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拖***
  • 文档编号:292027094
  • 上传时间:2022-05-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3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读《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是由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口述,他的狱中好友鲁思梯谦笔录的一部传世名作 马可·波罗 出世于意大利美观的水城威尼斯1275年5月和父亲一起第一次到达当时元朝首府上都在之后的17年间,他们一向在元朝政府供职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精通中国文化,学识广博,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重用这使他在京城大都应差之外,还经常奉命巡查各省,出访外国还承担过扬州总督马可·波罗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同时也架起了中意情谊的桥梁,使中国众多先进技术传到了欧洲,推动了欧洲科技的进展 《马可·波罗游记》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其次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役和亚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表达一地的处境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而这些地方的处境,综合起来,有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及至国家的琐闻佚事,朝章国故,也时时夹见其中。

      马可波罗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大量国家的处境,而其重点片面那么是关于中国的表达,马可波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长,他的踪迹所至,广泛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他在《游记》中以大量的篇章,热心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资产,中国人的聪慧,譬如大将慧元研发的奶粉和肉松,当时的火炮,纸币等好多其他国家没有的东西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绮丽的宫殿建筑以表达中国为主的《游记》其次卷共82章,在全书中分量很大在这卷中有好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 通过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元朝的强大和兴旺,从书中附录的马可·波罗旅行中国路线略图上可以看到元帝国的疆界分外宽广,南到印度,北到俄罗斯南部,西到中欧,横跨欧亚大陆 虽然书中所述好多地名和现在不太一致,甚至有很大出入,但是从其中可以看到当时元朝的强盛也可以从书中所 描述的战役感受到当时元朝统治者扩张领土的野心以及战役的残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给我们了解蒙古族兴衰史增加了一些素材 《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学识界开发了一个新天地二千多年前,中国人已经使用煤炭作燃料,然而,十三世纪欧洲人还根本不懂煤炭是什么东西。

      马可·波罗看到中国人用煤,还以为那是一种可以燃烧的“黑色石块”游记里写道:“整个契丹省四处都察觉有一种黑色的石块,它挖自矿山,在地下呈脉状延迟一经点燃,效力和木炭一样,而它的火焰却比木炭更大更旺甚至,可以从夜晚燃烧到天明仍不会熄灭这种石块,除非先将小块点燃,否那么平日并不着火若一旦着火,就会发出巨大的能量在游记中,还记载了数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珍宝宝石等大量欧洲人所不曾见过的东西这些都给欧洲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出名旅行家哥伦布也从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启示,分外钦慕中国的文明丰饶,激起了冒险东航的决心 书中没有用绮丽的词藻举行耸人听闻的表达,只是用旅行家口气把所见所闻的大量史实,让鲁斯梯谦记载下来而马可·波罗在中国任职期间,了解到忽必烈热爱听各地的奇闻轶事,所以他每次出访一个地方,都要打听那里的风土人情、奇闻轶事等等,回朝后禀报给忽必烈,博得他的欢心从现在的角度来看,马可·波罗也可以说是充当了新闻记者的角色,在各地调查采访虽然他的采访结果没有写成稿件发表在报刊上,在当时的历史处境和元朝重武轻文的条件下,这也是不成能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相当于充当了信息的传播者至于后来将所见所闻口述,由鲁斯梯谦记录下来,成书出版,那么又可以作为一个史料来对付。

      因此,《马可·波罗游记》被当作是脍炙人口的“世界一大奇书”并不为过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认为是神话,被当作“天方夜谭”但《马可·波罗游记》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学识,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天圆地方”说;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鄂本笃,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打破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统治的禁锢,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说,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开发了一个新时代 同时,在《马可·波罗游记》以前,更切实地说是在13世纪以前,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是通过中亚这座桥梁间接地联系着在这种中西交往中,中国一向是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去了解和熟悉中国以外的地方,更加是西方文明世界最早可以追述到周穆王西巡尽管周穆王西巡的故事弥漫了猖狂和神话色调,但至少反映了中国人已开头去了解和熟悉西方,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之后,一条从中国经中亚抵达欧洲的“丝绸之路”展现了,中国对西方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等都达成了空前的昌盛,一大批西方的商人来到中国,中国对西方世界的熟悉更深入了但直到13世纪以前,中西交往只停留在以贸易为主的经济联系上,缺乏直接的接触和了解而欧洲对中国的熟悉,在13世纪以前,一向停留在道听途说的间接接触上,他们对中国的熟悉和了解分外短浅因而欧洲人对东方世界弥漫了神秘和奇怪的心理《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举行了浮夸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奇怪心这又有意或者无意地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直接交往此后,中西方之间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新时代开头了马可·波罗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马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发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事实已经表明,《马可·波罗游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是不成抹杀的 然而马可·波罗队中国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入的在书中竟然没有提到中国的万里长城,也没有讲到印刷术可能出于个人喜好以及元世祖忽必烈的喜好,对好些封建、迷信、婚丧习俗却津津乐道;一些言辞也不甚妥当,譬如所谓“”省,就是对南宋王朝的蔑称 总体来说,《马可·波罗游记》仍是一部分外值得一读的著作。

      虽然书中描述的地名和现在不甚一致,使我们不能明显的了解到他所描述的故事到底发生在何地,但是根本上还是给我们供给了另一个了解当时人情风貌的窗口 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断定论者”之所以断定或供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是人们对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的善意解释另一方面的理由是《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某些内容若非亲身体验是不成能知道得那样细致概括的大量学者认为《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都是在重述一些尽人皆知的故 事,譬如元朝的远征日本、王著叛乱、襄阳回回炮、波斯使臣护送阔阔真公主等但是,《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某些内容却使学者们很诧异《马可·波罗游记》关于杭州的记载说,杭州当时称行在,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商业兴隆,有12种行业,每种行业有12000户城中有一个大湖(即西湖),周边达30 英里,风景美好这些记载在《乾道临安志》和《梦梁录》等古籍中得到了印证其它的如苏州的桥好多,杭州的人多,还有卢沟桥等等《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都相当地细致、概括,这些材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不成能从道听途说中得到的, 然后,国际马可·波罗学却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学派,即断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断定论者”和质疑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质疑论者”。

      两方强烈辩论其实这种辩论意义不大提起哥伦布,可能几乎全体的人都知道他察觉了美洲不过,这只是我们后人的想法,就哥伦布本人来说,他至死都认为他察觉的不是美洲,而是印度,所以,他坚持称他航海中于美洲邻近所见到的第一片陆地为“西印度群岛”哥伦布不是个骗子,马可·波罗也不是有意要撒谎,他可能像克鲁纳斯所认为的那样,只到过中亚的某些国家,而他那么把这些国资产成了中国不过今天绝大多数人还是相信他到过中国 解决马可·波罗问题的出路在哪里呢?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能只躺在《马可·波罗游记》上去研究所谓的“马可·波罗学” 目前国内外学者们都供认《马可·波罗游记》在开拓东西方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付出那么我们又何必去计较马可·波罗是谁呢?其实,“马可·波罗”这个名字不确定是指某个特定的人,而是指当时的一批东西方交通的开拓者马可·波罗”就是他们的代名词,《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们当时历险体验的总结 — 7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