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C统计手法和有关定义总1.doc
6页SPC 统计手法和有关定义总结1. SPC控制图的3σ原理:过程输出呈正态分布N(μ σ )其中μ为正态均值,2σ为标准差在3σ SPC控制图中μ为中心线,μ+3σ为上限,μ- 3σ为下限,正态分布的概率为99.73%2. 三条判稳原则:A. 连续25个点,界外点d=0,即连续25个点中没有一个点超出控制规格外,则该过程是稳定的1-C (0.9973) =0.0645)02525B. 连续35个点,界外点d≤1.超规格的概率为1-C (0.9973) -C (0.9973) (0.0027)03535134=0.0041C. 连续100个点,界外点为d≤2.超出界外的概率为1-C (0.9973) -C (0.9973)0110(0.0027)-C (0.9973) (0.0027)=0.00269210983. 八条判异原则UCLLCLA. 只要有一点超出控制界限外,就判过程处于异常状态B. 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且为点键状(因为9点超出界外的概率与0.0027接近)C. 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趋势)D. 连续14点连续上下交替E. 连续3点中有2点落于中心线的同一侧的B区外(上下限平分为A、B、C)F. 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外G. 连续15点落在C区之内,说明数据分组不当,控制规格太宽和数据不准确。
H. 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一点在C区内,说明过程标准差太大4. 1)过程能力指数C 、C 一般是指短期的C = = 即过程满足pk p6LCUT技术要求的能力,常用顾客要求与六西格玛的比值来表示2)C 是指过程的平均值(μ)与过程的目标中心M发生了偏移的情形C =(1-K)C pk pkpK为偏移度,K= ,C 的另一种表达方式C = C = Tu2pk pu3aULlaLu3ABCCBAC =min{ C , C }过程西格码能力为Z=3 C 一般要求C 或C ≥1(大于1.33过程能力pkpul pkpk比较充足)5. 控制图的常用类型及选择1).计量控制图A.均值-极差控制图( -R):精度尚可,使用方便,n=2-9 XB.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S)精度最高,计算量大,n≥2.C. 中位数-极差控制图(Me-R)精度较差,计算量小,n≥2-9.D.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MR)不得已时使用,n≥1 2).计数控制图A.不合格率控制图(P图),样本量由P决定,一般较大,可不相等B.不合格数控制图(nP图),样本量由P决定,一般较大,且要相等3).计点控制图A.单位产品缺陷数(U图)样本量由λ决定,可不相等。
B.缺陷数控制图(C图)样本量由λ决定,但要相等6. 8种控制图6.1.计量控制图A. 均值-极差控制图( -R):子组均值 = ,极差R=X -X K个子组XXnX.21maxi的均值为 = ,K个数的极差平均值 = ,故 的上限为kk.21 Rk.21XUCL= +A 下限为LCL= - A ;R的上限为UCL =D ,下限为LCL =D 注:X2RX24R3其中A 、D 、D 为常数43B. 均值-标准差( -S)公式 图的上下限分别为UCL= +A ,LCL= -A ;S的上下 X3SX3限分别为UCL =B ,LCL=B ;其中A 、B 、B 为常数S43S34C. 中位数-极差控制图(Me-R)中位数 ,极差为R=X -X ;K个子组中位数均值为~maxi= ; 图的上下限为UCL= +A ,下限为LCL= -A ;R图的上XKX~2~1.4X4下限为UCL =D ,下限为LCL =D R4R3D.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MR),移动极差MR=X -X 移动均值为 =1iiM,X图的上下限为:UCL = +E ,LCL = -E ;KMK.21 X2RX2RMR图的上下限为:UCL =D ,LCL =DMR4MR36.2. 计数控制图:平均不合格数为: = 或(样本数相同)平均不合_nPKnP.21格率( )X样本数(n),平均不合格率为: = ;不合格率上PKn.21下限为:UCL= +3 ,LCL= -3nP)1(nP)(不合格数:控制图上下限为:UCL= +3 ,LCL= -3 ;计数控制图的样_)1(_)1(P本大小为 <n< ,若要P控制图下限大于0即LCL = -3 >0,计算得n>9( -15P P11)6.3. 计点控制图:缺陷数控制图(限于样本数相等)C为缺陷数,UCL= +3 ,LCL= -C3单位缺陷数U,UCL= +3 ,LCL= -3 ,过程能力分析为平均缺陷率U或DPU及百万个U机会中的缺陷数DPMO表示7. 累积和(CUSUM)控制图1).累积和是指:逐次抽取的容量为n的样本中检出不合格品数或缺陷数对其目标值的偏差之和。
其使用条件为:生产是连续的,按时间次序获得的样本代表了随着时间推移的过程质量水平,并且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公式:C =mTiiX1)(2).判定原则:如果累积图中样本特性值C 的轨迹有向上的趋势,表示质量不变坏的倾向,mT若呈水平趋势或平缓向上的趋势,则表示质量有变好的倾向通常规定一个警戒值K,一般K>T,再定义一个参数h,称为决策区间,如果任意一点与最后一点的距离大于等于h时,则判定过程已经发生异常即累积和C = ,对于任意一点C -C ≥h(当累积和mjjKX1)( mi小于0时,下一次累积和大于h时判定为过程异常)3).一般平均链长用L 表示,L 表示失控过程的平均链长,规定过程不良率为P ,当过程不01 0良率P >P 时失控,在国际中L =1000,L ≈10称为C 方案;L =200,L ≈5称为C ;累积10011012和控制图参数表中T =nP = , 或 表示失控过程的平均缺陷数, 或 表示对应050 200受控过程的平均缺陷数4).计数累计和控制图步步骤:A.给出L 或L 以确定方案C 或C0112B.根据产品的规范给出产品的受控的不合格率P 和失控不合格率P ,注意P / P 的值不能0110太大。
