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笔字书写指导.ppt
35页毛笔字书写指导毛笔字书写指导毛笔的分类与质量•毛笔可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毛笔可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 ;;•按笔头的大小来分,毛笔可以分为大字笔、中字笔按笔头的大小来分,毛笔可以分为大字笔、中字笔和小字笔和小字笔•依据笔毫的长短,毛笔还可以分为长锋笔、短锋笔依据笔毫的长短,毛笔还可以分为长锋笔、短锋笔•衡量毛笔质量的标准是四个字,即:衡量毛笔质量的标准是四个字,即:尖、齐、圆、尖、齐、圆、健健尖尖”指指锋颖尖,笔锋收得拢锋颖尖,笔锋收得拢齐齐”是指是指笔笔毫化开后,捏扁起来看锋颖齐整毫化开后,捏扁起来看锋颖齐整圆圆”指指笔头圆笔头圆锥体规整饱满圆则笔毫能聚中,可八面出锋锥体规整饱满圆则笔毫能聚中,可八面出锋健健”指指笔锋劲健,富有弹性笔锋劲健,富有弹性 执笔法 人们普遍采用的执笔方法是五指执笔法人们普遍采用的执笔方法是五指执笔法五指执笔法也叫五指执笔法也叫“拔镫法拔镫法”它的特点是五指它的特点是五指齐力,既可紧执笔管,又舒适自然,便于书写齐力,既可紧执笔管,又舒适自然,便于书写五字执笔法将执笔的方法及五个指头的职责作五字执笔法将执笔的方法及五个指头的职责作用概括为五个字,即:擫(用概括为五个字,即:擫(yè)、押、钩、格、、押、钩、格、抵。
抵 擫,即用大拇指指肚贴住笔管左侧,与食擫,即用大拇指指肚贴住笔管左侧,与食指相对用力指相对用力 押,食指中关节上突,指尖下倾,用指头押,食指中关节上突,指尖下倾,用指头的指肚处触管,与拇指相对用力的指肚处触管,与拇指相对用力 钩,中指弯曲,与食指轻轻相并,指尖下钩,中指弯曲,与食指轻轻相并,指尖下倾,指肚触管,钩住笔管向掌心方向用力倾,指肚触管,钩住笔管向掌心方向用力 格,无名指爪肉交界处抵住笔管,用力与格,无名指爪肉交界处抵住笔管,用力与中指基本相对中指基本相对 抵,小指自然弯曲,贴在无名指旁边,辅抵,小指自然弯曲,贴在无名指旁边,辅助无名指用力助无名指用力 五指执笔法图示五指执笔法图示书写方法•用腕法用腕法——枕腕法枕腕法、、悬腕法悬腕法、悬肘法、悬肘法•发力法发力法——运指法运指法、、运腕法运腕法、运肘法、运肘法•执笔执笔——执笔高的字飘逸,适宜定行执笔高的字飘逸,适宜定行草或草书,但易浮滑;执笔低的字沉草或草书,但易浮滑;执笔低的字沉稳,适宜写篆、隶、行、楷,但易呆稳,适宜写篆、隶、行、楷,但易呆扳。
扳•身法身法——坐势、立势坐势、立势用笔技法用笔技法1、毛笔的“四面八方”2、中锋、偏锋、侧锋3、笔法的分解 起笔——顺锋、侧锋、藏锋笔画 行笔——铺毫、平移、提按、转折 收笔——回锋、放锋4、笔法的综合运用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长沙),唐朝著名书法家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 ,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欧阳询早年学习王羲之的书体,传说他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字体飘扬”的“欧体”《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欧阳询奉敕书原碑24行,1108字,由于年久风化,加之椎拓过多,断损严重,后人又加以开凿修补,以至笔画锋芒全失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
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 ,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等他和唐代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 柳公权(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 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楷书四大家之一——柳公权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是元代最显赫的 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著有《松雪斋集》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有《千字文》、《汲黯传》、《杭州福神观记》、《胆巴碑》、《道德经》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
起笔规律:点、带、转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露锋收笔:弹、倾、踢 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
