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乘风而翔,开辟教育新天地(修改).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55398606
  • 上传时间:2024-03-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乘风而翔,开辟教育新天地——农远工程助邵原教育快速发展济源市邵原镇中心校 陈家文我镇位于济源市西部山区,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配备到位之后,我们以此为契机,因地制宜、主动发展,积极抢占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为全镇教育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望各位领导与同仁给予指导一、强抓机遇,自我突破,实现“两大飞跃”我镇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全镇共人10 所中小学共 5600 余名师生,其中寄宿制学生 2700 余名学生活动空间小,师资水平整体比较薄弱,教学手段落后,这都成为影响我镇教育发展的瓶颈 2005 年,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犹如一场及时雨,全镇各中小学共配备光盘播放室 32 个,卫星收视设备 10 套,计算机机房 2 个这是一次教育技术装备的大飞跃,激活了我镇教育的活力,有力地改善了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间的“数字鸿沟”,使我镇教师开始告别了山区教育的“农耕”历史,走进邵原教育的“科技”时代2009 年,我镇中心校确立了创建济源市“教育强镇”的目标,并把实施电子备课室建设作为“创强”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采取购机补助的政策,教师个人购买电脑,学校予以 1000 元的补助奖励,鼓励教师个人购买电脑,学校统一管理、集中使用。

      全镇教师购机热情高涨, 发展意识强烈, 一个月内共新购电脑 300余台,价值 87 万余元, 并全部接入互联网, 一线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成为现实,各中小学均建成了电子备课室建设,在推进我镇教育技术现代化上又树立了一个新立程碑市教体局领导在视察后赞叹地说: “在山区这样的条件下建成电子备课室真是一个创举! ”这两次教育装备的大飞跃为推动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提高山区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二、加强管理,资源共享,落实“四大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到位后,如何管理好这些资源设备,使其延长使用寿命,发挥就有的作用,提高使用的效益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立足实际,着力抓实三个建设:一是建制严格落实系列规章制度,实施日常督查三对照:使用登记与教学设计相对照;资源下载记录与实物相对照;教师介绍与学生调查相对照,促使管理规范化、实效性二是建库各学校认真直播和记录中央教育电台的“空中课堂” ,筛选储存卫星资源,并精选学校课件、电子教案、试题、论文等教学素材,充实到学校自身的资源库中,形成良性的资源扩充机制,优质共享花园小学已经刻录资源 235 盘,容量达 600G 三是建网中心校投资 1 万余元,建成了邵原教育网,内容充实,更新及时,打造了邵原教育最强势的宣传窗口、管理平台、服务阵地。

      四是建室全镇各中小学均建成了电子备课室,集中办公,网络备课三 、夯基固本,能力为先,明确“三个重点”我们以坚持“边培边用”、“边教边学、”“边教边悟、”“边悟边用”的方式,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面提高远程资源应用水平会用为先——发展教师操作能力 我镇老教师比较多,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存在着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的问题,为尽快使所有教师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我们坚持四个“中心”的培训思路:一是“任务中心以教师参加计算机等培训与考试为龙头,引导教师通过系统计算机知识学习,提高基础操作能力 二是坚持“需求中心”,实施“一帮多、”“同伴互助,”使老、中、青教师实现不同的发展目标三是坚持“活动中心” ,通过观摩电教优质课、课件展,召开远教工程现场会,举办课件制作评比、多媒体优质课大赛,让教师明白这些资源好在哪里,激发教师兴趣,增强教师自主发展主动性 四是坚持“问题中心”,建立了“学校骨干——镇级骨干——市级技术员”为网络的远教应用答疑平台, 设有通讯录、 号,为教师及时提供技术支持目前,我镇 100% 的教师已经可以上网查找资料,直接应用远程资源, 80% 以上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课件,全镇教师课堂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技能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热情空前高涨。

      56 岁的席专义老师在学校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仍积极参与网络研修,自己把文章输入电脑后存在 U 盘上,然后骑车到距学校 30 多公里的镇区将文章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上,它的博客已有 2 篇文章被推荐为精华日志模式研讨——提高资源整合水平 如何实现与新课程理念有机融合是远教资源应用的要义所在,对于模式一“光盘资源” ,我们提出 “全程托管”及“教学半同步”两种模式,对于“远教模式二”提出“激趣自主、当堂达标”课堂模式,要求教师学会对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编辑,激发学生兴趣,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促进教师的应用意识,我们结合常规教学提出了远教资源“三进三会三体现”的要求, “三进”指教学资源进教学计划、 进教案、进课堂,“三会”指任课教师会操作、会整合、 会应用,“三体现”指评价学校体现、评价教师体现、 评价教学体现 并广泛开展送教下乡、电教优质课、多媒体课展评、优秀电子教案设计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真正使远教利用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邵原二中还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农村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的课题研究,不断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资源应用新思路、新方法思想共享——发挥网络平台功能。

