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演化机理研究.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1881328
  • 上传时间:2021-1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9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演化机理研究 王娟 胡洋摘 要: 文章分别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分析商业空间结构的演化机理,重点分析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为探索面向非连续性变化环境的商业空间布局提供理论思考关键词: 广义虚拟经济;商业空间结构;立体交通网络;商业基础设施: F713.50 : A : 1674-9448 (2020) 01-0013-05Study on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Urban Commercial Spatial Structure From the View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WANG Juan 1,2 Hu Yang 2(1.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Creative Institute,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hangsha, Hunan, 410205, China; 2.Collo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hangsha, Hunan, 410205,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urban commercial spatial structure from the demand and the supply, focusing on the impacts of three-dimensional traffic network and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commercial spatial structure,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thinking for exploring the commercial spatial layout facing the discontinuous changing environment.Key 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commercial spatial structure, three-dimensional traffic network, business infrastructure一、引言數字经济时代,城市商业具有显著的广义虚拟经济属性。

      商业与城市产生与发展唇齿相关,正如马克思高度概括的:“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而城市发展要以商业为条件20世纪20年代,欧美学者开始进行商业空间学的研究,强调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商业的促进作用,日本学者认为现代城市化的过程就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聚集的过程国内对商业空间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较为活跃,出现大量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的商业空间区位等级的研究成果总体来看,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多从产业集聚、规模经济、交易成本、分工合作等角度展开,分析工具往往采用地租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城市的“区位中心优势”转化为“流通网络优势”,商流和物流的运输成本、时间成本、管理成本等大幅下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数字技术驱动的商业活动不仅改变了成本、效率、产业链等,更是深刻改变了人与人的连接,从而使商业的虚拟空间结构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本文从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角度梳理商业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和机理,重点考察立体交通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商业空间结构是指商业活动中供给与需求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关系在商业业态及其等级、规模、组织等方面的空间体现,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各种商业业态和细分市场在区位规模服务形式和总量上相互决定过程中的协调和冲突关系;二是,各种商业业态的规模等级空间结构,具体表现为商业活动的物质形态、区位选择、商业活动需求等。

      二、需求侧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一)人口规模与收入城市人口集聚产生大量消费需求,人口规模和人均收入是影响商业空间结构最基本的需求因素一方面,人口的集聚和分散综合体现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土地和交通等供给要素的变化;另一方面,人口的消费需求是零售商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口空间分布和收入变化直接影响商业空间结构,即人口结构的变化能从商业供给和需求角度综合反映商业空间结构演化的规律1.商业中心的多核化转变人口规模的扩大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使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并细分,单一商业中心难以满足消费市场的结构性需求和总需求,市级商业中心由单核向市场定位不同的多核发展2.商业结构的多极化发展社会购买力水平及其投向,直接决定商品流转的规模、结构及商业企业的空间布局、规模和类型结构等大型社区的建设和居住人口的聚集,使大型商业和社区型购物中心进入社区集聚,逐渐形成社区商业中心,于是形成由市级商业、次市级商业、区级商业和社区商业构成的多等级商业结构3.商业中心的圈层化升级人口增长促进商业集聚力的增强,使商业中心的辐射力随之加大,辐射范围的扩张使商业等级上升人均收入的增加使人们的消费半径增加,促进商业中心圈层化升级二)消费者行为西方国家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相当成熟,“智能图”“活动空间”“消费者知觉、行为与零售区位模型”等极具代表性。

      贝里和盖瑞逊(1958)提出的三级活动理论第一次将消费者行为纳入理论框架,将消费者行为与商业空间类型结合起来作为划分商业空间类型的标准,认为消费者会在商业中心产生多目的购买行为后来的学者对消费者前往最近的商业中心购物的假设提出挑战,从而带动消费者行为学派的充分发展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购物习惯或购物心理等因素与商业空间结构的形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对商业中心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有很重要的影响其一,消费者不同的购物需求体现不同的购物行为,从而影响城市中心商业体系的空间结构和职能结构其二,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商品需求的种类和档次,进而影响城市商业中心的业态分布和商业设施的建设其三,根据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的一般规律,基于人们对商品需求的差异进行分类是商业中心布局的基础,同时也反映商业中心布局的原始规律三、供给侧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一)产业集聚产业集聚的中心是提供社会有效供给的中心产业集聚通过要素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化成本降低、城市竞争力提升等途径促进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陆根尧,2012)根据区位理论,商业的集聚是交易规模效应及区位交易成本下降的结果;反之,人口集中的消费中心,促使商业交易在区位上集中而产生规模效应,促进单位交易成本下降和商业利润上升。

