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docx
7页精品文档小学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sh i j i ng c a i w e i (ji e xu a n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xi w o w a ng yyia ng li u y 1 y 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j 1 n w o l U xu e f e i f ei【注释】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思:语末助词霏霏:雪大貌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春夜喜雨ch u n y e x u【唐】杜甫【t 发生:这里指万物生长潜:悄悄地润物:打湿东西野径:野外的小路红湿:被雨打湿的红花花重:花由于带着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指成都译文】 及时雨是知道时节的,在春天它应运催生随着春风潜入夜色,滋 润万物悄然无声乡间路与云一样黑,江船渔灯孤影独明早晨看见被 雨打湿的红花,花枝拥簇锦官城中名句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而春雨正是在万物最需要它的时候适时地 出现更重要的是,春雨的到来是在夜色中 “细无声 ”地 “随风潜入 ”,这 既描写了春雨的状态,又活画出了春雨的灵魂下一联写野径和漆黑的 天空,整个春夜在一两盏渔火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寂静、安宁,只有 春雨在默默地滋润着这个睡着了世界, 悄悄地孕育了一个花团锦簇的黎 明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明天的早晨,雨后的春花应当更为娇艳, 整个锦官城中,应当满是湿漉漉、沉甸甸的花簇了一个 “重”字,传达 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世界, 也使我们感受到诗人春一般的喜 悦心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x i ji a ng yu e y e h a nghua ng sh a d a o zh o ng【宋】辛弃疾【s ong】xi n q i j i明月别枝惊鹊,mi ng yu e bi e zh i j i ng qu e清风半夜鸣蝉。 q i ng f e ng b a ny e mi ng ch an稻花香里说丰年,d a o hu a xi a ng l 1 shu o f e ng ni an听取蛙声一片t i ng q u w a sh e ng y i pi an七八个星天外, qi b a g e x i ngti a n wai两三点雨山前li a ng s a n di a n y u sh a n qi an旧时茅店社林边,ji u sh i m a odi a n sh e l i n bi an路转溪桥忽见丨u zhu a n x i qi a o h u ji an[注释]① “西江月 ”是词牌名② 别枝:另一枝③ 听取:听到④ 天外:天的远处⑤ 茅店:指简陋的客店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社:本指土地 神,后把乡村祭土地神的庙叫作社⑥ 见:同现”显现,出现[译意]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树上栖息的乌鹊,它们从这一枝跳到另一 枝一阵微风吹来, 蝉声也在半夜里响了起来 稻田里的蛙声叫得更响, 连成一片,伴着阵阵稻花香传到远处, 好像在向人们报告丰收在望的喜 讯夜空里, 只有数得清的几颗亮星在天边闪烁, 微风送来了零星小雨 飘落在山前。 行人不觉加快了脚步,拐了个弯,迈过溪上的那座小桥, 嘿!社林旁边那爿当年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赏析]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屡遭打击,曾长 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西江月》就作于他闲居上饶带湖 期间,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 ,写的是作者深夜在上饶黄沙岭途中行 路所见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感受,景象清新自然,情感摇曳多姿词分上下两阕上阙写晴朗的农村夏夜景象,通过月、鹊、风、蝉 及稻花、蛙声等平常景物,组成一幅夏夜风光图,十分清新幽美前两 句借助视觉、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月光之所以能惊动乌鹊,不仅因为 乌鹊对光线敏感, 侧面说明枝头的明暗发生了变化,原先是暗的地方变 得亮了起来,而且暗示出月亮在移动,静中现动而一直静静地爬在树 上的蝉儿因乌鹊惊啼、清风吹动枝头,也随之鸣叫起来宁静的夜晚, 突然间惊鹊离枝飞啼,蝉儿应声而鸣,真是一支奇妙的小夜曲可见作 者观察细致入微接下来的两句嗅觉、听觉并用,又引入稻花香里的一 片蛙声:清凉的微风送来了一阵阵的 “稻花香 ”和一片热闹的蛙声,像是 在诉说丰收在望的年景一样青蛙似乎也懂得 “说丰年 ”这样人格化的 描写,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收年景,也烘托出人逢丰年 的喜悦。 描写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情趣, 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词上阙写晴,下阕则写雨,场景变化但过渡自然下阕写阵雨来临 之前作者赶路的情景, 侧重于行人感情的抒发 用天边稀星和山前疏雨, 预示夏夜阵雨将至的情景南方的夏季,常有 “过雨云 ”,头顶几片云飘 过就可以下起雨来 “七八个星 ”和“两三点雨 ”,构成了一种淡远奇特的 境界,犹如一幅淡墨水彩画但阵雨将临,对行路人来说总有困难,所 以尽管只是 “两三点雨 ”,也可以想见行人的焦急之感,从而自觉加快脚 步 “路转溪桥 ”,那座旧时的茅店 “忽现 ”眼前,找到避雨之处,主人公 的心情可想而知一个 “忽见 ”,就将夜行人急寻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 神态全部表现出来了词的下阕,作者没有着意描绘行人的心理活动, 而是通过写景和叙事中暗示出来,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让读者进 入意境,参与创造,体验品味,分享作者的愉悦心情,感受作者对农村 风光的热爱之情总之,这首词上阕写夏夜风光,月白风清,鹊惊蝉鸣,稻花飘香, 蛙声一片,丰收在望,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下阕写疏星稀雨,溪 桥茅店,情趣盎然整首词清淡、自然、灵活、轻快,情景交融,充满 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泥土气息。 天净沙秋 ti a n j i ng sh a qi u【元】白朴【yu an】ba i p u孤村落日残霞,gu c u n lu o r 1 c a n xi a轻烟老树寒鸦,qi ng y a n丨a o sh u h a n y a一点飞鸿影下y i di a n f e i h o ng y 1 ng xi a青山绿水,q i ng sh a n丨u shu 1白草红叶黄花ba i c a o h o ng y e hu a ng hu a【注释】① 残霞:残余的晚霞[宋]沈与求《石壁寺山房即事》诗: 画桥依 约垂柳外,映带残霞一抹红 ”② 轻烟:轻淡的烟雾寒鸦:寒冬的乌鸦;受冻的乌鸦[宋]秦观[满 庭芳 ]词: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③ 飞鸿:飞行着的鸿雁南朝 宋]鲍照《数诗》:四牡曜长路,轻 盖若飞鸿 ”④ 白草: 本牧草 曲中系草名 [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 诗:“白 草堂檐短, 黄梅雨气蒸 ”黄花: 亦作“黄华”诗词中或指黄色的花,或指菜花、金叶菜曲中指菊花译文】遥看天际那一抹红霞 ,一座村庄孤独的坐落在夕阳下 . 那轻淡的烟雾下 ,只见几只受冻的乌鸦。 想起白天飞行着的鸿雁 .飞翔着 ,飞翔在着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之中赏析: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 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 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 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 中带著和谐的人生图画写秋景, 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 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 全篇的写作大旨, 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 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 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 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 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 「一点飞鸿影 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 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 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作为 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 、「绿」、「白」、「红」、「黄」五种颜色, 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 中 ;「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 「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 交杂相错,於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 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麼高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