      为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 发挥资源优势、平台优势,我们重点开展了网络研修和网络集体备课我镇所有教师均建立了网络博客,引志撰写博文,讲述教育故事,梳理教学思想,沉淀教学智慧,交流教学心得,实施网络异地同步主题研究本年度,我们又强力推行了网络集体备课,中心校建成了“邵原集体网” ,以年级及学科为分类单位设置了 26 个栏目,利用博客中“共同撰写”的方式,邀请所有教师加入集体备课网中心校成立学科备课组,选拔本学科优秀教师担任常务组长负责学期集体备课日程安排,管理考核教师参与网络集体备课情况,推选执行组长负责每周的课题主备,召集教师参与网络研讨和评论我们的网络集体备课流程是:第一步整体规划:学期初中心校组织各备课组制定的备课计划,确定每周备课主题、主备人及研讨时间第二步一人主备:课人根据日常安排备出详细教学设计,包括:备课思路、设计意思、教学素材(视频、课件、动画、图片、背景等) 、教学设计第三步网络研讨:设计完成后,发布在中心校的集体备课网上,并发布研讨公告,通知教师在 2 天内完成网络研讨同年级学科教师进行跟贴评论,评论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网络答辩,教师针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对主备案例的合理性、科学性、实效性进行提问,主备人综合问题后予以回复,通过争论引发头脑风暴,促进思想碰撞,更深层优化教学;第二个环节是模块建议,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导入环节、自学环节等备课模块的教学建议。

      教师不但要对初备稿优点和不足进行评议,并要说出自己教学构想或某个环节设计思路第四步个性修改:通过网络交流探讨后,任课教师查找网络、补充教材、搜集素材,在主备稿上进行加工修改,融入个性化的思想,最终形成个性教案,教师打印或直接在个人电脑上使用,不再统一书写教案第五步小结反思:教师根据自己上课情况,在网上发布自己教学反思中心校不再检查教案的纸质教案,备课组组长登记、统计每位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情况,将教师参与网络备课的积极性作为评价常规教学的重要依据实施网上集体备课,教师备课不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集体攻关、智慧共享的团队运作;不再是一本教材单薄呈现,而是媒体资源、相关知识的优势推进;不再是教师个人知识日渐萎缩,而是知识丰盈、理念更新的专业成长集体备课让教师放下了以前的老教案、老经验,将自己的外脑延伸到丰富远教资源、书籍、网络中去,有力地克服了时间、空间对集体教研活动的限制,突破了我镇以往小单位同一年级只有一名教师无法组织集体备课的局限性,解放了教育生产力四、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缓解 “四大难题”山区教育与城市教育有很大差距,而远教资源为拉近城乡教育均衡提供了可能有力缓解了我镇教育四大问题,一是加强了教师新课程培训。

      组织教师观摩学习远程教育资源中有精品课例、专家讲座,更新教师新课程理念,丰富教育视野二是开齐开足了课程部分没有体音美教师的学校,通过光盘教学,让学生进行同步学习,有效地弥补了师资不足的缺陷,开齐开足了课程,保证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三优化了课堂教学鼓励教师上多媒体课,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的视野从大山、田野延伸到了大江南北、天涯海角四是深化了学生德育用经典影视作品、优秀文娱节目、精彩名师讲座陶冶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感动学生,改变了以往德育工作的空洞、枯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给我镇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变化:课堂出现了新气象,优秀课程资源的介入,学生兴趣被点燃,能力被挖掘,师生在课堂上同耕耘、同开拓、同收获、同成长;教师专业水平得不断发展,目前我镇共有省骨干教师 5 名,市学科带头人 15 名,骨干教师 35 名,教科研骨干教师 6 名,市级名师 2 名,各类教师所占比例均在全市前列; 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2006 年以来,我镇参加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获省级优秀组织奖,先后有 120 余件电脑制作及课件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近年来我镇共有 15 个课题立项,省级重点课题 1 个,市级重点 2 个。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给我镇教育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引领我镇教育阔步走在新课程改革的康庄大道上,同时也为我镇迈向教育现代化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动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