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乳喂养综合教育方案提高自我效能和纯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性.docx
6页母乳喂养综合教育方案提高自我效能和纯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性 [摘要]目的:分析母乳喂养综合教育方案对于提高产妇自我效能及纯母乳喂养率所产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初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孕产妇是否采用母乳喂养综合教育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未应用母乳喂养综合教育方案,观察组产妇采用母乳喂养教育方案结果:观察组孕妇B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一周、产后四周及产后八周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综合教育方案可显著提高其自我效能及纯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应用关键词:母乳喂养综合教育方案;自我效能;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为6个月以内婴儿最佳喂养方式,母乳中含有婴幼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乳汁安全、卫生、好吸收、生物利用率最高,能够满足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产妇产后恢复,对改善和维护母婴健康均有重要价值[1-2]但是,部分产妇对纯母乳喂养缺乏信心、担心母乳喂养会导致身体走形或者缺乏家庭及社会支持等,导致母乳喂养率较低,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0例初产妇临床资料,均自2021年4月~2021年8月在我院分娩,分析母乳喂养综合教育方案对于提高其自我效能及纯母乳喂养率所发挥的作用,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以初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单胎初产妇;②新生儿胎龄37~42周;③认知及理解能力均正常;④知晓本次试验方案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肾病、心脏病者;②合并智力障碍或者精神异常者;③坚定实施人工喂养者;④有母乳喂养禁忌症者;⑤新生儿合并半塘乳血症、苯丙酮尿症者;⑥新生儿早产者根据孕产妇是否采用母乳喂养综合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纳入孕产妇样本量为100例年龄范围为21~37岁,年龄均值为(28.45±2.37)岁,观察组纳入孕产妇样本量为100例,年龄范围为20~35岁,年龄均值为(28.67±2.33)岁孕产妇基本临床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 对照组孕产妇未接受母乳喂养综合教育方案,观察组产妇采用母乳喂养教育方案,详细内容如下:(1)护理人员于孕妇产检时对其及其家属进行母乳喂养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纯母乳喂养的好处,坚定纯母乳喂养决心,积极克服各种喂养困难,实现纯母乳喂养目标;(2)为孕妇及其家属讲解母乳喂养技巧指导,包括喂奶前清洁方法、喂奶时间及哺乳正确姿势等;(3)向孕妇与其家属分发母乳喂养健康宣传小册子,丰富其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并掌握正确的喂养技巧;(4)责任护士必须每天进行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并对孕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进行追踪,产妇分娩后掌握其母乳喂养情况,及时帮助产妇克服各种问题和难题,确保泌乳通畅;(5)科室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不断增强护士的护理技能及责任意识并致力于提高孕产妇的母乳喂养积极性。
1.3观察指标(1)于孕妇分娩前应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估其母乳喂养信心,共计30项,应用李克特(Likert)5级评分法进行评估,评分范围为1~5分,评分越高则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越高;(2)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一周、产后四周及产后八周纯母乳喂养情况1.4数据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3.0软件,以[n(%)]表示计数资料并通过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并通过t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BSES评分对比 对照组孕妇BSES评分为(2.23±0.21)分,观察组孕妇BSES评分为(4.47±0.22)分,观察组B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对比 观察组产后一周、产后四周及产后八周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比较两组纯母乳喂养率[n(%)]分组产后一周产后四周产后八周对照组(n=100)54(54)50(50)45(45)观察组(n=100)69(69)64(64)59(59)χ24.7513.9983.926P0.0300.0460.0483讨论母乳中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及多种免疫球蛋白、大量活性物质,能够有效预防腹泻、过敏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有助于促进婴儿健康发育;可增进母子感情,促进婴儿情感发育;能够加快产妇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并推迟产妇再次妊娠时间;可大大降低产后出血风险及乳腺癌、卵巢癌发生风险,有助于维护产妇健康。
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母乳喂养信心,有效提高纯母乳喂养积极性[3]此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BSES评分明显更高,产后一周、四周及八周纯母乳喂养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即产妇对实施母乳喂养的自信度,通过对产妇母乳喂养过程中的心态进行持续监测并对其喂养行为进行干预等方式能够提高其纯母乳喂养率并延长其纯母乳喂养时间[4-5]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可知,应用母乳喂养综合教育方案能够使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得到丰富,使其喂养技能得到增强,而且还能够充分调动家属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有助于孕产妇克服母乳喂养困难,避免过早添加代乳品参考文献:1. 时元菊,封玲,秦丽,等.母乳喂养教育支持小组干预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1,43(2):248-250.2. 冯丽芳,王明喜,罗桂凤,等.延续性母乳喂养支持体系在母乳喂养中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5):117-120.3. 吴咏梅,李行,宋和青,等.产妇母乳喂养的知识、自我效能与纯母乳喂养行为的关联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21,33(8):739-744.4. 彭守秀.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2):2233-2236.5. 冯丽,李琴,高丽花,等.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感和育儿胜任感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1):210-21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