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72093154
  • 上传时间:2024-08-1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79.7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 、朗读背诵这两首诗,理解这两首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感情 3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4 、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重点:目标 3. 教学难点:目标 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二. 《诗经》 : 1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 ,编成于公元前 6 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 、按体制《诗经》分“风” “雅” “颂”三大类。

      ⑴、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⑵、 “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⑶、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 、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⑴、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铺陈 ⑵、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⑶、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4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 ,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 “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春秋赋诗言志,战国著述引诗孔子: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孔子: “诗可以兴(联想政教) ,可以观(观察得失) ,可以怨(讽刺政治) ,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5 、学习生字: 雎鸠(j ū jiū) 窈窕(y ǎo tiǎo ) 溯洄(s ù huí) 寤寐(w ù mèi ) 蒹葭(jiān jiā) 晞(x ī) 湄(m éi ) 跻(j ī) 坻(chí) 涘(s ì) 沚(zhǐ)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关雎》 : 第一章:以起兴手法开篇,由雎鸠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联想。

      第二章:写君子对淑女的极度思恋和追求而不得的痛苦 第三章:描写君子在想象中与淑女成婚的情景 《蒹葭》 : 第一章:用景物衬托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见的怅惘 第二章:进一步写男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怅惘心情 第三章:继续写男主人公克服艰难险阻,仍追求不到意中人 四、古汉语知识: 1 、词类活用: (1 ) 、琴瑟友之(友:名词作动词,交友,亲近 ) (2 ) 、钟鼓乐之(乐:使动词,使· · ·快乐 ) (3 ) 、道阻且长(阻:动词作形容词,险峻 ) (4 ) 、道阻且右(右:方位名词作形容词,弯曲 ) 2 、古今异义: (1 ) 、关关雎鸠(古义:拟声词今义:关联 ) (2 ) 、左右流之(古义:捞取今义:液体移动,流动 ) (3 ) 、蒹葭苍苍(古义:茂盛的样子今义:深绿色;苍茫 ) (4 ) 、道阻且跻(古义:高今义:登上,上升 ) 五、教师小结: 《关雎》这首诗通过写一个男子对心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蒹葭》这首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想象,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朦胧恋情。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入《关雎》 ,欣赏一场古人的爱情戏吧 二、诵读,熟悉字音,结合注释掌握文意 1 、范读正音老师饱含情感朗诵或播放名家录音 2 、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个别诵读 3 、解释重点字词,疏通文义 三、共同研讨文意: 1 、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深情描绘: “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 法去接近! ” 2 、 《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请找出。

      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 3 、爱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成眠,可见相思之苦既然如此,那就大胆地去追求美丽的姑娘吧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展开爱情攻势的? 明确: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如此煞费苦心先“友之” :亲近她,再“乐之” :取悦她结果大概可以猜到了,自然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四、文学常识补充: 1 、 “兴”手法的运用: 一开始我们分析场景,大家也许注意到了,这些场景是分散描绘的,基本是一句场景一句叙事夹杂进行这也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叫作“兴” ,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例如开篇先言他物: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用一唱一和的雎鸠鸣叫,引起所咏之词: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他物”与“所咏之词”不是毫无关联,而恰恰是有共通点的正如上例雎鸠的相互鸣叫与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是一致的试从文中再找几例并分析其共通点 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时左时右采荇菜的动作和千方百计接近淑女是共通的 2 、重章叠句: 诵读时能发现,许多句子是重复出现的,这种手法有利于反复吟唱,以充分地表达出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例“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等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关雎》是一支完整的爱情进行曲,那么《蒹葭》就是一场爱情马拉松谁能告诉我,马拉松运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路途遥远、艰险,需要耐力和持久的决心、勇 气,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努力不放弃„„) 《蒹葭》便是描写了对爱人不懈的寻找,让我们来听听这场爱情告白吧 二、诵读、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三、赏析、思考下列问题 1 、诗人心中的恋人不知在何处,诗人寻找了几处地方? 明确:三处 “在水一方” 、 “在水之湄” 、 “在水之涘” 2 、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 明确: “长” 、 “跻” 、 “右” 3 、诗人面对如此曲折艰险的路,又是什么态度? 明确: “溯洄从之” 、 “溯游从之” 四、美读全诗,重在鉴赏 1、教师请同学们谈初读诗歌的感受 教师总结:看来本诗的确“言尽而意无穷” ,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开拓、创造的空间。

      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式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 2、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 明确: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3、具体赏析诗歌的美 (1 ) 、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 “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 ,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 ) 、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3)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4)“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3 ) 、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教师小结: 《蒹葭》诗的丰富美感,我们可以作多重解读正如《人间词话》所说: “ 《诗•蒹》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 五、比读全诗,问题探究: 教师提问: 《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明确: 《关雎》一诗重在“叙事” ,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 《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 《蒹葭》比《关雎》 “兴”的特点更突出 “蒹葭” “水” “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六、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

      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于于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