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油大学-岩石比面.doc
4页中国石油大学 渗流物理 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学号:姓名:教师:张丽丽同组者:岩石比面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巩固岩石比面的概念2.了解岩石比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比面是指单位体积岩石内颗粒的总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总孔隙的内表面积岩石颗粒越细,形成的孔道就越小,则一定量的空气通过岩样时遇到的 阻力也越大,这样测得的比面也就越大;反之,比面就越小比面通常可分为以岩石外表体积、骨架体积和孔隙体积为基数的比面根据毛管模型,以岩石骨架为基数的比面计算公式为:Sv—以岩石骨架体积为基础的比面,cm2 / cm3 ;Ф—孔隙度,小数;A—截面积,cm2;L—长度,cm;H—岩心两端的压差,cm水柱;Q—通过岩心的空气流量,cm3/s三、实验流程图1 比面测定流程图四、实验步骤 1. 打开水罐进液阀、放空阀,向水罐中灌水,大约灌2/3体积时停止,关上进液阀及放空阀2. 用游标卡尺量出岩样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岩样的截面积3. 将岩样放入岩心夹持器,关闭环压放空阀,打开环压阀加环压,确保岩样与夹持器之间无气体窜流4. 打开流量控制阀,并用它控制流出的水量,待压力计的压力稳定在某一H值后,用秒表和量筒测量一定时间流出的水量,用同样的方法至少测定三个水流量和与之相应的H值。
如果岩石渗透率较低,关闭水柱阀,用汞柱压差计读取岩心上游压力,并将汞柱高度换成水柱高度5. 关上流量控制阀,关闭环压阀,缓慢打开放空阀,结束实验五、数据处理与计算表1 岩石比面测定原始记录实验仪器编号: 7 室内温度 24(℃ ) 空气粘度μ 0.01829 (mPa.s或cp)= 1.829×10-4 (Pa.s或p) 孔隙度Φ 33.5 (%)岩样编号长度 L(cm)平均长度 (cm)直径 D(cm)平均直径 (cm)压差H(cm)水量V(ml)时间t(s)流量Q (ml/s)T38-18L14.64D12.464.78.426.870.313L2D25.98.422.470.374L3D36.88.821.340.412以第一组为例,=8.4÷26.87=0.313mL/s岩样的面积 ,当H=4.7cm,Q=0.313mL/s时:=236.69cm2/cm3同理算出第二组第三组,得:Sb2=242.60cm2/cm3Sb3=248.15cm2/cm3 =(236.69+242.60+248.15) /3=242.48 cm2/cm3六、问答题1.比面的概念?答:岩石的比面是指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的总内表面积,用公式表示为:S=式中 S—岩石的比面,m²/m³ ; A—岩石孔隙的总表面积,m²;V—岩石的体积,m³。
2. 比面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答:理想岩石模型的比面主要受颗粒直径的影响,随颗粒直径变小,比面变大岩石中泥质含量越多,岩石比面越大,因为泥质颗粒非常细小,对比面的贡献非常大砂岩骨架颗粒是表面极不规则的多面体,岩石骨架颗粒的形状对岩石比面的影响也很大岩石骨架颗粒越不规则,岩石比面越大3.为什么要先放岩心再加环压? 答:没有岩心加环压会损坏橡胶套,因此要先放岩心再加环压 4.比面的求取方法有什么?答:1.直接法—实验测定法 2.间接法—根据粒度组成计算法。