      1.产业集聚催生新的商业集聚首先,工业化的技术创新及其溢出效应为商业空间结构的演化提供了内生动力,当一个地区或区域出现产业集聚,必然引起相关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集聚,从而带动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与流动,进而推动第三产业集聚然后,要素的趋利性使新要素不断加入既有的产业集群,从而带动更大的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往往又因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等原因,向周边区域扩展,随着周边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临近城市中,类似的产业结构将不同城市联系起来,形成都市圈,从而演化出新的商业空间格局2.产业集聚降低商业空间结构演化成本一方面,集聚内因地理、文化和组织的接近性,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产业集聚的共享性有利于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使用效率的提高使投资的平均成本降低,有效推动生产和生活的分离,提高商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二)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指各产业部门之间量的比例及其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从现代经济角度来看,产业部门已突破物质生产领域,涵盖了全部国民经济活动产业结构也就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或商业结构中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率和经济竞争力,改善产业布局,必然对商业空间结构组成要素的布局带来影响。

      一般而言,产业结构带动形成三种商业空间形态:一是,围绕大型居民区、学校、地铁站、火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形成点状结构;二是,沿通达性好、流量大的交通两侧形成条带状结构;三是,在城市繁华地段由众多点状、条带状商业中心区连片形成面状或块状结构三)商圈体系商圈体系指多种业态、各种规模商业企业在特定空间范围的聚集体城市内大小不一的零售集聚构成零售商圈体系,商圈体系的空间移动轨迹形成城市商圈空间结构演化1.零售网点的集聚程度,直接决定了城市零售商业市场竞争效率、规模效益和组织化程度商业网点的集聚必须与人口、交通相适应2.商业规模商业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业系统所拥有的构成商业生产力的各要素的多少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经营服务能力的大小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占用资金、企业营业面积、设施先进程度等3.经营效率坪效即单位面积经营效率商业经营效率与商业网点数和商业内部管理经营有关对于同样的产出规模,区域内或精确到商业街、商场所用的商业网点数越多,经营效率就越低;反之,在规模相同的商业区,商业的经营效率越高,产出越高,零售总额越大四)立體交通网络交通是商业空间分布的推动力,交通技术进步带来城市时空观念的更新,为商业空间结构的调整创造新的可能。

      首先,交通节点是商业辐射能力的重要指标良好的交通节点有利于增强商业区的集散能力,如交通交叉口有利于人流进出商业区,公交站点扩大了商业核心区的辐射力因此,交通节点集中的地段经常是商业设施密集区其次,不同等级的交通类型构成网络体系,作为整体影响商业空间结构交通网络对零售商业微区位的支路线性延伸、据点辐射指向以及商业集聚内部的微细分异的影响日益突出,零售空间(所有大型的零售商场)都是依托于交通干线布局(曹嵘,2003),可达性越好的区域,形成的商业中心的级别也越高(蒋丽,2015)同时,商业区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功能体,交通网络使商业区与其它功能体融合为全新的城市系统,一方面,商业区通过城市交通网络进行商业辐射;另一方面,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又通过交通网络作用于商业区,给商业区输送大量消费者,刺激商业区的发展与繁荣区域交通技术的进步带来城市时空观念的更新,为地区空间结构调整带来新的可能城市发展形态总是由于新的交通方式的引入而改变,商业空间结构同样如此公路、地铁、高铁、飞机等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商流、物流成本下降,商业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城市发展一般倾向于沿交通可达性较高的城市交通干线延伸,地铁往往成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轴。

      地铁交通网络化不仅有效加快了城市人口流动速度,极大增加了现有商业辐射范围,而且地铁站作为人流集聚点,同样发展成为商业集聚地,从而,地铁网络直接影响城市商业的总体布局1.预期效应商家对地铁沿线发展趋势存在一种预期,即地铁能够带来大量潜在收益足够弥补早期的成本具有相同预期的商家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博弈后将在地铁沿线各区位进行选择,开发商与开发商之间,零售商与零售商之间,开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相互磨合,将向一个区位内聚集,形成资金和产业的集聚优势各方对于地铁沿线发展的有利预期会打破过去形成的对现有商业圈的路径依赖,为新的商业圈的形成提供条件和更好的发展机遇,从而带动商业圈位置、规模、等级的改变即商业空间结构的改变2.通达效应其一,地铁带来距离的缩短地铁凭借自身较快的通行速度及较高的通行效率,使得消费者到达远距离商业中心的时间大大缩短其二,地铁改变人们的出行行为地铁之前的传统的交通方式使人们以出行时间来决策消费地点,通达性的提高既使消费者能快捷地进入商业中心,又使消费者有更多时间休闲娱乐购物由于出行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