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消费需求.docx
7页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消费需求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消费需求第一节绝对收入假说总产出与总支出不一致会导致总量失衡问题 如果总产出方面因为外生供给冲击(shock)下降(如地震、罢工),原先支出和消费水平无法维持 如果消费或投资下降,即支出环节发生“漏泻”(leakage),有效需求不足,同样导致经济运行困难本章假定供给没有限制,此时,支出决定产出 这样,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宏观经济均衡条件,归结为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条件:Y=AE=C+S=C+I即:I=S均衡条件:I=S中,I已经被被假定为常数,均衡与否关键取决于S 均衡条件中的意愿储蓄SYdC,则知道消费,就知道储蓄 与微观经济学中强调消费需求受价格影响不同,决定总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收入水平 宏观经济学消费函数表述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 凯恩斯:1883年出生于英国剑桥 1908年起任剑桥大学经济学讲师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称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的三个心理定律为什么总需求会不足边际效用递减 所以人们买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买了 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 企业总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
所以企业投资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投资了 流动性偏好 所以人们不会把钱都花出去,而是始终留一部分在手里 一、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绝对收入假说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收入指的是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现期:本期,不考虑过去收入和未来收入绝对:收入的绝对水平实际:剔除物价水平变化的收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介于0和1之间 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消费取决于当期绝对收入水平,而与利率水平关系不大 基于猜测的消费函数的数学表述:,0dcYCC,00C10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而是常数,代表自发消费CC0可以推出可验证的涵义?边际消费倾向不可观测,所以,假说3不能直接验证,但可以由假说推出一些可以验证的命题 例如,由“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得出:“若收入越高,则消费越高”;由“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得出:“若收入越高,则储蓄越多”;由假说4推出:高收入者的储蓄率高于低收入者;由假说5推出:现期收入越多,消费就越多 二、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现期收入决定消费:C=C(Yd)=C0+cYd平均消费倾向:APC=C/Yd边际消费倾向:MPC=C/yd=c如果收入和消费增量极小时:C=C(Yd)450YC消费曲线YCMPCdd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实际收入指现期、实际、绝对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且0MPC1 APCMPC,也递减 小结:凯恩斯的主要观点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表达式CC0cYd(C00,0cY,超支;在E的右边,Cc0,是一个常数 平均消费倾向APC=C/Yd=C0/Yd+c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且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即APCMPC凯恩斯的观点四、储蓄函数:消费函数的影子表达式:Y=C+SS=Y-CS=Y-C0-cYd=-C0+(1-c)Y所以储蓄函数是:S=-C0+(1-c)Y线性储蓄函数ys0s=-C0+(1-C)y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之间的关系yc450C=C(y)AD=yS=S(y)y0-dd截距相等,但符号相反h相同,均为储蓄额hhy0五、小结: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两者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APC与MPC随收入增加递减,但APCMPC;APS与MPS随收入增加递增,但APSMPSAPC+APS=1,MPC+MPS=1二战中的一个可怕的预言战后经济将陷入长期停滞 推理过程:战后政府购买下降,而随着收入增加,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储蓄将上升,从而需求将不足,这样,经济将陷入长期停滞。
但这个预言所描述的可怕现象并没有出现 事实上,虽然战后收入比战前有了大幅度增长,但储蓄并没有大幅度上升 这表明: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的假说看来不能成立 第二节消费函数之谜一、消费函数之谜的内容: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CC0cYd)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证 教材P50但是,在库兹涅茨对1869-1938年70年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CC0Yd,即在长期内,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 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二、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但是,如果随着收入的提高,同时发生消费曲线上移,自发性消费上移,则平均消费倾向会保持不变 APC=C/Yd=C0/Yd+c自发性消费增加的原因:长期内收入提高,居民财富增加人口在长期内有农村移向城市,城市消费倾向高于农村老年人收入下降,但支出下降较少,会使消费倾向不变甚至提高必需品范围扩大,档次提高 使自发性消费支出提高第二节相对收入假说一、相对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利(J.S.Duesenberry)认为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相对收入的两层含义某家庭或消费集团相对于其他家庭和消费集团,总收入分配中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示范效应)收入水平整体提高,认为富裕程度未变,收入中相同份额用于支出收入下降,会由于攀比性而不减少消费支出过去的高峰收入会对当期消费产生影响。