C.当用方案C 时,根据P / P 从 / 栏目中找出相应的最近比值,从而确定样本容量11010n= T / P ,从而得出对应行中的h和K的参数;当n较大时 ≈nP, P / P =nP /n P = /0 10101或 / 15205).质量监控均值的累积和控制图:A.适用条件:当质量特性(或某一统计量)为正态分布时,要求及时发现过程均值 与目标值 的微小偏离,这种偏离用标准差的倍数 来衡0 量B.判定规则:设定两个参考值K 、K ,并给出决策区间H,当 ≥H时判定过程均12 miiKX11)(偏大,当 ≤H时判定均值偏小;当 ≤0时累积和重新开始计算,当miiX12)( miiX11)(≥0时累积和重新计算;其中K =T+F,K =T-F,而F=f ,H=hii11)( 12C. h与f的确定:根据L 来确定h与f,具体有个参数表06).用MINITAB作累积和控制图:A.计算不合格品数与目标值T偏差累积和C mTB.计算不合格品数与参考值K偏差的累积和C mKC.当C / C ≥H时表示过程异常mTK注:T、K、h为参考值8. 指数加权滑动平均(EWMA)控制图1).指数加权滑动平均值控制图的使用,在休哈特常规控制图中假定过程均值服从表明正态分布,但实际应用中,这些假定不一定成立,而指数加权滑动平均控制图没有这些限制。
在EWMA控制图中,绘制的统计量为当前值和历史数据的加权平均Z = X +(1- )Z 式中tt1tZ = ,Z 为当前时刻的指数加权平均,Z 为上一时刻的观测值,X 为当前时刻的观察值,0jt 1t t为当前观测值权重因子;当t比较大时且E(Z )= V (Z )= ( ){1- tart2(1- ) }因此V (Z )≈ ( )控制限UCL= +3 ,LCL= -3t2art2^)/(^)/(其中 = /d 或 = /C 若取 = 则方差表达式为V (Z )= 相应控制限为^R2^S412t art2UCL= +3 ,LCL= -3 故V (Z )≈ ( )推荐0.05≤ ≤0.25,一般^t^art2常取0.08、0.10、0.15、0.2,因 值越大,控制规格越大9. 预控制图1).控制图在生产过程中是最有效的工具,但存在着一些限制,数据收集不容易,工作量比较大,要求应用者有一定的素质2).预控图注意点:A.预控图不是控制图,但具有对质量特性进行控制的功能 B.预控图不是指在工序开始前就进行预控,而是指在工序未产生不合格品之前对工序进行控制。
C.预控图直接与规格与界限相联系,不需要3 原则计算控制界限,不需要计算平均值X和极差R,而是样品的实测对工序进行判断,所以操作极为简便 D.预控图的假设条件 a .过程的质量特性值必须是服从正态分布;b. 过程能力6 恰好等于规格(公差)范围,6 =T即Cx x=1;c.过程的质量特性值的分布中心(平均值)必须与规格(公差)中心(目标值)相重p合E.预控图的区域划分:在规格界限(T ,T )与中心线(目标值)之间(1/2处)各UL增加一条预控线(P-C线)将预控线分为三个区:A.目标区(两P-C线间)B.警戒区(预控线与规格线间)C.报废区(即超规格外区域)目标区的概率为86.64%,当C =1时,100件产p品约有86件在目标区,两个警戒区分别为6.54%,约7%,报废区各为0.135%2).预控图的使用条件A.预控制图的操作:工序开始时连续抽取5件产品,若实测值全部落入目标区,则认为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目标值)相重合,过程能力符合预控图的假设条件,可开始预控图的操作B.对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的法则,开始操作后按确定的时间,每次连续抽取2件产品,按以下规则对过程实施质量控制:a.若2件产品全部落入目标区,则判定过程正常 b.若2件产品有1件在目标区1件在警戒区则过程正常。
c.连续2件产品分别落入黄区则判定过程异常d.若2件产品实测值落入同一黄区内,判过程异常,分机中心偏移要采取措施e.只要有1件产品落入报废区过程异常3).预控图的控制方法:对异常判定的理论是小概率事件原理中,设置的小概率为0.01A.在过程中随机抽1件产品,其实值落入目标区的概率为0.86.若连续抽5件,实值落入目标区的概率为0.86 =0.4704,而实际达到了,证明过程质量特性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重合,可以实施预控图的操作B.连续抽2件产品,其实测全部落入目标区的概率为0.86 =0.74>0.012说明过程正常C.连续抽取2件产品1件目标区,1件警戒区的概率为0.86X0.07=0.06>0.01,说明过程正常D.连续抽取2件产品,全部落入警戒区的概率为0.07 =0.0049﹤0.01故判定过程异常2E.只要有1件产品落入报废区,其概率0.007X0.00135=0.001,总是小于0.01,应判定为异常4).预控制图对过程控制的弹性管理A.过程能力与预控制图:预控图假设条件为C =1但并不意味着只能在C =1才能制图,实际p p上,只要C ≥1就可以制预控图,而且C 越大过程控制效果越好,但C ﹤1时不能制预控图。
p p p从图中可看出:a.当C =1时连续2件产品实测值落入黄区的概率为0.0049根据小概率原则判p为异常b. C ﹤1时连续2件产品实际测量值为0.02,过程异常c. C >1如C =1.33连续p pp2件产品落入黄区的概率为0.0004﹤0.001为正常B. 预控制图的抽样间隔时间:一般是过程两次异常(两组落入双黄的取样)之间时间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