以芭茅河为纽带, 将杜鹃湖水利风景区与阎河柏籽塔、九龙山地质公园连成一片, 打造出一个 以秀美乡村、 自然山水和人文遗址遗迹为主体,融水利工程与自然山水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区。
风雨清风寨家乡碾盘店东面, 矗立着一座大山 这座山是大别山的一条余脉,海拔约1200 米山顶上有高大的城墙和山寨据历史记载,明末清初,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朝廷内部矛盾异常尖锐,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当时,罗田的王火鼎、麻城的周承馍等人聚众抗清,蕲黄地区山寨林立,据说有大小山寨300 余座,其中最著名的山寨有48 座,号称“蕲黄四十八寨”它们广泛分布于罗田、 黄冈、麻城、浠水、黄梅等地 这些山寨往往依山而建,地势险要, 是在当时特殊的地理环境、民情状况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8家乡大山上的山寨名叫清风寨 ,又称肖家大寨, 相传是清朝初期所建,清顺治年间发展到鼎盛时期当时,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八旗贵族趾高气昂,在政治上抬满压汉为了统一中原,统治汉人,清军实行了“汉从满俗”、“留发不留头”的铁血政策,要求汉人遵从满俗,否则,将株连九族,满门抄斩清朝的残酷统治激起了汉人的强烈不满,于是汉人勇举义旗, 结寨连营,训练壮士,据险抗清清风寨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的传说清风寨的寨主叫肖启立,因脸上有麻子故称肖大麻子肖寨主身材魁梧,手舞大刀,力大无比,乃抗清勇士他跟麻北鄢家寨的寨主鄢世楚是好朋友, 二人经常往来, 两寨遥相呼应, 联合抗清。
只因鄢世楚武艺高强, 有飞毛腿; 肖大麻子拳脚厉害, 力大无比,因此清军屡次围剿,却久攻不下,战败而回直到清代廉吏于成龙调到黄州任知府,亲自率领清兵,巧用计谋,才大破山寨后来,山寨又成为了抵御土匪强盗、抗击日寇的古战场,真可谓是历经风雨,饱经沧桑!清风寨虽然不在“蕲黄四十八寨”之列,它只是当时大大小小 300 余座山寨之一,历史上也不很出名但是,当你真正走近它,你就会为它的雄、奇、险而惊叹!清风寨已历经几百年的风雨,那些曾经的英雄豪杰的故事也早已远去,但他们留下来的石头城仍在宏伟壮观的城墙, 高大的城门, 几十吨重的巨大条石,矗立在悬崖峭壁之上; 倘若拔开荒草荆棘, 还能看到寨里残存的屋基和零星的没有留下墓碑的坟墓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9提高,上山砍柴、放牛的人少了清风寨人迹罕至,早已是树木丛生,芳草萋萋 我站在古城墙上久久驻足,抚摸着那些凹凸不平的石块经过了岁月风吹雨打后的古城墙,尽管早已凋敝不堪,爬满了青苔和藤蔓, 却依然坚实厚重, 岿然不动,让人暗暗惊叹!登高举目四望,只见湛蓝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变化万千; 近处林海松涛,满目苍翠;远处的山脚下,阡陌交通,小楼人家,屋舍俨然,一派恬静田园之美。
或许这里没有龟峰山的巍峨,也难攀五脑山的俊秀,但它的自然与朴实,也是无从替代的老街的历史传说,杜鹃湖的灵秀,清风寨的风雨沧桑,为家乡碾盘店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和文化底蕴,平添了几分秀美和灵气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新世纪,新景象,新希望!受国家新农村惠民政策的支持, 家乡碾盘店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街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街面宽阔,太阳能路灯排列整齐,乡村水泥路四通八达,街道两旁花团锦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