收入提高,支出提高;收入下降,支出下降有限或不下降 (棘轮效应)相对收入假说将短期消费函数正截距的产生,归因于经济周期各阶段的不同消费行为 其核心理论是“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 相对收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JS杜森贝利提出来的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体现在两个相对收入假设中 第一个相对收入假设认为,一个家庭的消费,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绝对收入水平,还取决于该家庭的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或者取决于该家庭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即该家庭的相对收入 这是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长、短期消费函数差异的解释相对收入假说的解释:当收入提高时,消费沿长期消费曲线随之增加,平均消费倾向保持稳定;当收入下降时,消费沿短期消费曲线作有限的减少,从而使平均消费倾向增加 二、终生收入假说又叫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认为支出取决于预期的终身收入,则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相等 预期的终身收入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年劳动收入以及家庭财产 假设条件:人的寿命、工作年限和收入确定储蓄的利息因素不加考虑不考虑价格变动不考虑遗产因素(无遗产)终身收入假说基本结论:C=aWR+cYL其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年轻人和老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中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在一生中的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动 一般来说,个人收入在生命的早期与末期较低,而在生命的中期较高 为了在一生中维持一个稳定的并略趋于上升的消费水平,人们会将一生的预期收入合理地分配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上 在生命的早期,消费大于收入,人们靠借贷来维持消费水平;在生命的中期,收入大于消费,其剩余部分用于偿还生命早期的债务或储蓄起来留作养老;在生命的末期,消费大于收入,其差额动用壮年时期的储蓄来弥生命周期理论:YLWL=CNL=CWL+C(NLWL)其中,WL工作期,NL预期寿命,YL每年劳动平均收入,C年消费量,c*(NL-WL)储蓄Y.Ct2t3tt10t1幼年期,cy,s0,负父母的债t2青壮年期,c0,s的用途有:还债,养老储蓄,放债 t3老年期,cy,s0,t他有两件事要做:消费(用青年期的储蓄),讨债 第三节持久收入假说即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与莫迪利安尼相似,弗里德曼(M.Friedman)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长期收入水平,并提出了估算长期收入的估算方法。
认为短期内收入经常变动,但是消费并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而是呈现出“惯性” 收入提高时,消费只是小幅提高;收入下降时,消费只是小幅下降 即:C=cYP其中C为消费支出,YP为持久收入水平,c为边际消费倾向弗里德曼对持久收入的估算ntnttttYYYYYP3231274923121持久收入是各年实际收入之和:与当期间隔越近,实际收入对持久收入的影响越大;与当期间隔越远,实际收入对持久收入的影响越小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利率提高导致储蓄的增加收入效应:利率提高导致储蓄减少价格水平:价格变化对实际收入的影响收入分配:收入水平不同,消费倾向不同案例分析我国一直是一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中国的高储蓄率全球闻名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透露,2022年中国的储蓄率为51.3% 同年,美国的储蓄率为12% 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年来大幅增长,储蓄率也不断上升 1992年为百分之36.3%,到2022年已经超过一半,上升了十五个百分点 问题:根据所学的知识说明决定一国储蓄率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案例解答一般来说,一国的储蓄率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决定的:(1)资本市场状况 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居民会把相当大部分的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从而降低储蓄率 (2)社会保障体系 如果一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达,居民没有后顾之忧,就会增加消费比率,从而储蓄水平会较低 (3)将来收入的保障情况 如果一国居民的将来收入有较强的保障,则储蓄率就会较低,反之较高 (4)一国居民的消费习惯 案例解答(续)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落后 (2)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 (3)将来收入没有保障 我国居民中农民占绝大多数,他们将来的收入没有保障,只能靠储蓄积累资金 (4)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低 由于总体收入水平低,所以要考虑将来的各种支出,必然要提高储蓄率 (5)消费习惯使然 34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 7Word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