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文学论文(选篇).doc
10页古代文学论文(选篇)1.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2.论《水浒传》中卢俊义形象及其悲剧成因 3.试论晚唐诗僧齐己诗歌的艺术特色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摘要摘要]李白作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杰出代表,唐代诗歌领先人物,一生放荡不羁,居无定所, 以酒为伴,以诗为友,以游为乐其诗风飘逸雄放,神气飞扬,令人叹为观止其诗作想象之神奇、语 言之清新、文思之敏捷,堪称诗作极品李白及其浪漫主义诗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关键词关键词]李白李白;诗歌诗歌;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独特意象独特意象;飘逸诗风飘逸诗风李白是继浪漫主义开山之祖――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人气质最浓,艺术个性最突出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抨击权贵的豪奢专横、荒淫腐朽;或表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或表现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其诗歌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一、李白诗歌强烈的主观色彩一、李白诗歌强烈的主观色彩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的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以大鹏自喻,可已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人大鹏,而是要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足见其气势不凡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出傲视独立的气概和人格力量,李白诗之所以惊动千古者在此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如《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抒写志士失意的悲愤,大气磅礴而慷慨激昂,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宕,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二、李白诗歌想象丰富奇特,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二、李白诗歌想象丰富奇特,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与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
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流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其十五) “燕山雪花大如席,偏偏垂落轩辕台”(《北风行》)其成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感情表现得十分强烈,而且在构图设计上也别具匠心,表现得十分巧妙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三、李白诗的独特意象三、李白诗的独特意象李白的一生漂泊不定,居无定所,其成长历程潮起潮落,坎坷不平,其从仕之道波折万千,险象环生,也便是这不幸的遭遇使它看透了现实社会的黑暗,使他寄希望于超现实,憧憬于仙界,以获得丝毫的宽慰。
因此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四、李白诗歌的飘逸风格四、李白诗歌的飘逸风格李白的诗歌洒脱、自然、与众不同,带有超凡脱俗的神仙面貌也正因为如此,其飘逸、潇洒、富于想象成为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又一大特点李白诗歌中飘逸的风格是鲜明的、独特的、突出的他以高歌祖国壮丽山河为主,从高耸云天的奇山异岭中;从梦幻迷离的洞天星月中;从天工之巧、幽景之媚、怪石之险、山水之秀,驰骋想象,天马行空,创造出一幅幅虚无缥缈的仙界神话李白飘逸的诗风毫不做作,一切写的那么的纵逸于自然,夸张而真实。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人自倒非人推”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流畅,那么自然挥毫泼墨,逸思横出古往今来,问天下谁人能敌李白的诗作飘逸豪放,极具浪漫主义且又能接物言志,回归现实,表达自己远大政治志向及处世态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君是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等等无不体现了他济苍生、安社稷之宏伟抱负及其远大志向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丰富奇特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一位旷世奇才,有不可替代的不朽的地位论《水浒传》中卢俊义形象及其悲剧成因摘摘 要:要:卢俊义是剥削阶级,同时也是受官僚阶级压迫的受害者,是一位具有特色的悲剧性人 物本文通过研究卢俊义的形象及悲剧成因,揭露《水浒传》中“官逼民反”的思想,哪怕是剥削阶级, 没有政府的支持,依旧无法保存财产关键词:关键词:《《水浒传水浒传》》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悲剧成因悲剧成因 启示启示《水浒传》虽是小说,却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封建社会残酷的阶级斗争提供了一面镜子。