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不过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一步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踢”)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能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 藏锋收笔:弹、挑、折、转 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
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 起笔折法—— 弹、挑、点、带、转 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 三角形折法 —— 弹、挑、折、折、转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 折钩的书写规律 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规律与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弹、挑、折、折、转”五个步骤书写,不过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步骤书写更合理,因为如果竖钩也写出同竖提一样的“脚后跟”,其效果必然难看而且拖沓累赘。
竖提更适合用弹、挑、点、带、转法书写 弧钩的书写规律 —— 弹、弧、折、转 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这样,写出的弧钩才有美感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折、转”四字概括 点的书写规律—— 线(线型笔画)的浓缩 楷书的基本点有五个:斜点——反捺的浓缩竖点——垂露竖的浓缩左点——右短竖的浓缩撇点——短斜撇的浓缩提点——提的浓缩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 楷书笔画书写示范及用法(一) 楷书笔画书写示范及用法(二) 楷书笔画书写示范及用法(三) 楷书笔画书写示范及用法(四) 楷书笔画书写示范及用法(五) 书写规律笔画接笔规律 (一)相接法(一)相接法 (二)相离法(二)相离法 粗细平衡规律 (一)密细疏粗(一)密细疏粗 (二)长细短粗(二)长细短粗 (三)横细竖粗(三)横细竖粗 (四)左细右粗(四)左细右粗 重画变异规律 (一)重横变异规律(一)重横变异规律 (二)重捺变异规律(二)重捺变异规律 (三)重折变异规律(三)重折变异规律 (四)重钩变异规律(四)重钩变异规律 主笔优先规律 很多初学者为什么在写楷书时,把字写得四平八稳,老气横秋?因为不懂得这一重要规律,所以写楷时犹如布算。
要想把楷书写得有生气,耐人寻味,掌握这个规律是主要途径 主笔即字中的主题笔画,一个字只有一个主题笔画,其他笔画皆为从属笔画从属笔画应让位于主笔,不可喧宾夺主、抢占空间,只能烘云托月,以突出主笔相对从属笔画而言,主笔占的空间要大一些所以写主笔时应张扬放开,写从笔时应抑制收缩这就是主笔优先规律基本笔画中作主笔的有长横、悬针竖、斜捺、横钩、竖钩、斜钩、横折钩、横折斜钩、竖弯钩、竖折折钩等 以长横为主笔的组合 以悬针竖为主笔的组合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斜捺与撇的相接组合 斜捺与撇的交叉组合 以竖弯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以横折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 左中右结构字的宽窄比例规律 左中右结构的高低变化规律 1、中间高,两边低——中间部位上为纵向笔画2、中间低,两边高——中间部位上为横向笔画 3、左中高,右边低——右边为右耳旁(横向笔画起笔) 上下、上中下结构字的组合规律 (一)、上下、上中下结构中,中间有横向笔画(如长横、横钩、撇捺)的字,应写成菱形二)、上下、上中下结构中,上有横向笔画(如长横、横钩),且下无斜捺、竖弯钩的字,应写成倒梯形。
三)、上下、上中下结构中,下有斜捺、竖弯钩或心字底、四点底、儿字底、衣字底、折文底的字,应写成梯形楷书口诀 楷书称正楷 起笔多藏锋楷书称正楷 起笔多藏锋学书必先行 行笔用中锋学书必先行 行笔用中锋笔画形态稳 回锋要自然笔画形态稳 回锋要自然字字得端正 结构讲造型字字得端正 结构讲造型结构搭配匀 多临古人帖结构搭配匀 多临古人帖章法要讲究 用笔讲技巧章法要讲究 用笔讲技巧笔笔得到位 楷书要写好笔笔得到位 楷书要写好清朗必整齐 重在用腕上清朗必整齐 重在用腕上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