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西陵峡导游词.docx
10页湖北西陵峡导游词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就有可能用到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学问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湖北西陵峡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湖北西陵峡导游词1 三游洞摩崖,简称三游洞,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北7公里的长江边的山崖上,位于西陵峡峡口处 5月25日,宜昌市三游洞摩崖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三游洞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闻名名胜古迹 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夷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到了宋代,闻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景区拥有唐宋以来,白居易、元稹、白行简、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等历代巡游过三游洞的名人,以及在夷陵任过职的官吏,或题写诗文、或刻碑记事,共作壁刻、碑刻100多件。
还有张飞擂台,巴楚乐宫等闻名景点湖北西陵峡导游词2 西陵峡得名于南津关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从南津关到秭归香溪口为狭谷段,长66公里西陵峡以严峻著名于世,峡内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黄牛峡、灯影峡、青滩、泄滩、崆岭滩、蛤蟆碚等名峡险滩和黄陵庙、三游洞、陆游泉等古迹 西陵峡中的兵书宝剑峡位于香溪东15千米、长江北岸的陡壁峭岩上,也像石隙中有物叠置其间,状若书卷,名曰"兵书",其右下方条形岩石凸起,犹如巨剑直插激流,名曰"宝剑""兵书"实为巴人岩棺葬之遗迹 从兵书宝剑峡向东过新滩不远,江北有岩壁,上有两块重叠下垂的褚黄色岩石,一块形似牛肝,一块形似马肺,故名牛肝马肺峡牛肝和马肺其实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钙沉积形成的钟乳石如今牛肝还完整,而马肺则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入侵的英国军舰轰掉了下半部,使马肺残缺不全后来郭沫若游经三峡时在《过西陵峡二首》中又以“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来遣责英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好河山的罪行 莲陀至南津关间有灯影峡及黄牛峡灯影峡峡壁明净,纯无杂色两边云鬓凝翠、飞泉漱玉崖壁映入江水,静影澄碧若夜晚过峡,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美景异样,所以又称明月峡。
灯影峡的一大绝景就是每当夕阳西照,晚霞透衬崖顶的四块象形石就象灯影戏(皮影戏)剧中《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灯影峡由此而得名 过了灯影峡后行不多久,便可望见一排陡峭的石壁它高耸于郁郁葱葱的群峰之上,俯瞰着波涛汹涌的激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山脊,犹如九龙下水,气概非常宏伟壮丽那横空的石壁就是黄牛岩,河谷便是“黄牛峡”与灯影峡相比,黄牛峡两岸山势高耸,岩形粗犷多变这里是有代表性的震旦纪地质断层至今在黄牛峡中仍可找到鱼类化石、三叶虫化石及其它海洋生物化石,它记录了三峡数亿年来的沧海桑田的改变 过三峡工程后往西行10公里,就进入了两岸峭壁屹立,如斧劈刀削一般的崆岭峡,在其间夹有天下著名的险滩—崆岭滩,这里水流湍急,由“大珠”、“头珠”、“三珠”等礁石组成,礁石犬牙交织,乱流翻涌因而流传“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船过崆岭滩,如遇洪水季节,激浪如移山倒海之势冲击礁石,船行其中,稍有不慎,就会船毁人亡特殊是“大珠”的岩石上刻有“对我来”三个大字船行至此,必需朝着“对我来”直驶过去,方可顺着水势产生的回冲力而避开它,假如要避它而行,反而会触礁沉船,这是三峡船工所积累的丰富阅历1920年德国轮船“瑞生号”开进峡江,由于不知“对我来”的奥妙,又不听峡江引水的忠告,不敢直冲“对我来”,结果被这块礁石撞沉。
解放后,峡江航道经过多次整治,炸掉明石暗礁,加之葛洲坝的建成,水位抬高,险滩已不复存在 南津关为西陵峡出口,此间河道狭窄,两岸陡壁高耸,紧紧扼住滔滔的江水,就像一个细领的瓶口,形势非常险要,形成与夔门首尾相应的又一个自然门户,有“雄当蜀道,威镇荆门”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关内群峰竟秀,江岩壁立,河道曲折,江流汹涌,而关外却豁然开朗,江面由300米聚然增加到2200米,放眼一望,大江浩荡,绿野无垠,舟船有梭,令人有“极目楚天舒”之感湖北西陵峡导游词3 “秭归胜迹溯源长,峡到西陵气混茫屈子衣冠犹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三斗坪前今日过,他年水坝起高墙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峡进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已归东土凉爽界,应惩西天火焰游五十年来天地改,浑如一梦下荆州”这是郭沫若在时隔五十年再游西陵峡后写下的《过西陵峡》这首诗,作于1961年诗中描绘了西陵峡壮丽的风光,囊括了峡中的闻名景观西陵峡因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西起巴东官渡口,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120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也是自然风光最为美丽的.峡段,北宋闻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为此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