卢俊义就是其中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悲剧人物一、一、 《《水浒传水浒传》》中卢俊义的悲剧命运中卢俊义的悲剧命运卢俊义是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外号“玉麒麟”,棍棒武艺天下无双,其枪、棒、拳被称为“河北三绝”,北京大名府人(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浪子燕青原是他的仆人《水浒传》中卢俊义初见吴用时说的话是:“卢某生于北京,长在豪富之家;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婚之女;更兼俊义作事谨慎,非理不为,非财不取 ”[1]其人家世清白,恪守封建礼教,坚决维护封建正统秩序卢俊义在被“框上梁山”之前的具体行动是其阶级出身和思想意识的体现宋江仰慕卢俊义,为壮大梁山声势,欲将其诓上山吴用与李逵便假扮算命先生与哑童子,前往卢俊义府上为其算命吴用听到他出生于“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大惊失色,说卢俊义“不出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家私不能保守,死于刀剑之下”,说其若要避灾,则需前往东南千里之外,并在墙上题下“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士手提三尺剑,反时须斩逆臣头 ”的藏头反诗卢俊义中计,欲前往泰安州避祸途经梁山时中埋伏,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卢俊义不愿在梁山落草为寇,宋江也未强迫,将其放回。
待其回到家中,发现他的妻子贾氏已与管家李固做了夫妻,奸夫淫妇诬陷卢俊义勾结叛匪,卢俊义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幸得燕青、石秀以及其他梁山众好汉等先后搭救,方免遭毒手上得梁山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与宋江都是“梁山泊总兵都头领”忠义堂前亦竖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的大旗招安之后,卢俊义被封为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参与指挥了征辽、讨方腊等战,屡立战功后被高俅毒酒所伤,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纵观卢俊义一生,起初,卢俊义是河北大名府的富豪,开着当铺,放高利贷剥削平民,属于剥削平民的地主阶级;后被宋江陷害,被骗上梁山,成了梁山阶下之囚;之后坐上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与宋江平起平坐;最后被高俅毒害,坠江身亡其一生经历可谓大起大落,而每次起落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含义二、卢俊义的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二、卢俊义的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卢俊义在《水浒传》中是“忠义无比”、 “出身富豪”、 “才能出众”、 “文武双全”的形象,他虽受官僚阶级压迫却依旧效忠于北宋朝廷而后作者却使其“落草为寇”,成为梁山主要首领之一,如此戏剧性的转折自有其特殊的思想意义一)被“诓上梁山”《水浒传》中大多英雄都是受到官僚阶级压迫,走投无路,被“逼上梁山”而卢俊义却是身为地主阶级,虽受官僚阶级压迫,却不至“落草”,前文提到,宋江仰慕卢俊义的名号,为了壮大梁山的声势,才想将其诓上梁山。
宋江是一名心怀“诏安”心思的梁山水泊领导者,其吸引的多是末路英雄,在他领导下的梁山也并没有高举义旗、招兵买马、推翻北宋朝廷的想法,只待朝廷赦免众人罪状,就顺从诏安梁山好汉们大多也渴望凭借自己的武艺,博得个封妻荫子,而不是以草寇之名终其一生所以当时的梁山是没有能力也不愿与官府对抗的,但是为了能在官府的围剿中存活下来,梁山需要文武双全、德高望重之人坐镇;其次,若“剥削世家”和“卫道士”都能“造反”,这对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会造成巨大震动,同时也可以为梁山增加号召力而卢俊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宋江选中,因此开始了其悲剧的人生倘若吴用没有骗其上山,卢俊义更可能继续以“剥削世家”的地主阶级身份在大名府过着安定、富裕的生活二)被官僚阶级压迫卢俊义本是大富豪,属于剥削阶级,但与封建官僚阶级和一般地主阶级相比,他有其特殊性首先,卢俊义有权无势,其通过发放高利贷积累财产,但没有利用这些财富进入当时封建官僚统治集团,不属于统治阶级,就会受到统治阶级的剥削其次,卢俊义还是一个卫道之士,他“奉公守法”,积极拥护封建制度,他通过开当铺剥削人民财产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是合理合法的这两点使卢俊义平时与官僚阶级没有明显利害关系,阶级利益基本一致,但一旦发生利害关系,卢俊义就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当李固向梁中书高发卢俊义已在梁山做了第二把交椅时,梁中书立刻与卢俊义翻脸,对其进行迫害,对高发内容的真假,统治阶级并不在意若卢俊义真的投靠梁山,那便要影响王朝统治,对自身利益产生威胁,必须除去;若卢俊义被陷害,官府也可以装作不知,然后肆无忌惮的搜刮卢俊义家族世代累计的巨额家产,何乐不为卢俊义被妻子和李固陷害后,在梁中书严刑拷打下形成冤狱的情节,充分反映了当时官僚阶级的黑暗,以及他们绝不放过任何压榨人民财富机会的贪婪程度三)卢俊义自身性格的局限性腐朽无能的政府通常会体现出欺软怕硬的特点,北宋政府也不例外,而卢俊义面对统治阶级表现得十分软弱,这也是卢俊义人生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卢俊义在梁中书的留守司堂上表现得非常温驯,甚至屈辱上堂以后,其首先申诉:“小人一时愚蠢,被梁山泊吴用假作卖卦先生来家,口出讹言,煽惑良心,掇赚到梁山泊,软监了两个多月今日幸得脱身归家,并无歹意,望恩相明镜 ”等到申诉不通,就“跪在厅下,叫起屈来”最后被梁中书严刑逼供,屈打成招,没有一句反抗的话在同一回里,石秀只身一人前去营救卢俊义,跳酒楼、劫法场,尤其在留守司公堂之上,石秀被押在厅下,睁圆怪眼,高声大骂:“你这败坏国家、害百姓的贼!我听着哥哥将令,早晚便引军来打你城子,踏为平地,把你砍做三截!先教老爷来和你们说知。
”听到石秀的这番话,梁中书不仅没有大怒而对之加以重刑,而是“沉吟半响”后,连刑法都没有动,就把石秀收监了石秀与卢俊义的两种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卢俊义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