西陵峡分为四段:香溪宽谷、西陵上段峡谷、庙南宽谷和西陵峡段峡谷其中香溪宽谷长约45千米,谷中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等名景,庙南宽谷长约33千米,谷中有灯影峡、黄牛峡等名景峡内风光明丽,宏伟壮丽,两岸峰峦高耸,夹江壁立,峻岭悬崖横空,奇石嶙峋,飞泉垂练,苍藤古树,翳天蔽日 西陵峡中的宜昌段,西起秭归香溪,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76千米,这里山奇水秀,峡中有峡,峡峡相连,尤其是号称“西陵四峡”的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更是风光奇异,声明远播 灯影峡位于湖北宜昌县西南部,长江三峡西陵峡石牌以西因峡东南岸象鼻山头矗立着两块奇石,形似《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师徒二人每当晚霞透射峰顶时,由远处望去,似灯影摇曳,故名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扇子峡,是因峡内岩壁多呈银白色,犹如明月,故名明月峡;因南岸扇子岩重山壁立如扇,故名扇子峡 长江东流至此折向南流,峡谷呈南北向弯月形上起南沱,下至石牌,长8公里,峡谷相对高度500-600米峡内石灰岩结构,形成悬崖峭壁,奇峰异石遍布林立北岸峡壁石灰岩页岩平台的接触带,清泉四溢,从陡壁跌落,形成很多飞流直下的瀑布,景象万千,蔚为壮丽,素有“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之说。
沿江两岸植物资源丰富,山麓缓坡处多柑桔林,山背后的金刚山,为名茶“金刚银针”的产地 兵书宝剑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西段,湖北省秭归县境内西起香溪河口,东止新滩长约5千米,江面最窄处近100米,沿岸岩壁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因峡北岸崖壁石缝中有古岩棺葬的匣状遗物,形似书卷,相传是诸葛亮藏的兵书,其下有一块巨石直立似剑,插入江中,传闻是诸葛亮藏的宝剑,故名兵书宝峡又因“书卷”其色似铁,又名铁棺峡传闻诸葛亮曾经在此驻兵屯粮,亦称米仓峡 据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载,因“两岸壁立,白石隐现,状如白狗”,故又名白狗峡过去江中礁石密布,险象环生,航行非常艰难枯水期航道宽 仅60余米,逆水船需绞拉过滩沿岸奇峰绵延竞拔,绝壁千寻缓坡处多茂密的柑桔林境内有屈原大夫祠、太公钓鱼石、玉虚洞、月亮洞等闻名景点 牛肝马肺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西段,湖北秭归县境内为西陵峡中闻名的险滩之一因北岸岩壁有两团四、五块赫黄色岩石重叠下垂,一块形如牛肝,一块状似马肺,故名牛肝马肺峡此峡处于新滩和庙河之间,长9.5千米江面最窄处约百米,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峡中峭壁对峙,奇峰突兀,岩壁间飞瀑高悬,林木葱郁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马肺”下半部被英国军舰枪炮轰缺。
因此郭沫若在《过西陵峡二首》诗中道:“兵书宝剑存形似,牛肝马肺说寇狂”,饱含侵略者的愤慨之情 崆岭峡位于长江西陵峡西段偏中,湖北省秭归、宜昌两县交界处崆岭,原名崆,是一种有窗户的船空聆就是空船据《史记》记载,因江流湍急,舟行困难,此峡有俗语说:“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之称比起水位急滩青滩和泄滩,崆岭滩更为凶险,是江上的“瓶子口”由于航道狭窄,水势又急,因此每当有船至此,“必空其聆,方可上下”,故名空聆峡名据此意传为崆岭峡 此段长2.5千米,江面最窄处约200米峡中峰峦迭秀,矗立在峡江南北,高出江面千米以上,千姿百态,引人入胜从前滩多激流,礁石林立,出名的险滩即有“二十四珠”清光绪二十六年,德国“瑞生号”轮船触礁沉此 崆岭峡内有崆岭滩,峡以滩名峡内有一小段又叫黄牛峡因为岸边的一座山上有一块岩石酷似人牵黄牛,所以又叫黄牛山峡又因山得名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说明这段江流水急,暗礁多,木船行驶,非常吃力,又要时刻当心谨慎,所以行驶速度很慢于是,走了好几天,黄牛山依旧在视线之内如今,峡内河道经过整治之后,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状况了 旧时西陵峡滩险水急,礁石林立。
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这是白居易形容西陵峡内险滩密布的名句如今的西陵峡是壮美的景色照旧,汹涌的恶浪不再了江面风平浪稳,水流平缓,船只畅行无阻,如履平川湖北西陵峡导游词4 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00余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叫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沿江有巴东、秭归、宜昌3座城市 西陵峡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北岸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南岸有“灯影峡”等 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对川江航道的多年治理和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后,水势已趋于平缓,然绮丽景观如旧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